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新闻评论员 刘玉婧
在智能手机功能花样百出的今天,有一部分年轻人却反其道而行之,转头去购买“老人机”了。10月23日,据新黄河报道,记者探访济南山东通讯城和华强电子世界多家手机店铺发现,“老人机”线下销售仍有市场,购买者近半数为年轻人,有商家一月补货两三次。
这种看似与时代潮流背道而驰的行为,实际是手机使用者在清楚自身真实需求后,从消费心理到生活方式,一种由内而外的转变。急刹掉头的新方向是简单主义,内核是追求对生活的掌控感。
苦于信息侵扰、专注自我提升、主动寻求戒断“手机瘾”的年轻人,是对“老人机”好评如潮的主要群体。当各类app都在为争夺“注意力经济”而猛烈发力之时,扮演“待宰羔羊”角色的用户,开始觉醒了。这更像是用户在思想和行动上争夺主导权,“让手机知道,谁是谁的主人。”
试想,当我们用手机查资料时,打开词典软件却自动跳转到娱乐平台;在聊天时,购物软件唤起秒杀提醒的广告弹窗……在进行一番“选择取舍”信息处理后,我们想要完成既定操作,实际需要多长时间呢?
这不是偶然,仿佛成为一种常态。虽然手机系统可以打开“勿扰模式”,关闭个性化信息推送,可手机在手,难免会被“意外”信息打乱。在大数据“猜你喜欢”的精准推送下,轻重缓急的排序取舍就显得格外困难,因此“勿扰”效果甚微,效率也打了折扣。
不想深困其中,唯有主动破局。主动选择“老人机”,是年轻人期望通过外力约束,能够有效实现专注自我的一种方式。智能手机在产品升级上,越是强调多功能一体化,就越是将使用者驯化成多任务处理者。多平台之间的简易跳转,是对使用者专注力和自控力的挑战。功能简单、操作单一的“老人机”,是年轻人选择开启“勿扰模式”,或者是为完成某一主线任务的“信息阻断”。
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老人机”,都是服务我们生活的辅助工具。在科技浪潮和消费刺激的环境下,年轻人能够保持理智的思维和清醒的定力难能可贵;在信息过载和科技依赖的环境中,寻求一种自我平衡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值得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