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卓用户最期待的「非安卓」特色功能是什么?

发表时间: 2024-05-20 16:02

这个问题蛮大的,如果没有 2024 年这个定语,可以向上追溯到十几年前,iOS 和 Android 的相爱相杀史,讲很多东西。

但因为有了 2024 年的限定,让这个问题变得有点不太好回答。因为今天 iOS 和安卓用户的分野还挺明显的,大家各自用了这么多年,功能细节上的区别基本都习惯了,很少有人会对对面阵营的某一个功能念念不忘。

作为一个多年来的跨平台用户,我觉得安卓用户真正想要的,其实并不是某一个「功能」。而是更大的,在软硬件开发和生态构建层面的东西,两边用户其实都在期待厂商去弥合跨平台时的体验裂痕。

而要讲清楚这个问题,依然要稍微向上追溯一点历史,从 iOS 和安卓的不同开始讲起。

简单来说,安卓和 iOS 的差别,主要在于三部分,第一是核心的技术及其对应功能;第二是软硬件结合带来的体验;第三则是第三方开发生态的差别。

这三个部分,是随着智能手机发展的历史,一步步递进的。

-

第一个,核心技术的区别,是被讨论得最多的。基本就是苹果自研,独家投资上游搞出来的那些技术。

比如 iPhone X 时代第一个做出四边等宽的全面屏,Face ID 的结构光传感器,Taptic Engine 震动引擎,以及近几年最常被讨论的自研芯片……

但也要说,核心技术上,安卓和苹果的差距,已经没那么远了,因为手机这个行业里,特别硬的技术和专利壁垒,已经基本不存在了,苹果能做的功能,其他厂商只要愿意投入,也不会做不出来。

早期我印象很深的是 iPhone 5s 第一次搭载了 Touch ID,当时安卓厂商有好长一段时间,都搞不出来正面的指纹解锁,只能把指纹模块放在机身背面。当时魅族第一个和供应商汇顶搞出来了,后面 OPPO、vivo、小米就都做出来了,但感觉还真是好难。而其他厂商,包括谷歌自己,用了很多年背部指纹解锁。

但这几年,类似的情况就比较少了。结构光 Face ID 出来的时候,其实很快安卓这边就有类似方案了,只不过各家厂商尝试过之后,都觉得跟用户需求没那么适配,到现在苹果一直在用,但其他厂商就用得比较少。

包括前几年芯片这块的差距,有一部分因素也是苹果的「钞能力」,更早买下先进制程产能导致的,而近几年,我们也明显看到高通和联发科的追赶速度。

甚至近几年,在一些核心技术上,安卓旗舰已经不再是单方面追赶苹果,而是也能「还手」了,特别是拍照这块,苹果的相机系统因为受制于工业设计和比较保守的内部开发流程,在技术上反而差了安卓旗舰一截。

可以说,核心技术导致的功能差别,是早期安卓用户最想要的东西,国产厂商基本都馋过苹果的屏幕、SoC、指纹识别……等等,但今天这个区别已经不那么大了。

-

第二个是软硬件体验的区别。

这是苹果曾经最引以为豪的一个东西,乔布斯自己反复引用强调的那句话就是「真正在乎软件体验的人会做自己的硬件」,反之亦然。

这些年特别流行的词,「苹果全家桶」,说的就是这个东西。你在所有苹果设备之间都可以用 AirDrop 分享文件,在 Mac 上复制一个东西可以直接在手机上粘贴,AirPods 只需要一次配对就可以轻松在多设备间切换,各种跨设备、跨(苹果自家)系统的体验都是无缝流畅的。

这曾经是苹果和安卓最大的差别。苹果的整套体系封闭,但连贯紧凑,安卓则是开放,却散碎分裂。因为苹果有极强的品牌号召力,以及一个封闭系统本身在开发过程中也更容易协调,所以打造了非常细腻的体验。

这件事曾经是包括我自己在内,忠实选择苹果而不是安卓的核心因素。但随着手机行业整体走向成熟,其实这种差别也在被逐步弥合。安卓厂商靠着各种「打补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到今天也做得很不错了。

比如安卓厂商之间形成了自己的生态联盟,能实现不同品牌手机间的文件互传,体验和 AirDrop 类似,包括与 Windows PC 的协同互联也都做起来了,剪切板的共享,以及投屏,都很方便了。

甚至在一些细分场景下,我感觉安卓有些功能反而很香。比如你想把安卓手机的屏幕直接投到电脑上,以窗口的形式存在,用鼠标操作,这件事今天用 Windows 下的手机助手很容易实现,但用 iPhone 和 Mac 的自带功能,反而做不到。

包括在智能车机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曾经我觉得一骑绝尘的苹果 CarPlay,现在也开始落后于很多车机互联了。比如我之前看朋友的理想 + OPPO 的互联,小米、华为的车机手机互联……它们能实现的功能都比 CarPlay 更多更好。

细究这里的原因,依然在于安卓厂商的「灵活性」。如果说苹果的产品哲学是构建一套巨大的框架,一次做好之后解决尽可能多的各种问题,那安卓厂商就是每一个细小的具体问题都可以成为一个产品项目,在下一个版本里推动实现。

经过年复一年的沉淀,这部分差距也被弥合得相当好了。

-

最后,则是第三方开发生态的区别,这也是我认为,直到今天安卓都相对欠缺,也是最难弥补的一部分。

之前我对这件事感知不明显,因为我虽然用很多安卓手机,但并没有用得那么深入,把它们当唯一的主力机来用。所以很多主流 App,体验都是不错的,但深入到细节功能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这里的差距。

这里一个最大的原因在于,苹果只做旗舰机,开发者即便要适配很多老机型,也都是老的旗舰。而在安卓生态里,有大量的性价比机型,包括过去的一些低端机,随时间推移,性能缺口越来越大。

这对 App 开发者来说就是一个挑战,要适配那么多机型,很多时候就只能在功能上做减法。

我最初知道这个差别,是蛮多年前了,我发现安卓版微信,你无论是发朋友圈上传的图片质量,还是下载的默认图片质量,都会压缩得更狠,观感比 iOS 差。就是说你别说相机做得好还是坏,真正到了使用的场景,即分享社交媒体,安卓落后在这。

再后来,我发现这样的开发生态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大量的手机游戏会为苹果的旗舰设备开放最好的画质,又比如 Live Photo 这样其实技术上并没有任何壁垒和难度的事情,安卓机就是不能分享到微博或小红书。我个人作为这么多年的 iPhone 用户,从来都是关掉 Live Photo 的,但我有朋友真因为这个问题跟我说「发小红书只能用 iPhone」。

开发生态的问题,其实我觉得并不能说是厂商不重视,实际它也是自安卓系统诞生以来就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了。特别是在过去,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期,第三方开发者,各家 App 的功能迭代都很频繁,工作已经很饱和了,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做更精细的适配。

但到了今天,我觉得环境也在改变,就拿 Live Photo 这个事情来举例吧,OPPO 他们接下来马上要发布的 Reno 12,就会加入对 Live Photo 的社交媒体支持,微博上已经公布了消息,首批支持的 App 就是小红书。

就还是我说的,这个事情技术上并没有任何难度,但它又需要厂商对用户需求的洞察,不断完善体验的进取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这个问题,是 OPPO 率先解决,我觉得还是非常值得赞一个的。

而且我感觉,OPPO 在做 Live Photo 时,肯定也不会单纯的只做这一个功能的支持,而是会和他们现有的相机能力进行结合。比如 iPhone 原相机的 Live Photo 存在的一个局限就在于,它没法用常用的修图,特别是美颜软件进行编辑,因为它的文件其实是一段「视频」。但我想这个问题,大概在 OPPO 针对这个功能立项的第一天就会写在产品经理的文档里。

其实也就是刘作虎之前在微博分享过的:「完整的产品思路源自用户需求。」

这让我想到几乎同时发生的一件事,淘宝,在 all-in 移动这么多年之后,今年他们重新优化了自己的 Web 端,我上周用网页淘宝,全程没有拿手机,下了一单。

那个时刻我感觉有一点点感动,不只是因为我上次用网页端淘宝成功支付下单可能已经是十年前的事情了,而是在于我看到这些技术公司,在走过了「为抢占市场份额不惜一切代价」的高速发展期之后,终于回归了「小部分人的问题也需要解决」的技术精神。

很长一段时间里,越是大公司就越是缺这种精神,但它却是未来企业发展走向长期主义,最关键的一个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