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战争中,科技无疑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的第一实力,只要科技和生产能力在,爆兵是再简单不过的了。
而提到科技,就不得不说到卫星,卫星可以为导弹提供制导,可以提供地面导航,以及各种电信号,是一个国家如今最重要的科技指标之一。
然而,卫星并不是发射后就一劳永逸的,而是拥有一定寿命的,寿命到了卫星就会被回收,或者是被引导着坠入无人区。
所以,卫星的使用年限其实很重要,这和使用成本直接挂钩,使用的时间越长,发射的成本自然也就越低。
根据美国官方公布,美国的GPS系列卫星,使用时间大概是15年,而俄罗斯的卫星就要逊色很多。
因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科技水平已经大不如前,经济问题也迟迟得不到解决,因此卫星的水平其实非常有限。
俄罗斯的格罗纳斯卫星预计使用寿命只有7年,照比老美的整整相差的一半。
也就是说,俄罗斯如果想要卫星的数量和老美相等,就必须要把发射周期缩短到老美的一半,而且质量也未必能保证。
不过,大俄的卫星也并不是全无长处,至少这些卫星的保密等级非常高,主要还是用来和美国进行军事对抗的。
而中国的北斗,刚刚设计的时候,和俄罗斯的水平差不多,寿命也就仅仅有8年。
不过,伴随着近些年来中国制造技术的突飞猛进,我们的北斗卫星寿命已经能延长到12年。
而且,北斗还有很多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采用了三种不同轨道的卫星共同工作,分别是地球静止轨道(GEO)、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和中圆地球轨道(MEO)。
并且北斗卫星采用的是三频信号,比老美GPS的二频信号抗干扰能力更强,传输也更加稳定。
在亚太地区,北斗系统也会更加稳定,并且有更大优势。
至今,北斗卫星共有59颗在轨工作,完全碾压了老美GPS的发射数量。
不过,北斗和GPS还有一定的技术差距,例如GPS的容量设备几乎是无限的,因为GPS是发射信号到用户设备终端,由用户自行解码。
而北斗则是发射到北斗信号的地面控制中心,再由控制中心将信号转发。
而且,GPS早早就能实现厘米级定位,北斗目前虽然在家用导航上,也能实现车道级定位导航,但一直只能做到米级的精度。
但质量不够,数量来凑,北斗系统至少目前在数量上是碾压的,而且目前中国无论是经济,还是科技进步的速度,都要胜过老美。
所以,未来北斗的进步速度也将会是神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北斗将会取代GPS在国际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