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教育新焦点:培养计算思维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 2024-05-21 15:19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20日电(记者 高蕾)近日,教育部公布首批18个“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18所高校的人工智能实践案例入选。

这些案例中,有的侧重人工智能对英语、物理、编程等学科教育实践的赋能,有的将人工智能与传统文化、智慧实验室等素质教育内容相结合。此外,案例还涉及智慧教学系统、学业预警等智慧教育管理与实践。

如今,多地高校正致力于结合实际深化“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下开展教育教学创新,努力推进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今年2月,教育部公布了184个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旨在通过基地试点,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案。各地也在鼓励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教育工作。比如,北京、天津等地出台文件,明确提出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改进和优化实验教学等。

日前,北京市朝阳区发布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未来三年,朝阳区将围绕“减负、增效、提质”,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师、课堂、学生、学校和管理五个方面,实施“十项任务”,推进“十大教育应用场景”,助力教师精准教研和高效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多样化发展。

人工智能进入学校教育,是否意味着未来人们学习形态的改变?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猿编程创始人李翊表示,随着生成式大模型的不断发展,在人工智能时代,“知识有太多的方式可以去获取,更重要的在于一个人计算思维的培养,尽量地减少在人工智能时代的信息差。”

“人工智能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李翊表示,尽管编程语言已发展成为人类除了自然语言、数学语言之外的第三大语言,但对大多数青少年来说,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要学习写代码、当程序员,“那是一种谋生手段”,而通过了解编程,掌握计算思维,从而理解未来世界,培养出适应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通用知识和技能越发重要。

在他看来,计算思维是一种普遍适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即面对实际问题,先抽象出关键信息从而明确问题本质,再对问题进行分析、拆解和归纳,得出解决方案,对不同方案进行评估,从中选出最优方案,最终细化成具体的执行步骤从而解决问题。

“让每个人都学会深奥的人工智能知识是不现实的,但可以通过科普,让人们提前储备相应的能力以及对人工智能的理解。”李翊将实现这些能力的途径总结为“四个一”,即掌握编程语言、培养计算思维、拥有创新能力、具备未来视野。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