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沙特航班成功迫降却无人下机,救援人员开门后全是尸体
1980年8月19日,沙特利雅得机场。
一架刚刚紧急降落的沙特航空163号班机静静停在跑道上。救援人员赶到现场,却发现机舱门纹丝不动。他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撬开舱门,眼前的惨状却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 - 301具尸体静静躺在座位上,仿佛睡着了一般。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成功降落的飞机上竟无一人生还?
要说这事儿,得从最后往前倒着讲。
那天晚上,沙特利雅得机场忙得跟菜市场似的。突然,塔台接到一架飞机要紧急降落的消息。大伙儿都提心吊胆的,生怕出啥岔子。
飞机稳稳当当地落地了,可谁知道这才是噩梦的开始。
你们猜怎么着?这飞机落地后,不是赶紧停下来让人下机,反而在跑道上溜达似的滑行了好几分钟。这不是耽误救援吗?
更离谱的是,飞机停稳后,舱门还是死死的。外面的救援人员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可里面愣是没人回应。
没办法,只能搬来大家伙撬门。这一通折腾,又是大半个小时过去了。等门终于打开,迎接他们的只有301具尸体和呛人的烟雾。
这下可把所有人都吓懵了。明明飞机安全着陆了,怎么会变成这样?
咱们再往前倒一倒。
原来,这架沙特航空163号班机是从利雅得起飞的。机上坐着287名巴基斯坦朝圣者和14名机组人员。本该是平平安安的一趟航班,谁曾想竟成了一场灾难的序幕。
起飞没多久,机组就发现货舱冒烟了。这下可不得了,火灾可是飞机上的头号大敌。按理说此时应该立马采取应急措施,可163号的机组却磨磨蹭蹭,足足拖了4分钟才确认火情。
这4分钟的耽搁,就像是给了火魔4年的肆虐时间。等他们反应过来时,机舱里已经是烟雾弥漫,乘客们也慌了神。
有人可能要问了这机组是怎么回事?怎么这么不靠谱?
嘿,说来你可能不信。这163号航班的机长、副驾驶和飞行工程师,都是靠关系进来的“二把刀”。
机长阿里·克豪伊特在飞行学校的成绩跟个漏勺似的,要不是家里有后台,连个机长的影子都摸不着。副驾驶阿卜杜拉·赛哈因更夸张,曾经因为成绩太差被航校轰出门,结果不知道走了什么狗屎运,又进了航空公司。至于飞行工程师布拉德利·柯蒂斯,之前因为重大失误被吊销了飞行执照,却又不知怎的混了个飞行工程师的位子。
这仨“人才”凑一块儿,那不就是事故的温床吗?难怪关键时刻掉链子。
回到飞机上。确认火情后,飞机紧急返航。此时机舱内已是烟雾弥漫,跟个蒸笼似的。乘客们也慌了神,有的冲到机头拼命想打开舱门。可惜,这只是白费劲。
你以为这就完了?不,悲剧才刚刚开始。
飞机虽然成功降落,但机组的操作却让人瞠目结舌。不是立即停下来打开舱门疏散乘客,而是在跑道上慢悠悠地滑行。这一耽误,又是好几分钟过去了。
更糟的是,飞机停稳后,舱门依然纹丝不动。引擎还在轰鸣,又是好几分钟。等引擎终于熄火,救援人员冲上去想打开舱门,却发现里面没人配合。
这一系列操作,简直是把宝贵的救援时间往水里倒。从火情发生到最后打开舱门,中间竟然浪费了33分钟之久。这33分钟里,飞机就像个巨大的烤箱,活活把里面的人烤死了。
这场空难震惊了全世界。大家都在问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很快,媒体挖出了一些惊人的内幕。原来,这些“二把刀”机组成员的背后,是一个复杂的关系网。在沙特这样的国家,有时候“关系”比能力更重要。这不禁让人想到,是不是在其他行业里,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这场悲剧给航空业上了一堂血的教训。各大航空公司纷纷加强了对紧急逃生程序的培训,不再是走过场,而是真枪实弹地操练。安抚乘客的技巧也被提上日程,毕竟乘客一慌乱,机舱就容易失控。
飞机设计也有了改进。比如,把货舱后面的隔离室给拆了,还用高科技材料加固了这部分结构。这样一来,即便货舱起火,对客舱的影响也能降到最低。连灭火器都升级换代了,不再是摆设,而是真正能派上用场的利器。
这些改进还真不是白费功夫。后来中华航空的120号班机就遇到了类似情况,也是起飞后起火。但因为有了完善的应急预案和高效的灭火设备,最终全体乘客都安全脱险。这下可真是因祸得福了。
回顾这起空难,咱们老百姓不禁要问航空公司啊,你们到底是在开飞机还是在玩过家家?
让一群靠关系进来的“二把刀”掌控几百条人命,这不是拿乘客的生命开玩笑吗?即便是开个出租车,也得考个驾照吧?
有人说,这就是典型的重关系轻能力,结果害人害己。也有人说,这事儿给咱们敲响了警钟,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不管是哪个行业,都不能有滥竽充数的人存在,更不能让这样的人占据重要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