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发过一篇微头条,没想到竟然引起全国许多地方网友的共鸣。原文如下:
朋友调侃,中国最需要突破的技术不是AI人工智能,也不是光刻机、半导体芯片icon,而是“井盖与路面找平技术”。
好多地方道路上井盖儿就跟地雷阵一样,一个紧挨一个,要么是个大坑,要么就是高出路面好多,有的甚至不翼而飞,人过人栽倒,车过车爆胎icon,轻则鼻青脸肿财物受损,重则伤筋动骨躺进医院,很少有能与路面保持平整的、坚实牢固的。有些不熟悉路况的司机遇到这样的路面车子直接能飞起来。开车在这样的路上走一圈跟漂洋过海似的颠簸,非常适合胆结石icon的病人来体验,来治疗,没事儿多跑几圈儿结石都能排出来。
或者是嫌道路太平整,车速太快容易肇事,所以才用这种井盖儿作为一种新式的减速手段?
按理说,这个找平并不难,可为啥井盖儿要高出露面,要么就是个大坑,是技术难度太高,还是态度问题、思想问题?
然后看了一下评论区发现原来这种现象并非一地之顽疾、旧疾,全国其他地方的网友也对这种要么坑,要么坎,遍地都是井盖哐嘡响的现象深恶痛绝。
还有更严重更倒霉的是因此落下残疾。
后来试图分析了一下原因,大概总结了一下井盖与路面齐平技术存在的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施工精度要求高:
在道路施工中,要确保井盖与路面齐平,需要在施工过程中精确控制井盖的安装高度和水平度。这涉及到精确的测量、定位和安装工艺,任何一个环节的误差都可能导致井盖与路面不平齐。例如,在安装井盖时,如果井盖底座的放置不水平,或者井盖在固定时出现了微小的位移,都可能造成井盖与路面存在高差。
二、道路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车辆荷载、温度变化、地基沉降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井盖周围的路面出现变形或沉降,从而使井盖与路面不再齐平。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在施工时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如加强并盖周围的路面结构、采用特殊的回填材料等,但这些措施的实施效果并不总是理想的。
三、不同单位协调复杂:井盖通常由市政、水务、通信等不同单位负责管理和维护,而路面的施工和维护则由交通部门或市政工程部门负责。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单位之间的协调沟通不畅,可能会出现井盖的安装与路面施工不同步的情况,导致井盖与路面难以齐平。例如,路面已经铺设完成,但井盖的安装位置或高度不符合要求,需要重新调整,这样就会增加施工的难度和成本。
四、管道布局影响:井盖下方通常连接着各种管道,如污水管、雨水管、电缆管等,这些管道的布局和深度会影响井盖的安装位置和高度。在一些城市,由于历史原因或规划不合理,地下管道的布局错综复杂,井盖的位置可能受到限制,难以完全与路面齐平。此外,如果管道出现堵塞、渗漏等问题,需要对井盖进行开启和维修,这也可能会影响井盖与路面的平整度。
所以啊,强烈建议全国城创和当地领导官员考核的时候,一定要把井盖治理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来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