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发展的难题:进取与安全之间的平衡

发表时间: 2024-05-20 10:27

当人工智能的浪潮以一日千里之势席卷全球,我们是该为这场技术革命喝彩,还是应对其潜在的安全隐患提早做好准备?

正如"人工智能之父"Geoffrey Hinton所言,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迭代。

从OpenAI的ChatGPT到谷歌的Bard,从百度的文心一言到微软的新必应,各路科技巨头纷纷亮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大语言模型、生成式AI等黑科技层出不穷,一时间"AI万能"的观念甚嚣尘上。

诚然,AI技术的进步有目共睹。

它们正在深刻地影响和重塑着我们的生活:更智能的搜索引擎让获取信息更加高效便捷;AI助手大大提升了办公效率;智能推荐系统为我们带来了更优质的内容和产品……人工智能在教育、医疗、金融、制造等各领域的应用落地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大有颠覆诸多传统行业之势。

有研究预测,到2030年,AI可能为全球GDP贡献15.7万亿美元,其带来的生产力提升和经济增长潜力不可小觑。

但在人工智能的光环之下,一些隐忧也在徐徐浮现。

密集型产业流水线人工化的取代趋势

Geoffrey Hinton提出,AI可能导致大量工作岗位被取代,失业率攀升,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他在接受BBC采访时明确表示,政府有必要建立全民基本收入制度,以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失业冲击和贫富差距扩大问题。

所谓全民基本收入,就是由政府定期向所有公民发放一定数额的现金,以保障每个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Hinton认为,随着AI取代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特别是一些中低端、重复性的工作,失业率将不可避免地上升。

如果没有适当的社会保障措施,收入分配不平等将进一步恶化。而全民基本收入可以提供一张"安全网",确保每个人至少有一定的收入来源,从而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稳定。

人工智能之父Geoffrey Hinton

Hinton坦言,他曾与英国政府高层就此进行过讨论,并明确表示全民基本收入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好主意。

但他也意识到,实施这一制度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批评者认为,全民基本收入成本高昂,可能挤占其他公共服务的资源;同时,无差别地发钱,也可能减损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这些都是需要在政策设计中加以权衡和克服的问题。

除了就业问题外,人工智能的另一大隐忧在于安全风险。

部分AI系统展现出的自主性和难以控制性,可能酝酿着难以预料的风险:如果算法出现偏差或失控,后果将不堪设想。

人工智能军备竞赛也让许多人心生忌惮,一旦AI被用于军事领域,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面对种种隐忧,主流AI公司的做法却令人费解。

openAI近期解散安全团队

OpenAI解散了自己的安全团队,将力量重新聚焦于功能优化;谷歌、Meta等巨头也在降低对AI安全的投入。这种弱化安全、加速迭代的趋势,无疑加剧了公众对失控风险的担忧。

幸运的是,还有一些有识之士在积极探索应对之策。各国政府也在研究如何加强对人工智能的监管。

但这些努力能否及时奏效,还有待观察。

人工智能是把双刃剑,在为我们带来诸多益处的同时,也埋下了安全隐患的种子。

惟有在鼓励创新的同时重视安全问题,在短期功能优化与长期风险防范之间找到平衡,人工智能的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这不仅需要科技公司的自我约束,也离不开政府和公众的共同参与。

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就业冲击,各国情况不尽相同,解决方案也需因地制宜。

以中国为例,尽管近年来产业升级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广州等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占据重要地位。以广州为例,汽车、服装等行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但这些岗位恰恰最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应该未雨绸缪,提早制定应对预案。

一方面,要加大力度推动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升级,通过"机器换人"等措施提高生产效率,并为员工提供相应的技能培训,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工作方式;另一方面,也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那些具有高附加值、难以被AI取代的创新型产业,为劳动力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同时,中国也应该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探索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全民基本收入在中国能否行得通,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加强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传统救助措施,完善教育培训、就业援助等公共服务,则是当务之急。

只有建立起一张覆盖全民的"安全网",才能最大限度地化解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就业风险和社会冲击。

AI智能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平衡问题

当然,应对人工智能的就业挑战,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在推动AI发展的同时,必须以人为本,以民生为先,在效率与公平、创新与包容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毕竟,只有多方协力,才能让人工智能成为造福人类的工具,而不是困扰我们的梦魇。

唯有如此,人工智能才能真正成为惠及全人类的福音,而不是加剧社会分化的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