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教父张汝京:二十年与台积电的缠斗传奇

发表时间: 2024-11-20 13:28

“和解可以,但张汝京必须走!”

2009年,台积电一纸诉状将中芯国际告上法庭,只为了逼走其创始人张汝京。

可他们没想到,张汝京即便离开中芯国际,依旧成为了推动中国半导体崛起的关键力量,狠狠回击了台积电的阴谋。

张汝京到底有何厉害之处?他与台积电又有过什么样的恩怨呢?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梦想始发

张汝京在半导体领域的传奇之旅,要从1977年他进入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工作开始说起。

初入德州仪器时,他只是一名基层小工头。

但他工作认真负责,仪器安装、生产和维修的每一个环节,张汝京都亲自带领工人们完成。

每一个环节,他都严格把控。凭借着出色的表现,他一路晋升为厂务设备经理。

紧接着,张汝京便被邀请加入了杰克・基尔比所领导的DRAM团队。

张汝京

杰克・基尔比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的实验室在集成电路方面的研究非常卓越。

张汝京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在基尔比手下工作的四年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和钻研。

也因此,让他的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扎实的专业知识、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让张汝京很快被当时世界顶级的芯片工厂建设大师邵子凡注意到。

在邵子凡博士的支持和提携下,张汝京开始了他的建厂之旅。

张汝京演讲

他思维周密、执行力强,每到一地,便迅速投入到工作中,亲自参与到工厂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的每一个细节。

张汝京先后在美国、日本、新加坡、意大利等地区,参与建造和管理过9座半导体工厂,成为业内公认的“建厂大师”。

1997年,49岁的张汝京从德州仪器提前退休。

回到台湾后,他本来可以安心享受退休生活,但当时中国加入世贸频繁受阻,西方国家的联合技术封锁让中国芯片落后世界诸多。

张汝京

看到美国等西方国家在芯片领域已经进入到纳米级研究阶段,而中国还停滞在0.5微米的阶段时,张汝京决心要改变这种局面。

于是他在台湾创办了世大半导体公司,并担任总经理的职位。

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领导能力,世大半导体在短短三年间就成为台湾第三大半导体制造企业。

世大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台湾芯片龙头企业——台积电的注意。

张汝京接受采访

当时的台积电为了压制联电,决定收购世大半导体。

台积电拥有雄厚的资本,对世大半导体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几番洽谈后,张汝京同意了这一收购,但前提是台积电要到大陆建造芯片厂。

然而,当时的台湾地区执政者李登辉推行的是台独政策。

张汝京

台积电无法答应这一条件,于是他们趁着张汝京不在,偷偷和世大的股东以50亿美元完成了此次收购,完全抛开了到大陆建厂的承诺。

张汝京得知十分愤怒和无奈,他心中到大陆建厂的梦想更加迫切。

于是,他决定从台积电辞职,前往大陆继续创业。

尽管台积电用丰厚的股权挽留他,但张汝京始终不为所动。

2000年4月,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台积电的股票,带着满腔的热情来到了上海。

“中国芯”

信息来源于台海网2020年8月7日发布

与台积电的缠斗

张汝京的到来,受到了上海各级政府部门的热烈欢迎。

在时任上海市市长徐匡迪的带领下,张汝京考察了浦东的多处地方,最终将中芯国际的选址定在了浦东张江。

创业初期,张汝京面临着诸多困难,但他始终没有退缩。

没有人才,他就四处奔波,与众多半导体人才会谈交流,用真诚邀请他们加入中芯国际。

中芯国际

他的诚恳打动了许多人,一年多时间里,竟然集结了国际上400多位芯片业技术工程师。

许多他在德州仪器和世大半导体工作时的同事,也纷纷赶来支援他。

没有资金,张汝京就积极与各大投资商谈合作。

经过无数次的会议和谈判,最终成功拿到了来自美国高盛等公司的投资。

张汝京

有中国政府背景的上海实业、北大青鸟等公司,也对中芯国际伸出援手。

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设备短缺了,这恰恰也是最大的难题。

由于《瓦森纳协定》的限制,芯片制造设备的引进困难重重。

但张汝京没有放弃,他四处寻找突破的方法。

中芯国际

最终,他将中芯国际的注册地选在开曼群岛,并因为美国高盛等公司的投资,让中芯国际在表面上呈现出国际化的背景。

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避开了《瓦森纳协定》对中国企业的直接限制,能让中芯国际在采购时更灵活。

采购设备时,中芯国际选择绕过美国与第三世界合作,因此能购买到许多二手设备。

在张汝京的带领下,中芯国际迅速发展,创造了全球最快的芯片厂建厂记录。

集成电路

他每天都在工厂里忙碌,监督生产进度,检查产品质量,与工程师们一起攻克技术难题。

随着中芯版图的不断扩大,仅仅两年,中芯国际就成为全球第四的芯片代工厂。

中芯国际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台积电的警惕。

2003年底,台积电以侵犯专利和窃取商业机密为由,向中芯国际提起了诉讼。

图片来源于网络

美国加州联邦法院受理了这一诉讼。而台积电在诉讼中要求中芯国际赔偿10亿美金。

当时的国际形势,让世大很难与台积电坐下和谈。

再加上中芯国际有部分员工来自已经被台积电收购的世大,这仿佛让台积电抓到了把柄。

面对这一巨大的危机,张汝京冷静地组织团队应对诉讼,积极寻找证据证明中芯国际的清白。

张汝京

官司一直拖到2005年,考虑到中芯国际处于在上市的关键时刻,张汝京只能选择先和解。

中芯国际赔偿了台积电1.75亿美元,并将自己的技术存入第三方托管帐户。

但这次的退让,并没有换来长久的和平。

2006年,台积电再次状告中芯国际违反和解协议。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场官司一打就是三年,在法庭上,张汝京镇定自若,有理有据地反驳对方的指控。

面对台积电在美国加州的诉讼,他还做出了在北京高院反诉的应对手段。

但由于当时社会对半导体的舆情非常不好,以及中芯国际外资与国内股东的内斗,中芯国际最终败诉了。

中芯国际向台积电支付了10%的股份和2亿美元赔款,张汝京也被迫签署协议,三年内不得从事半导体相关工作。

张汝京

传奇延续

张汝京的辞呈,在整个业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所有人都为他的离开惋惜,但是张汝京知道,这不过是缓兵之计。

离开中芯国际后的三年里,张汝京遵守协议,开始研发LED及相关应用产品。

三年之期一到,他迅速创办了新昇半导体,在300毫米大硅片研发及量产方面开启了新征程。

硅片生产纪念

此时的张汝京已经66岁,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依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他略显疲惫却又充满激情的身影,成为了新昇半导体公司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短短3年时间,新昇半导体顺利通过客户40nm-28nm大硅片的认证,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弥补了硅材料这一重要短板。

2018年,70岁的张汝京又创办了芯恩(青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这是中国首个协同式集成电路制造(CIDM)项目。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协同式芯片制造(CIDM)模式,通俗来说就是企业通过“报团取暖”的方式实现合作共赢。

产业的产能可以在芯片设计公司、终端应用企业与芯片制造厂之间内部协调。

这样不仅可以分担生产风险,还能增加企业之间的协同能力,比一个简单的代工厂更方便运作。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从公司的规划建设到技术研发,从人才招聘到市场推广,张汝京都亲力亲为。

张汝京

在他的带领下,芯恩半导体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021年3月,芯恩宣布8英寸芯片将在年内实现量产。

8月,芯恩半导体在青岛完成誓师大会,会上正式宣布8英寸厂投片成功,投片产品为功率器件,良率达90%以上。

张汝京

之后,张汝京加入了上海积塔半导体有限公司,担任执行董事一职。

凭借他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人脉资源,开始为积塔半导体的发展提供指导和扶持。

如今,张汝京已经76岁高龄,但他依然走在半导体研究的路上,继续为中国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汝京演讲

结语

张汝京放弃优厚待遇,在重重困难面前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与台积电的缠斗,不仅仅是企业之间的竞争,更是中国芯片产业在国际舞台上崛起的艰难历程的一个缩影。

他让我们明白,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在张汝京等一批前辈的引领下,相信中国的芯片产业一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从追赶到超越的伟大目标,让“中国芯”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张汝京

【参考文献】

台海网-2020-08-07——《中芯创办人张汝京:美国对大陆制约力没那么强》

南方日报-2017-11-03——《中国芯片顶尖团队黄埔逐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