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刚在和朋友讨论想买个什么东西,当拿起手机点开购物软件时,推送页全是你和朋友讨论过的东西,当你搜索了一件物品,各个软件也会大量推送该物品。不少网友都有这样的经历,并惊恐地感叹“大数据强大得太可怕了吧!”
大数据有针对性的推送一定程度便捷了我们的生活,减少了挑选的时间和成本,但也是以牺牲我们个人隐私为代价的。大数据通过平台收集用户各种信息,实时抓取分析用户授权登录各个平台对于推送内容的点击次数、停留时长、点赞收藏等可被量化的数据行为偏好,借助算法完成用户画像,为用户量身定制内容推送机制,以兴趣偏好来留住用户。小红书、抖音最为明显,当你稍微多关注了一会儿某一话题时,就会一直给你推送同话题相关内容,在淘宝看了某一款衣服时,往下滑全是同款,根本看不到其他款的衣服,本应是个性化推送更符合用户需求,帮助用户快速得到想要的,但过多同质化内容让人厌烦,适得其反。
过度的信息采集打破了边界感,用户要大胆对隐私侵犯说“不”。对当我们下载一款App 时,大多数都会索要相机、麦克风、通讯录等权限,而且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获取“监听电话、定位、读取短彩信、读取联系人”等权限,若不勾选同意获取权限,则无法正常使用该软件。被动打开权限导致窃听、监听的泛滥,这种隐性强制手段是对使用者隐私的侵犯,应该得到制止规范。
一味地接收推送信息让人们变得狭隘,本该多元的世界被切割。大数据通过算法精准推送给我们喜欢的内容,同类的信息推送不断编织成一张巨大的茧,让我们沉浸在舒适信息茧房中, 同质化的内容推送一次又一次加固这座信息茧房,把我们的认知往平台想要的方向塑造,慢慢地我们会变得固步自封,宛如井底之蛙,看不见广阔的视野,只会对本就了解的内容点头接受,不再思考辨别被传递进来的信息是否正确客观。
摆脱大数据圈套,拒做数字“囚徒”。大数据的广泛应用渗透我们的日常生活,像一双双无形的眼睛在暗处盯着你的一举一动,我们要增强自身隐私保护意识,不随意下载软件;拓宽信息来源,多采用搜索功能,主动拓宽兴趣圈,探寻更广泛的新信息;控制好App使用时间,防止沉迷于同质化内容中,打破互联网下数字世界的茧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