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曹雪芹安排诸钗玩了一次射覆游戏,对此游戏规则介绍得颇为明白。小说中的诸多情节,除了推动故事发展之外,还是本书的写作手法说明。射覆游戏便是曹雪芹巧妙地技巧之一,以此手法可以成功地将真事隐去,而任由假语存留。
射覆游戏,简单的可以一覆一射;复杂的则可以两覆或多覆一射。贾探春和薛宝钗二人就示范了两覆一射的玩法,探春以“人”“窗”共覆一个“鸡”字,薛宝钗则对了“鸡栖于塒”就是射着了。
本文将透过解析苏州这座古城的历史,来解开曹公射覆手法之下的林如海原型。
林如海乃黛玉之父,本苏州人氏。他出身钟鼎之家,亦是书香门第。当世袭爵位用完后,林如海凭真才实学,高中探花。林如海得到当今皇帝重用,先是在京中任职兰台寺大夫,后来被皇帝钦点为巡盐御史,任职扬州城。
因为林如海扬州巡盐御史的职务,许多人立刻把他和康熙时期的曹寅联系起来,于是沿着曹寅的线索,给他杜撰了一个孙子“曹雪芹”,把曹雪芹奉为《红楼梦》原作者。
红学界很清楚,几百年来人们翻遍了曹家家谱,也没有找到这位“曹雪芹”的出生资料。这就证明所谓的曹寅之孙“曹雪芹”根本就是一个空名,此人根本不存在。许多人逐渐醒悟过来,《红楼梦》出现的“曹雪芹”这个名字,不过是作者杜撰的一个笔名而已。
这可正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红楼梦》中的情节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有时候追寻着文字表面意思去探寻线索,正中了作者的圈套。脂砚斋有言,“凡看书人从此细心体贴,方许你看,否则此书哭矣。”
读书只有细心体贴才能理解作者真正意图,达到和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只有和作者产生了共鸣,才有可能触摸到真正的文脉。
林如海的原型既然不是曹家人,他会是谁呢?
本人前期文章已经确定林黛玉的历史原型之一是康熙帝良妃卫氏,良妃的真实身份是北元末代大汗林丹汗的亲孙女,同时也是皇太极西宫大福晋娜木钟的亲孙女。详见《红楼野史:林黛玉真实身份身份高不可攀,可惜其母家竟遭朝廷族灭》等铁网山解密文章。
良妃的父亲阿布鼐娶了皇太极的嫡公主马喀塔,良妃卫氏正是康熙帝的亲姑表妹妹。如此推理,林如海的历史原型便是林丹汗之子阿布鼐了。
林丹汗、林如海、林黛玉,这三个名字恰是一脉相承,看起来便是一家人。由此推理,黛玉之姓氏林来源于北元蒙古的林丹汗。
蒙古大汗的“大汗”,就是国君的意思。南朝的《宋书》记载可汗鲜卑语称“可寒”,原意是一国之主之意。《旧唐书》记载“可汗者,犹古之单于;妻号可贺敦,犹古之阏氏也。”《木兰辞》中有“可汗大点兵”,可汗指代北朝皇帝。
而“海”和“汗”的发音,在南方某些地区的方言中,“汗”和“海”的发音听起来非常相似。
《红楼梦》把四大家族的原籍设置在江南,林黛玉原籍是苏州,正有取南方发音之意。因为小说中使用大量的谐音来传递隐藏的深意,这也是作者大无可奈何之事。甄士隐《好了歌注》中唱道,“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林如海,谐音林如汗,暗隐林如海的身份如同蒙古的大汗,他的原型就是林丹汗之遗腹子、皇太极养子阿布鼐。
天聪十年,皇太极改后金为大清,自己登基称帝,封林丹汗后人为察哈尔汗,也即亲王,世袭罔替。
此外,皇太极还封了三个汉人将领为异姓王,他们分别是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智顺王尚可喜。由于这三个王都带有顺字,史称“三顺王”。
我们再来看《红楼梦》这部野史中隐写的国政情况,暗藏在荣国府男主人贾政的名字中。
贾政,字存周。政,即国政;存周,意味着要沿袭周朝的政策。周朝建立以后,实行了分封制,各地分封诸侯。清初时期各地藩王,类似于周朝时期的诸侯王。
原著中,林如海和贾政这两个角色,是紧密相连的。甲戌本脂砚斋批道:[写如海实写政老。所谓此书有不写之写是也。]
依照脂砚斋的意思,林如海和贾政两人如同一体,这是书中的“不写之写”。
林丹汗的遗腹子阿布鼐,被塑造成林如海,暗含林丹汗之子仍如大汗一样。而他之所以能保持蒙古部落大汗的地位,是清初朝廷效仿周朝政策,实行分封制的结果。
有人提出疑惑,如果阿布鼐是林如海的原型,他既不是苏州人氏,也不曾在扬州做过什么巡盐御史。
如果这样简单地对号入座就能找到历史原型,那太不符合曹雪芹的创作调性了。
这种一眼就明了的设置,对于隐去真事毫无意义。既然作者要把真事编成假话,那林如海的原型在文字表面上无法对应才正是曹雪芹想要的效果。
但是,作者在假话中,又要嵌入真事的线索,以供有心人按图索骥。林如海的真实身份恰好被曹雪芹隐藏到了苏州和扬州这两个历史名城中,本文先来说林如海的出生地苏州。
苏州最早叫作勾吴,是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据《史记》记载,周太王生有三子,长子太伯(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 季历的儿子姬昌聪明早慧,深受太王宠爱。
周太王想传位于姬昌,但根据当时传统应传位于长子,太王因此郁郁寡欢。泰伯明白父亲的意思后,就和二弟仲雍借为父采药的机会一起逃到荒凉的江南,定居于梅里,自创基业,建立了勾吴古国,勾吴的都城就是苏州。
公元前11世纪中叶,周灭商,实行分封制。周武王寻得已在吴地为君主的泰伯、仲雍五世孙周章,封其为诸侯。“勾吴”遂成为诸侯国,正纳入西周版图。
《红楼梦》中,贾政表字“存周”,暗含着当朝国政存续周朝政策分封诸侯。林黛玉初进贾府,在王夫人房中见到了“文王鼎”,是在呼应贾政“存周”之意。
清初时期皇太极封了诸多藩王,蒙古部落以林丹汗后人的察哈尔部为最大。
察哈尔部历史上号称“蒙古中央万户”,在北元时期是蒙古大汗的直属部落,察哈尔领主世袭蒙古汗位,为蒙古各部的“共主”。天聪九年,察哈尔部并入清(后金)后,原本统辖察哈尔部林丹汗的子孙身份依然尊贵,林丹汗之子额哲被皇太极册“封亲王,位冠四十九旗贝勒之上”。
有资料表明,在清初察哈尔部对朝廷称察哈尔国。乌云毕力格编写的《十七世纪蒙古史论考》一书中,专门对清初“察哈尔国”游牧地进行了考证,力图找到曾经察哈尔国的领域。
额哲去世后,他的弟弟阿布鼐袭爵,成为第二任察哈尔亲王。林如海的原型正是林丹汗的遗孤阿布鼐,而林黛玉则是阿布鼐的女儿、康熙良妃,也是八阿哥胤祀的生母。
林如海的祖籍被设置在苏州,他的身世通贾政贾存周婉转写出。苏州乃是周朝建立后分封诸侯之地,暗藏着林如海祖上的真实信息。如果把林如海看成曹寅,曹家又如何称得上是“钟鼎之家”?
曹雪芹之笔墨,恰如常山之蛇,盘曲回旋、首尾相接。阿布鼐的父亲是林丹汗,他们是北元的后裔,是铁木真的后代,是根正苗红的“钟鼎之家”。
下面继续发掘苏州和《红楼梦》中林如海父女的关系。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筑“阖闾城”,形成了今天的苏州城,从此“吴”成为苏州的代称。吴王阖闾的儿子是夫差,夫差打败越国勾践,勾践献上美女西施,西施成为吴国的王妃。
小说中贾宝玉初见林黛玉,对她的品评是““病如西子胜三分””;晴雯作为林黛玉的镜像人物,被王夫人骂作“病西施”,以此影射林黛玉。林黛玉被比作西施,她自己在《五美吟》的《西施》诗中写道,“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吴宫说的就是吴王夫差为西施修建的馆娃宫,在小说中暗喻大观园。大观园以皇家别苑的名号修建,贾宝玉率领诸钗入住其中,影射的乃是皇帝后宫。
第十六回元春封妃,同时被册封的还有一个吴贵妃,吴贵妃影射的则是林黛玉原型良妃于康熙十六年已经被册立为贵妃。关于吴贵妃的解析,详见上篇文章《红楼后宫野史:秦可卿全家相继去世、吴贵妃昙花一现,看背后玄机》。
吴贵妃仅在书中出现了一次名字,是曹雪芹为了串联故事的完整性而伏下的暗线。
“吴贵妃”呼应林黛玉诗中的“吴宫”,联系她的祖籍苏州。由苏州历史揭秘其父林如海的身份,林家曾经是“钟鼎之家”。林如海原型阿布鼐在清初被分封为蒙古族最大的察哈尔国国王,统领蒙古诸藩。
结语
曹雪芹以射覆手法隐藏林如海真是身份:以苏州为覆,射的乃是周朝分封诸侯;同时又以贾政的表字存周再次为覆,射的则是本朝效仿周朝的封藩;再以林如海钟鼎之家的出身,射向林丹汗之子阿布鼐。如此多覆一射,隐藏着林如海的历史原型——清初蒙古族诸藩之首察哈尔国汗主阿布鼐。
思考:
林如海祖籍苏州,隐藏着他的藩王身份;他任职在扬州,扬州这座古城又能解说怎样的真相呢?下面就要来了解一下扬州的历史。
原创不易,感谢关注,青溪邀您:
共话红楼,同解其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