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陶然 编辑|魏晓
一笔来自中东的投资,空降国产大模型独角兽。
市场消息显示,中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智谱AI,于近期获得了来自中东石油巨头沙特阿美(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旗下Prosperity7基金价值4亿美元的投资。
据悉,这笔投资将使智谱AI的估值达到约30亿美元,与月之暗面(约30亿美元)、Minimax(约25亿美元)等一起,成为国内估值最高的几家人工智能独角兽公司之一。
AI蓝媒汇向智谱AI方面求证,截止发稿时公司并未回应。如果消息属实,这笔投资不仅将成为中国大模型初创公司收获的第一笔海外投资,也会创下国产大模型单笔投融资金额的新纪录。
对于这次重仓,《金融时报》给出的标题非常直白:沙特基金投资中国,意在打造OpenAI的竞争对手。分析人士也指出,这笔投资一方面给智谱AI带来了资金支持,有利于发掘市场机遇,拓展后续可能的国际业务,另一方面,中东资本也并不希望将大模型时代的话语权完全交给欧美。
成立于2019年、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技术成果转化而生的智谱AI,在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确实将“追赶OpenAI”作为目标。公司CEO张鹏就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及,对标Open AI“是(公司)成立以来的目标”,其开发的大模型产品ChatGLM目前迭代至GLM-4,在部分测评榜单中已经逼近GPT-4系列模型。
值得注意的是,两周前5月21日在首尔举行的第二届人工智能安全峰会,OpenAI、谷歌DeepMind和Anthropic、微软、亚马逊、IBM、Meta等AI圈头部公司悉数到场,而智谱AI同样作为唯一受邀的中国大模型企业参会,与上述公司达成技术和安全方面若干协议。
与OpenAI同台、获得中东大额投资,来自全球范围内的认可短期内接踵而至,让这家自称“追赶者”人工智能初创公司,似乎正逐渐向大模型舞台的中心区域靠拢。
下一个问题是,具体到产品应用层面,智谱AI的大模型,到哪一步了?
进入2024年,被业界对标的OpenAI自身争议不断,关于AI安全治理,关于公司的商业化进程,以及二者之间似乎还涉及AGI愿景的冲突。
但另一方面,OpenAI并未停止商业化步伐,年内GPT-3.5 Turbo降价50%,还更新了可限量免费使用的GPT-4o,API价格同样五折。
而作为追赶者,国产大模型这边没有太多内乱,有的只是给大模型揽客的价格战:
字节跳动、百度、阿里、科大讯飞接连砸价,大量性能尚可的模型官宣免费,付费业务的定价标准也降至小数点后四位的水平——阿里云Qwen-Long API输入价格降至0.0005元/千tokens,字节跳动豆包大模型0.0008元/千Tokens。
与这些大厂相比,智谱AI无论从公司体量还是资金储备上显然都不在同一量级,但颇为意外的是,六月第一周,智谱AI也官宣下场参与价格战了。
并且,把价格区间往小数点后挪又了一位。
在6月5日举办的智谱AI Open Day活动中,智谱AI宣布公司全模型矩阵价格下降。其中,GLM-4-Air和GLM-3-Turbo价格降低至0.6元/百万tokens,Embedding-2模型低至0.3元/百万Tokens,GLM-4-Flash模型的价格最低降到了0.06元/百万tokens。
换算成统一计量单位,GLM-4-Flash模型目前的价格仅为0.00006元/千tokens,在小数点后比大厂又加了一个零。
相比之下,罗永浩以AI智能体形式成为智谱清言App智能体中心的001员工这种更新,大概只能算是个噱头了。
仅看数据,智谱AI确实以小厂身份将价格再度降低了一个量级,CEO张鹏也在发言中提及智谱AI是通过技术迭代以及训练效率的提升,最终实现了成本的降低“并不是简单的价格战。”
但包括智谱AI在内,一众国产大模型的巨幅降价,在业内人士看来“并不能与OpenAI一起讨论”。
这当然不是降价50%和降价90%的区别,关键还是在模型能力,以及市场规模。
早在2023年年末,OpenAI CEO山姆阿尔特曼就曾透露,公司目前的月收入已经达到上亿美元级别,年化收入很可能突破15亿。机构预测称,OpenAI在2024年全年的收入,很可能将达到2023年的一倍以上,更为乐观的估算甚至提到了“50亿美元”。
在海外市场,主流模型(如OpenAI的GPT系列、谷歌Gemini)数量远不及国内,性能更强、商业化程度更深的同时,竞争却不比国内这般激烈。
所以,OpenAI的半价直接解释为规模效应以及训练成本、效率的优化,相对合理。
但这套逻辑,在国内市场中模型“数量更多”且“更为同质化”的背景下,或许暂时还不适用。
一位云计算相关人士向AI蓝媒汇坦言,参考一些报价和市场调研,智谱AI的客户规模和商业化进程相较于国内一线云厂商,都“不太可能领先”:合作商和客户量的数字在统计层面可以做的很好看,但最终落到营收,再到成本覆盖,应该说都还在商业化的早期。
这引出了两个问题:一方面谈不上“坏消息”的是,智谱AI在部分定价上的大幅度降低,实际上影响的最终收益会非常有限,因为规模本来就不够大,且降价影响的API收益也只是营收的一部分而已。
另一方面,不管此前在各类大模型测评中刷榜(数据层面,ChatGLM已在多个榜单排名靠前),还是此番跟进市场趋势放出降价消息,智谱AI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太可能从技术力和产品力的维度,与OpenAI处在同一量级。
大规模变现,就更是后话了。
在2023年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大模型测评总榜中,智谱AI ChatGLM大模型仅次于GPT-4 turbo位居行业第二,国产大模型排名第一。
2023年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
大模型测评总榜
但具体到智谱淸言,在类型相似且数量众多的AI应用中,没有迹象表明它是市场中的主流选项。
提升行业存在感及产品竞争力,或许才是智谱AI的当务之急。
当然,除开近期来自沙特阿美的高额投资,智谱AI背后的投资方也早已堪称豪华——仅2023年,公司就已凭借来自阿里、腾讯、美团等大厂,以及红杉、高瓴、君联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的融资,晋升国产大模型独角兽行列。
现阶段的智谱AI需要的只是推进研发的同时,试探商业化的机会,而未必是让效果立竿见影。
作为大模型时代的新版“AI四小龙”之一,智谱AI暂未拥有像Kimi这般爆火的C端应用,也没有Minimax、百川智能这样分别有王小川(搜狗创始人)、闫俊杰(商汤科技前副总裁)等圈内大佬站台。
但出身清华系的CEO张鹏以及技术团队,在四小龙中被认为是较早开展大模型探索的一位:
2020年研发出GLM预训练架构、2021年训练完成百亿参数模型GLM-10B、2022年开源GLM-130B,在去年ChatGPT风口中推出对话模型ChatGLM之前,智谱AI实际上已经在大模型领域有相当的积累,年初经升级后的发布的GLM-4也被张鹏拿来直接对标OpenAI的大模型生态。
只不过,若想在产品应用甚至商业层面对标OpenAI,智谱AI需要掏出一些比榜单数据更有存在感的产出。
来源|AI蓝媒汇 作者|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