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前CEO盛赞中国人智慧:逆境中迎难而上

发表时间: 2024-12-20 15:43

近日,前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感慨称,中国的人工智能ai)技术正以“惊人”速度追赶美国,而这甚至是在华盛顿不断加强对华技术限制的情况下做到的。施密特过去一直是“美国AI领先论”的拥趸,直到今年5月,他都认为,中国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落后于美国。


最近刚刚改口称“美国落后了”的施密特则再次表示,他本以为美国在AI领域领先于中国很多年,但没想到中国在过去的6个月里迅速迎头赶上。


谷歌前CEO改口风


“事实是,中国的几个项目看起来已经追上了美国。而这甚至是在特朗普和拜登政府采取特别举措下,限制高性能芯片供应给中国之后发生的事。”施密特继而表示,“中国人很聪明,他们了解新型智能系统对于其工业实力、军事实力和监控系统所能发挥的巨大作用。”


施密特曾在特朗普第一届任期的大部分时间里担任五角大楼防务创新委员会主席,他曾经一直一直是“美国AI领先论”的拥趸,在他看来中国进入AI领域的时间不够早,缺乏足够的中文训练数据,对开源概念也不熟悉,并且芯片短缺也限制了中国的ai领域的发展。


然而今年11月开始,他突转口风称在开发更强大人工智能的竞赛中,“美国落后了”。

要知道中国不仅有大量的ai工程师和庞大的数据资源库,还有高阶芯片,但更重要的是有算力可以推动AI模型的训练,目前大多中国科技平台都拥有充足的算力。


众所周知,训练AI模型需要海量数据,运行时需要强大算力,英伟达是这方面的垄断王者,许多头部AI企业都是用英伟达芯片训练模型,但中国因为被美国科技限制,不能使用英伟达的高端AI芯片,即使这样,中国照样能够自己打造自己的强大芯片,甚至赶上美国的硬件发展。


不过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与美国的竞争还将会更激烈,尤其是明年,因为明年英伟达将会推出Blackwell系统,美国肯定会严格禁止Blackwell流向中国。


中国开源模型令人震惊


从全球范围来看,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竞争阶段,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领域


过去一段时间,中国的科技公司陆续发布了3款自研的AI模型,分别是DeepSeek(深度求索)的Deepseek R1、阿里巴巴的Marco-1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商汤科技的联合实验室MMLab的OpenMMLab混合模型。


这意味着OpenAI等AI大模型巨头比预期更早受到开源创新的冲击,尤其是DeepSeek(深度求索)接近于OpenAI已经上线的o1-preview和o1-mini,更重要的是,它并不是来自于美国的 Anthropic 或 Google,而是自己实验室的开源模型。

OpenAI一直强调他们的技术领先,但是在某种程度来讲,这个说法有些过时了,事实上,在集群规模较小的前提下,中国这方面确实做得更好。


现在已经有部分开发人员开始测试DeepSeek R1的“思维链”能力。例如,让它计算草莓(strawberry)英文单词中R字母的数量,你可以看到它的推理过程。一般来说,当你要计算该单词中R字母的数量时,它可能会转变两三种答法,隐蔽性比较强,而DeepSeek的R1能做到,OpenAI的o1却做不到。


OpenAI说他们不想公布所有的推理思维链,一方面这是出于竞争的原因,但是难免让人怀疑他们是因为不想透露有偏差的情况。


AI未来的竞争


2025年AI智能体或许将引领最大的市场变革,虽然当前的AI模型在多轮交互中的表现还有不足,但随着模型的演变,AI智能体将成为未来创业的重心,彻底改变消费者与企业的互动方式。

“谁是第一确实很重要,即使是很小的差异,比如几个月,差距也可能会被放大。”在所有科技大佬看来,未来AI技术的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美国和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对决将会决定未来全球的技术主导地位。


数据的稀缺性将是未来AI发展的重要瓶颈,企业若想真正打破这一瓶颈,不仅要提升计算能力,更要在数据扩展方面同步创新。


中国企业认为LLM会是未来科技生态系统的核心。对于未来的商业模式,中国的AI公司显然希望通过建立开放的开源生态去吸引用户,再通过基于LLM的应用程序产生收入,这一点与美国科技巨头在移动操作系统上的战略布局有相似之处,人工智能模型或将成为未来科技生态系统的中心,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