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出于对印度的反感,不少网友对印度正在构筑手机产业链很不以为然。可如果说,印度的手机制造,是被中国企业一力扶持起来的,恐怕很多人内心就更不痛快了。
可不痛快归不痛快,现实情况就是,2013年时,印度每年还从我国进口至少1.8亿台手机。到了10年后,这一规模连300万台都不到了。
与此同时,小米、vivo和OPPO都在印度建厂,面向印度市场的手机,都已实现在印度国内制造。
那么,印度目前的手机制造产业究竟发展到了哪种程度?不是说印度的投资营商环境很恶劣吗,那为什么国内的企业还要继续留在印度市场呢?
不管你是否反感印度,首先要明白的一个事实是,印度人口已略微超过我国,目前在智能手机市场,需求度相当旺盛。
印度又基本上没有自己本土的手机品牌,所以手机要么靠进口,要么靠国外品牌到印度本土投资生产。正是在这种局面下,印度每年手机的出货量,才以惊人的速度在增加。
先来看2023年全年的数据,手机出货量为1.486亿台。我国的四个手机厂商vivo、小米、OPPO和realme的出货量跻身前五,不过出货量最高的是韩国的三星。
从具体的数据来看,三星的出货量为760万台,小米为720万台,vivo700万台,realme450万台,OPPO370万台。
今年上半年的数据则显示,出货量为6900万台,其中二季度的出货量为3500万台。
而不同手机品牌方面,虽然今年的市场份额有增有减,但总体上还维持着原来的市场格局。即除了我国的多个手机品牌外,其余的品牌则是三星和苹果。
换言之,印度手机市场,基本上被中韩美三国的品牌瓜分殆尽。而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那样,虽然出货量规模庞大,但如今这些手机都是在印度本土生产的。
这就意味着,印度的手机产业链已初步成型,照现在的发展趋势,未来还会得到进一步巩固。
印度虽然正在大规模生产手机,但是其主要承接的,是手机终端的组装业务。
就好比苹果手机,设计是在美国总部完成的,芯片等核心部件,是美韩等国家的供应商提供的。我国的一部分供应商供应了剩余零部件,最后的成品则是在郑州富士康的工厂里组装的。
如今,印度的手机产业链,复制的也是这套模式。还是以苹果手机为例,我国2022年生产组装的苹果手机,占总规模的96%,印度生产的规模只有4%左右。
不过,随着国内几大手机商先后完成在印度本土的生产,印度的生产份额正在快速增加。这种转变的趋势也影响了苹果的决策,苹果近年来一直打算,要把至少四分之一的生产份额转到印度的工厂。
正是在这种趋势的引领下,近10年来涌入印度的外资规模,达到了上百亿之多。在印度的诺伊达和哈里亚等地区,当地的工业园区里,电子制造产业已初步成型。
数以万计的印度年轻人到这些工业园区内打工,他们的主要任务也是组装手机。完工后的手机,有的供应国内市场,有的则销往了欧美国家。
这种渐变的趋势,正在深刻影响印度的出口产业。去年的统计显示,在印度第二季度的出口产品中,电子产品的出口已经排在了第四位,在印度前三十种出口产品中,其增速是最快的。
电子产品在去年第二季度的增长超过了56%,产值规模高达5722亿卢布。而在2022年,同期的规模还只是3653亿卢布,这一增速可谓相当恐怖。
很多人据此就认为,正是由于国内一众手机厂商不离开印度市场,才让印度抓住了机会,迅速构筑起了自身的手机产业链。
表面上看情况确实是如此。近两年,网上一直在说小米在印度被罚的48.2亿人民币,折合成卢比为555.1亿。
这一罚款数额确实不低,相当于小米2022年全球利润的57%,印度市场9年利润的6倍。也就是说,印度的一次罚款,相当于小米在印度几年都白干了。
可即便如此,小米非但没有离开印度,种种迹象显示还一直在加大投入。
在没有被罚款之前,小米在印度的手机市场份额为第一,罚款事件发生后才被三星朝越。而小米正在试图从三星手里夺回市场。
一方面,小米从去年开始,正大力在印度的10000到15000卢比的设备市场加大投资。
另一方面,小米又在推动扩充线下零售店数量规模。去年这一规模为18000家门店,小米印度公司此前的计划是,到今年底,门店销售人员的规模增加两倍,达到1.2万人以上。
从手机的生产组装角度看,小米2014年进入印度市场,2015年就投资35亿美元和富士康一起在印度建设生产线。
接下来4年时间,小米在印度就建成了7家工厂,这些工厂为印度提供了20000个就业岗位。在这种情况下,小米99%的手机就都能在印度生产了。
不光小米在印度的发展是如此,国内其他手机厂商在印度市场的发展,也基本都遵循了这样的路径。最典型的,就是realme手机这个品牌。
对印度市场如此偏爱的根本原因,无非还是看上了这块“肥肉”。
截止到去年,印度的网络用户为11.7亿人,10年时间新增的手机用户超过了5亿人。市场的统计也显示,到明年印度将成为世界第二的手机市场,用户人数将达到9亿人。
凭借这一组数据,对所有的手机厂商来说,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正所谓资本无国界,资本的眼里只有市场,这一点不管是国外的资本还是国内的资本都一样。
这就是为什么,像小米等一众手机企业,明明在印度遭遇过挫折,可仍旧不愿离场的缘故。
因为他们很清楚,只要他们各自的品牌还牢牢占据市场,印度政府纵然是罚款,他们很快也能从市场成倍成倍的赚回来。
至于说这些手机厂商在印度发展,帮助其建立了手机产业链,并提高了税收和带动了就业,这些都属于附加值。
任何一个离开本国到他国投资的企业,都会在当地创造效益。这就跟苹果手机在我国生产组装,进而带动了我国的就业是一模一样的。
从资本的角度看,他们去哪里赚钱似乎都无可厚非。但是在现实世界里,国与国之间存在利益纠葛,国家之间的民众,同样也存在好恶情绪。
也正因为如此,当国内网民看到印度手机产业链正在形成,他们就会觉得不舒服。而他们的这种情绪以及产生的逻辑,就跟特朗普的情绪是一样的。
此前特朗普一直抨击苹果,说苹果不回本国建厂,把产业链和就业机会都送给了中国人。
不过,虽然我国的企业带动了印度的手机产业链,但印度本土的制造目前还出于产业的末端,印度自身还完全不具备配套设施的生产能力。
印度的工厂目前只会组装,手机的各种部件,包括生产组装所用的设备,印度本土都不会生产。
比如,富士康把一部分生产线搬到印度后,在生产苹果手机时,九成以上的组件都得从中国运输到印度。
从手机支架到金属零件,甚至工业胶水和螺丝等零部件,都得从中国发货。印度不具备生产能力,苹果公司也没打算在印度生产,而是直接要求富士康从中国进货。
于是,这在我国和印度之间,就催生出了一个新的产业链,即穿梭往来于两国之间的设备供货商。
截止到2020年,我国在印度手机厂商的供应链企业数量,达到了200家,其中相关的贸易公司更是高达500家。
这些与印度市场业务往来密切的企业,其中的中国人多达几万人,每年往来印度的员工人数高达10万人次。
这就意味着,表面看印度的手机产业链成形了,可实际还是徒有其表。由于印度不具备真正的产业链供货能力,手机生产的一系列供货商,都还是我国的企业。
换言之,不光是那些手机厂商在印度市场赚钱,整条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同样也在印度市场赚钱。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印度的手机产业链实际上还没有成型。因为他们处在市场的最末端,上游的一切产业都还跟我国息息相关。
短时间内,印度制造要想完全转变成本土还根本达不到。他们的设备,包括工人的劳动素质等各个方面,都还完全不具备自行生产制造的能力。
换句话说,现在各手机厂商到印度去发展,无非都是想尽可能提前占领更多的市场罢了。这样的局面,实际上就相当于早年外资汽车前来我国投资的情形。
未来,印度的市场潜力肯定会被进一步发掘,我国的产业优势也会呈现出进一步向上游发展的趋势。
说白了,低附加值的产业在外移,高附加值和产业链上游的企业发展,正在一步步强盛起来。
信息来源:
《消失的中国手机:十年前印度还进口1.8亿台,如今不到300万 | 产业链重构》 第一财经 2023年8月16日
《小米的印度“心事”与“新事”》 界面新闻 2023年8月16日
《2023年印度手机出货量:vivo反超小米 真我超过OPPO》 手机中国 2024年1月19日
《上半年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6900万部 同比增长7.2%》 智通财经网 2024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