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芯片九成依赖进口,中国汽车产业如何突围?

发表时间: 2024-12-03 20:52

一、中国车载芯片进口现状


目前,中国部分车载芯片九成靠进口。在功率半导体方面,中国国产比例仅为 15% 左右,而用于实现自动驾驶等的尖端芯片国产比例不到 5%。整体来看,车载芯片的国产比例被认为在 1 成左右。日美欧大型企业在车载芯片领域占据优势地位。

二、进口依赖带来的危害


  1. 芯片价格波动大2020 年下半年开始的汽车芯片短缺,使得原本价格在 10 - 20 块的芯片,在国内一度卖到 1500 元一颗,且一芯难求。芯片价格的大幅上涨导致汽车成本急剧上升,一些汽车品牌因缺芯不得不减配,甚至停产一段时间,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2. 受制于人风险高新能源汽车相比燃油车需要更多的芯片,智能化程度越高,所需芯片数量越多。一旦国外厂商卡脖子,停止供应芯片或大幅度提高芯片售价,国产车将面临严峻困境。


三、中国车载芯片依赖进口的原因


  1. 起步晚,技术积累时间短与国外相比,国内芯片公司起步较晚,技术积累时间不长。车规级半导体国产化率还比较低,供应链高度依赖国外半导体大厂。
  2. 车规级芯片要求高车规芯片要求 “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稳定性”。需经过两三年严苛认证才能进入汽车供应链,且拥有 5 - 10 年供货周期。行业壁垒高,合作格局稳定。
  3. 市场被国外厂商垄断全球近 98% 份额的 MCU 市场被前七大供应商占据,分别为瑞萨恩智浦英飞凌赛普拉斯德州仪器微芯意法半导体,没有中国厂商的身影。


四、中国降低车载芯片进口依赖的措施

  1. 全产业链技术提升设计、制造、封测、软件、设备、材料等环节全面突破。优先保障 28 纳米和 40 纳米成熟制程的产能。
  2. 建立标准、检测认证体系开展三级体系认证工作,力度不断加大。
  3. 推动芯片上车国产芯片在新环境下被国产汽车应用,在应用中迭代、在迭代中完善。
  4. 支持多元化商业模式长期拥有集设计与制造一体的芯片公司。短期支持芯片企业和制造企业建立共享的 IDM 模式或虚拟的 IDM 模式。
  5. 加大政策支持提供财政、资金支持,让产能不足的企业有稳定支持空间。让做长时间研发的企业有稳定投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