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实验故障警示:揭示领域瓶颈,比芯片危机更严峻!

发表时间: 2024-11-07 17:04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引语

近年来,中国在5G、航天、芯片等高端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某些重要领域仍面临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科研仪器和仪表领域。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仪器仪表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设施,已成为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关键因素。但在这一领域,中国依赖进口的局面尚未得到有效突破,严重制约了科研和工业技术的自主发展。

科研仪器的“卡脖子”问题,外资企业的技术垄断与傲慢

科研仪器作为科学实验的核心工具,涵盖了从基础科研到工业生产的各个层面。大多数高精度、精密的科研仪器,如核磁共振仪质谱仪示波器等,依赖进口。尤其是用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电子技术等领域的仪器,国际市场上主要由几家大型跨国公司主导,例如美国的泰克科技、德科技、布鲁克等企业,这些公司不仅控制了市场,还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方面拥有巨大的资金和技术优势。

2018年12月,北京大学核磁共振中心发生了一起典型的仪器故障事件。在没有人为操作的情况下,一台800兆赫的核磁共振仪突然发生故障,液氦喷出,磁场急速下降。问题被报告给了仪器制造商——德国的布鲁克公司。布鲁克公司要求先支付高达23万元人民币的人工费才能修复设备。作为中国顶级的科研机构,北京大学因资金问题未能立即解决问题,并且该事件在学术界引发了广泛讨论。

这次事件暴露了中国在高端科研仪器领域的重大漏洞。尽管中国科研机构和高校在科技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仪器仪表的采购和维修方面,仍然完全依赖国外厂商。这不仅使中国的科研单位在技术上受制于人,还使得在某些紧急情况下,甚至连最基础的设备维护和维修都可能陷入困境。

自中美贸易冲突以来,美国政府针对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实施了一系列出口管制措施,特别是在核心科技和军民两用技术领域。美国不仅将中国部分科研机构列入实体清单,还通过立法形式限制关键核心技术对中国的出口。这一系列措施导致中国在科学仪器领域的技术发展和设备获取受到严重制约。根据论文的统计,截至2020年12月,美国针对中国的《商业管制清单》总共涉及4510条,其中有42.08%(约1898条)与科学仪器相关,这一比例显著高于其他行业,显示出科学仪器行业受到管制的程度。

中国对高端科研仪器的依赖,使得国外公司在市场中占据了垄断地位。以布鲁克为例,其市场报价往往远高于同行,甚至一些配件和交换器的定价差异巨大。例如,布鲁克公司向中国客户报价为2.2万元的交换机,实际上在国内市场上同样规格的产品仅需200元。这种技术垄断的背后,外国公司对中国科研市场的完全控制,它们通过价格不透明和高昂的费用,进一步加深了这种依赖性。

不仅仅是这样,很多国外公司也采取了巧妙的市场策略,通过与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免费捐赠设备、软件以及培训服务,培养了大量依赖外资品牌的科研人员。这些人进入到科研岗位后,习惯性地选择并依赖这些国外品牌,进一步加剧了国内技术的落后局面。正如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科研仪器的国际品牌也在中国科研界形成了不可撼动的生态圈。

中国仪器行业的现状与挑战

在被管制的领域中,受影响最严重的是“传感器激光器”类别下的“最终产品、设备或零部件”,该类别涉及的管制条款多达678条。此外,“材料加工”大类下的“试验、检验和生产设备”也有339条管制条款。这些科学仪器包括分析仪器、工艺实验设备、电子测量仪器等,几乎涵盖了当前中国科研和工业领域对高端仪器的主要需求。

比如,磁共振波谱仪(NMR)是中国生命科学、化学和物理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仪器之一。然而,2018年中国市场上1800台磁共振波谱仪中,国产产品仅占50台,剩余的97%依赖进口。这一比例揭示了中国在高端科研仪器领域的严重依赖问题。

面对这种局面,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科研仪器领域的依赖问题,并开始加大投入,推动自主创新和替代品的研发。2021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高端科研仪器的研发制造,以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也于同年发布了《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其中明确要求攻克基于新一代细胞标记、微流控分析技术的高端细胞分析装备、多功能集成化检验分析装备、高性能生化分析仪关键技术,力求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减少对进口产品的依赖。

为了加速科学仪器领域的自主化进程,国家还启动了“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专项,计划通过国家拨款和政策支持,推动包括辉光放电质谱仪、第三代基因测序仪、超高分辨率活细胞成像显微镜等仪器的研发和国产化。根据相关政策,中国正逐步推动核心部件国产化,力图在不久的将来形成能够自给自足的高端仪器产业链

虽然中国在科研仪器领域面临严峻的挑战,但国内也涌现出了一批积极推动国产替代的企业。普源精电鼎阳科技坤恒顺维等公司为代表的国内仪器制造商,凭借其高性价比和逐步提高的技术水平,开始抢占中低端市场。特别是在示波器等测试设备领域,国内企业虽然在高端产品上与国际品牌存在差距,但在中端市场已经获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想要突破这一技术瓶颈,国内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仪器仪表的研发需要多学科交叉、多技术整合,且技术壁垒非常高。以示波器为例,国内普源精电的最高带宽为13GHz,远远落后于美国的德科技,后者的最新产品带宽已达到110GHz。这一代差意味着国内研发仍然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两到三代。

美国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远远超过了中国的仪器制造商。例如,美国的德科技每年投入约8.82亿美元用于研发,而国内的电科思仪等公司的年度营收甚至都无法与此相比。高研发投入使得国外公司能够保持技术领先,而国内公司则面临着市场容量小、研发投入产出比低的困境。

自主研发的困难与对策

为了打破依赖,推动自主研发,中国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解决仪器行业的“卡脖子”问题。实验仪器,尤其是高端科研仪器,涉及许多跨学科的技术,如精密机械、电子工程、光学设计和材料科学等。要攻克这些领域的技术难题,需要跨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而这对于初创企业或技术积累较浅的国内厂商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而且自主研发高端实验仪器需要巨额的研发投入和长时间的技术积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且结果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这对于资金和技术实力不足的企业或科研机构而言,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与国外技术巨头相比,国内厂商在资金、技术以及人才储备上通常处于劣势。

许多高端科研仪器的核心部件如高精度传感器、激光器、超高真空技术等,仍然依赖进口。由于国外在这些领域的技术垄断,中国企业和科研机构无法突破核心部件的技术限制,导致自主研发的仪器性能无法与国外同类产品匹敌。

要想自主研发,中国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我们必须加大对科研仪器领域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建立更加完善的研发体系和技术创新机制。同时还要加强人才培养,鼓励科研人员参与到国产仪器的研发和应用中,逐步摆脱对外资品牌的依赖。

而且中国的科研单位和企业还应当通过合作创新、产学研结合等方式,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联系,共同攻克技术难关。政府应当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国内企业在仪器研发和制造方面进行更大规模的投入。

仪器仪表作为科研和工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关系到一个国家在科学技术领域的自主性和竞争力。中国在这一领域仍面临较大的技术差距,尤其是在高端科研仪器的研发和生产上依赖进口,导致国内科研和生产无法完全独立。这一“卡脖子”问题不仅影响了国内科研的独立性,也使得中国在某些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受到制约。

结语

随着国产替代和自主研发逐步推进,中国有望突破这一瓶颈。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业合作以及鼓励技术创新,中国完全有可能在未来迎头赶上,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科研仪器领域的自主可控,为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北大一场实验故障的警示:这个领域被卡脖子,比芯片更可怕!》-观风网

中科院研究员:因美国管制,我国科学仪器领域形势严峻》-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