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民规模突破11亿背后的数字浪潮

发表时间: 2024-08-29 12:31

在中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中,我们确实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这种便利背后,也是“暗藏危机”。如今,手机几乎成为了现代人的"第二器官",没有它,许多人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

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天(29日)发布了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10.9967亿人),较2023年12月增长7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0%。

数字浪潮下,一些问题值得深思

首先,移动支付的普及使得现金交易变得不再常见,也不说老年人感到困惑和不便了,老生常谈的难题。就连一些丢了、坏了手机的年轻人,也会很慌:没手机坐不了车、吃不到饭、回不了家,太窘迫了!


其次,网络社交的虽然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过度依赖网络交流也可能导致人际交往能力的退化。网络上一顿输出,一看见真人唯唯诺诺,社交技能可能会逐渐减弱。


再来是,手机点几下,什么都能看到。网络信息的海量让我们获取知识变得容易,但同时也容易让人陷入信息过载的困境。被各种信息、弹窗、小视频包围着,脑子一时之间都不会转了,别人说啥就是啥。

网络信息爆炸对个人独立思考能力的影响有哪些具体表现?


  1. 注意力分散:看个电影总想着要刷下手机看看有没有人找;看书5分钟,打开手机2小时。
  2. 浅尝辄止:1分钟看完xx电影;3分钟看完哈利波特7集,缺乏深入研究和理解问题的动力和时间。
  3. 批判性思维减弱:营销号都在说xxxx,那肯定准没好事!在信息过载的环境中,人们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评估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导致批判性思维能力下降。
  4. 决策困难:大v说这个好用,但是又刷到一堆人说不好用啊?信息过载可能导致决策困难,网络上众说纷纭,可能会感到困惑,难以做出明智的决策。
  5. 知识表面化:网上说吃xx和xx就能减肥、只做这几个运动就能缓解腿痛等等。听风就是雨。
  6. 情绪影响:别人年纪轻轻年薪千万、30岁环游世界、生日有一大堆人开party庆祝......信息过载还可能导致情绪波动,影响情绪稳定和思考清晰度。


因此,我们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过度依赖网络可能带来的问题。我们需要找到平衡,既要利用好互联网的优势,又要避免其潜在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