掌握系统方法的学习之道

发表时间: 2024-03-07 14:23

原标题:学习掌握系统方法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提出“六个必须坚持”,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系统观念,体现了我们党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刻把握和科学运用,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只有掌握和运用这一科学思想方法,才能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系统观念的由来

系统的存在是客观事实,但人们对系统的认识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系统论的产生并不是“时髦一时的产物,而应当把它看做是人类思想史交织发展的一种现象。”系统观念萌芽于人类古代社会,发展于近代社会,形成于现代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始自己学说的过程中,不仅大量使用了系统概念,而且使用系统思维方法研究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的发展规律,取得了巨大的理论成果。

恩格斯曾说:“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因此,关于思维的科学,也和其他各门科学一样,是一种历史的科学,是关于人的思维的历史发展的科学。”中国古代很多哲学家把宇宙万物、天与人、人体自身当作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整体进行研究。如“五行说”把金、木、水、火、土看作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物质,认为五种物质相生相克构成完整的系统;“阴阳说”用阴与阳的对立统一关系,演绎出运动变化的宇宙整体态势。此外,系统观念在中国古代农业、军事、医药、天文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反映。如古代农书中对种子与气候、土壤、水分、肥料诸因素之间相互关系都有过整体性的描述;中医学更是把人作为一个系统,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进行辨证治疗;战国时期李冰设计修造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直到今天依然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运用系统观念的典范。可以说,在中国古代,系统方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得到较好应用。

然而,到了近代,由于自然科学发展所处的特定阶段,人们更注重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以便探索其中的因果联系。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这种研究方法所导致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堵塞了自己从认识个别到认识整体,到洞察普遍联系的道路。”如果说认为事物是孤立的、静止的存在导致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那么,肯定事物是系统性的存在则必然导致辩证法。

19世纪中叶以来,以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三大发现为代表的近代科学技术的大发展,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本质属性,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普遍联系和系统观念的提出奠定了自然科学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经常使用“系统”“有机系统”“过程的集合体”等概念,充分肯定了“系统”概念的意义和建立系统化的世界图景的必要性,开拓了系统思想的新视野。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批判了杜林“原则在先”的唯心主义的认识论,论述了辩证思维发展的自然科学基础,强调“关于自然界所有过程都处在一种系统联系中的认识,推动科学到处从个别部分和整体上去证明这种系统联系”。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指出:“经验的自然研究已经积累了庞大数量的实证的知识材料,因而迫切需要在每一研究领域中系统地和依据其内在的联系来整理这些材料。同样也迫切需要在各个知识领域之间确立正确的关系”。在每一领域中系统地和依据其内在的联系来整理所收集到的材料,是持有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自然科学家所完成不了的任务。所以,恩格斯要求自然科学家必须学习哲学,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他认为理论思维“这种才能需要发展和培养,而为了进行这种培养,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办法”。

系统的基本特征

所谓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并同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对当代系统科学进行总结,可以把系统的基本特征概括为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系统的整体性揭示了系统整体与其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万事万物都是以一个整体的面貌呈现出来的,整体性成为系统最基本的特性。整体的系统从来都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单一,而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它有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系统的整体性只能存在于各个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系统整体性的性质和功能不等于其各个组成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相加。也就是说,系统整体性使之具有各个构成要素本身所不具有的性质或功能。正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言,“整体不等于各孤立部分的总和”。第二,处于某个系统中的要素,其性能受到该系统整体影响和制约。黑格尔说:“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手才获得它的地位。”毫无疑问,长在人的身体上的手是受大脑支配、靠骨骼血液运行的劳动器官;而一只断手丧失其性质和功能,甚至只是一块腐肉。

系统的结构性揭示了系统中诸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构是系统中诸要素间按一定的比例、秩序、形式、序列而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系统的性质和功能不但取决于其构成要素的性质和功能,而且取决于要素之间的结构。系统的结构变化了,它的性质和功能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如石墨和金刚石都由碳原子组成,但由于碳原子结构方式不同,其性质便有了根本的区别。由诸要素构成的系统,合理的要素结构形式将促进系统功能的优化,推动系统的发展;反之,不合理的要素结构形式将影响系统功能的发挥,甚至成为系统发展的羁绊。

系统的层次性揭示了系统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凡是系统都是有层次的。所谓层次,就是系统中整体与部分在各自依次隶属的关系中所形成的等级。换句话说,整个世界是由各种类型的系统和不同等级的系统所构成的系统世界,但系统和子系统的划分具有相对性。如某一系统本身是构成上一层次系统的子系统,又是构成下一层次子系统的母系统,而母系统的上面还有更高层次的母系统。系统和子系统在这种依次隶属的关系中形成的等级,就是层次。因此,层次性是系统的普遍存在方式。

系统的开放性揭示了系统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系统总是存在于特定环境之中,并以其特定方式与特定环境相联系。系统与环境处于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之中,而这个过程是通过相互交换物质、能量、信息等来实现的。系统正是凭借这种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和传递,才得以维持和更新自身的结构,不断实现自身的发展,并在更高的程度完善自身的有序性。一旦系统的开放性受到破坏,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受到阻碍,系统的存在和发展就会受到干扰,导致系统的功能混乱无序,甚至导致系统自身的解体。系统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属性称为开放性。

运用系统观念指导实践

用系统观念来指导认识和实践活动,就形成系统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与系统的四个基本特征相对应,我们要形成全局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

首先,系统的整体性要求我们确立全局性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确立全局性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要求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必须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把整体的功能和效益作为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平时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种情况:有些事情从局部看可能是有道理的,是可行的,但是从全局看却未必如此,因为站在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场景。盲人摸象的荒唐之处在于,各自摸到大象的一个部分,就高呼着“大象像柱子”“大象像扇子”“大象像一堵墙”,把各自摸到的部分当作大象的整体。我们决不能做摸大象的盲人。因此,我们在处理问题、进行决策时,要立足整体、总揽全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寻求实现整体功能和效益的最佳方案。在强调全局性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同时,还要注意研究局部的情况。因为,从系统论来说,系统整体性质和功能,取决于构成要素的种类、数量和性质。越是结构严密的系统,其整体性质和功能越是依赖于构成要素的状况。有时一个关键性的要素出了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质和功能。因此,要注重分析各组成要素的情况及其在系统中的地位作用,根据系统的整体目标,努力提高各要素本身的质量,并以此作为提高系统整体功能的基础。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全局和局部是相对的。我们工作所面对的环境既是全局,又是局部。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注意摆正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处理好个体与组织、眼前与未来、集体与国家的关系,不断提升大局观念和整体观念;在事关全局整体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地维护整体利益,个体服从集体、地方服从中央、局部服从全局,保持全国一盘棋,才能无往而不胜。

其次,系统的结构性要求我们确立结构性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系统论告诉我们,结构决定功能,系统结构的变化决定系统的功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合理的结构能促进系统功能的优化,不合理的结构会造成系统功能的内耗。因此,必须下大力气通过结构的合理化以实现系统功能的优化。一堆石头杂乱无章地堆在公园里,就是一堆垃圾,影响人们的观瞻;同样一堆石头交给园林设计师,就会成为错落有致的假山,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和美的享受。同样一堆石头,只是结构不同,决定其性质和功能也完全不同。正是因为结构性对于系统的性质和功能的实现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当代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各类系统结构的研究。

再次,系统的层次性要求我们确立层次性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人们认识事物的目的是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同理,认识系统的目的也是把握系统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其一,要注重考察不同层次的结构和功能。一般说来,系统的层次愈高,其结构就愈严密,有序性和组织程度就愈高,功能就愈完备和高级。比如,在社会系统中,国家和家庭就是处于不同层次的系统,国家的结构要比家庭复杂得多,严密得多。考察并把握不同层次系统的特殊结构和功能,在管理和控制系统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其二,要注重研究不同层次的运动规律。系统有共同的运动规律,每个层次又有各自的特殊运动规律。研究系统的层次性,就是为了在认识不同层次共同的运动规律的基础上,认识和把握各个层次的特殊运动规律。其三,要注重考察不同层次系统之间的关系。不同层次的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低层次系统是高层次系统的基础,其有序程度和发展状况对高层次系统乃至整个大系统具有重要影响;高层次系统对低层次系统具有主导作用并制约着低层次系统,它对低层次系统的存在方式、发展方向和拓展规模等都有引导和统领的作用。

最后,系统的开放性要求我们确立开放性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开放是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封闭的系统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和发展的。因为,系统的有序程度是同系统内部的能量或信息量成正比的。系统只有实行对外的开放,才能从外界环境中不断吸收能量和信息,维持和增加系统的有序性。

[阮青,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教授]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