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管制背后的故事

发表时间: 2024-10-09 19:03

文|娱栀

编辑|娱栀

前言

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关键驱动力,而在这场角逐中,一种被称为工业维生素的关键资源正悄然成为焦点,没错它就是稀土。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和出口国,近年来加强了对这一战略资源的管控,这一举措无疑让美国等西方国家坐立不安。

然而就在美国为稀土供应链的脆弱性焦头烂额之际,他们突然发现,另一种同样重要的金属资源,也被中国牢牢掌控在手中。

这个发现让美国决策者们倒吸一口凉气:难道我们又要面临一场资源保卫战?这种金属到底是什么?它为何如此重要?

美国的新焦虑

如果说稀土是工业维生素,那么这种新发现的金属资源,就堪称工业牙齿它就是钨,你可能会问,钨不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灯泡里的那根细丝吗?怎么突然变得这么重要了?

别小看这个看似普通的金属元素,钨的熔点高达3422℃,是所有金属中最高的,它的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密度比铅还要大,这些独特的物理性质,让钨在现代工业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从航空航天到国防军工,从电子信息到能源开发,钨的身影无处不在,尤其是在军事领域,钨合金是制造穿甲弹、导弹弹头、火箭发动机喷管等关键部件的首选材料。

难怪美国地质调查局将钨列为35种关键矿产之一,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也早已将钨纳入战略资源储备清单,可以说,谁掌握了钨资源,谁就在高科技竞争中占据了先机。

而让美国决策者们坐立不安的是,全球80%以上的钨产量,都掌握在中国手中,这个惊人的数字,不禁让人想起中国在稀土领域的绝对优势,难道美国又要面临一场资源保卫战?

更让美国忧心忡忡的是,他们发现自己对中国钨资源的依赖程度远超想象,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间,美国钨产品的净进口依赖度高达50%以上,其中58%的进口来源是中国。

这种高度依赖,无疑给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和国防工业蒙上了一层阴影,如果中国像管控稀土一样,对钨资源实施更严格的出口管制,美国将如何应对?他们是否有能力在短时间内找到替代方案?

中国的钨矿优势

说起中国的钨矿资源,就不得不提到江西赣州这个世界钨都,早在1907年,一位德国传教士在江西大余县的西华山发现了钨矿。

由此揭开了中国钨矿开采的序幕,谁能想到,这个偶然的发现竟成为中国在全球资源版图上的一张王牌。

新中国成立后,赣州地区的钨矿开发如火如荼,九大国有统配矿山、16个地方国营矿山,再加上20多个集体坑口。

赣州俨然成了名副其实的钨都,到2022年,中国的钨产量已经占到全球总产量的84.52%,这个数字足以让任何竞争对手望而生畏。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中国钨矿资源的丰富,曾一度成为其发展的绊脚石,大家都在挖,都在卖,结果就是价格越卖越低。

有段时间,中国的钨矿简直成了白菜价,2003年的一组数据显示,中国进口钨丝的价格是出口价格的7倍!这是何等的讽刺。

面对这种局面,我们痛定思痛,开始对钨矿产业实施更加严格的管控,限制过度开采、调整出口配额、加征出口关税,一系列措施下来,终于让中国的钨矿资源重新焕发生机。

但光有资源优势还不够,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成为摆在中国面前的一道难题,毕竟,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出口,永远无法体现出钨矿的真正价值。

近年来中国开始全面提升钨产品的核心技术,努力向产业链高端攀升,从新能源汽车到航天航空,从电子通讯到高端制造,中国的钨产品正在各个领域大显身手。

就在中国不断强化自身优势的同时,美国却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他们开始意识到,在这场关键资源的博弈中,他们似乎落后了。

那么面对中国的钨矿优势,美国会如何应对呢?他们是否有能力打破这种依赖?

美国的资源焦虑

面对中国在钨资源上的绝对优势,美国政府和企业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我们得自己挖!

于是美国地质调查局开始加大对国内钨矿资源的勘探力度,可惜事与愿违,美国本土的钨矿储量实在有限,远不足以满足需求。

既然自己挖不够,那就找盟友吧,美国开始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盟国合作,试图建立一个不依赖中国的钨资源供应链,但是,这些国家的产量加起来,还是难以撼动中国的主导地位。

无奈之下,美国企业开始另辟蹊径,寻找可以替代钨的新材料,可这条路走得并不顺畅,钨的独特物理性质,让它在很多领域都难以被替代,尤其是在军事领域,钨合金的高密度、高硬度特性,至今没有找到完美的替代品。

就在美国为钨资源发愁之际,一个意外的发现让他们看到了一线希望,2023年日本科学家在太平洋海底发现了一处蕴藏着巨量钨矿资源的海底山脉,这个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引起了美国的高度关注。

这处海底钨矿的储量惊人,足以满足全球数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需求,对于美国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如果能够开发利用这片海底钨矿资源,美国就有可能摆脱对中国的依赖,重新掌握战略主动权。

不过有句话说的好,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且不说海底矿藏的开采技术还不成熟,单是国际海洋法的限制,就足以让美国在这个问题上举步维艰。

更何况这片海底矿藏位于公海,开发权归属还有待国际社会的讨论。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政府开始意识到,单打独斗可能难以应对全球资源竞争的挑战,他们需要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合作机制,而在这个机制中,中国无疑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中美博弈与全球合作

在钨资源这个问题上,中美两国看似陷入了一场零和博弈,但如果我们跳出这个框框,或许能看到一个更大的图景。

我们得承认,中国在钨资源上的优势是绝对存在的,这不仅是地理的馈赠,更是几十年来中国矿业工人辛勤劳作的结果。

优势不等于垄断,中国一直在强调,愿意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分享钨资源。

美国的焦虑也是可以理解的,作为一个高度依赖高科技产业的国家,确保关键资源的稳定供应是他们的当务之急。

但过度焦虑可能会导致决策失误,比如说贸然开发海底矿藏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那有没有一种双赢甚至多赢的可能性呢?答案是肯定的。

中国的钨矿产业也面临着不少挑战,比如如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如何减少环境污染,如何提升产品附加值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中国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国际社会的合作。

而美国在高端制造、环保技术等领域的优势,恰恰可以与中国的资源优势形成互补,双方可以在钨矿的清洁开采、高效利用、回收再利用等方面展开合作。

这不仅能够缓解美国的供应压力,也能帮助中国提升钨产业的整体水平。

更重要的是,中美两国的合作可能会为全球资源治理提供一个新的范式,在气候变化、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如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整个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

因此与其把钨资源看作是中美博弈的筹码,不如将其视为推动全球合作的契机,通过建立更加开放、透明、包容的国际资源治理机制。

结语

在这个资源有限的星球上,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面对这种需求,对抗显然不是明智之选,相反只有通过合作,我们才能最大化资源的价值,最小化开发的代价。

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只有合作才能够将受益最大化,如果美国一直想着是如何制裁压制中国,那么其实也是在限制他们自身的发展。

参考资料

矿业界2023-08-08《出口管制OR收储,哪条能“拯救”稀土市场?》

观察者网2023-12-22《"中国限制出口稀土技术,美西方在供应竞争中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