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潘老师
编辑 | 潘老师
魔都上海昨天突然上演了一出"数字荒原"大戏。只见人人抱着手机狂戳,却怎么也刷不出一点儿网。有人欲哭无泪:"啥?我家网费白交了?"有人陷入深深自我怀疑:"难道只有我的手机坏了?"更有人焦急如焚:"完蛋,我还有30万的单子要跑呢!"
看来,没了网,咱们这些"数字原住民"可真是寸步难行啊!
没错,就是整个上海,从黄浦江畔到外滩,从陆家嘴到徐家汇,所有依赖上海电信的网络用户都遭遇了这场突如其来的"数字断粮"。这场意外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虽说时间不长,却足以让所有人体会到没有网络的日子有多煎熬。
这场闹剧不仅让普通市民叫苦不迭,更是让不少企业损失惨重。有公司直接损失30万,这下可把老板气得直跳脚。大家纷纷发问:电信公司,你就这么点能耐?一句道歉就想糊弄过去?这次"断网"风波,不仅暴露了我们对网络的深度依赖,更反映出电信服务的诸多问题。
没网的那会儿,有人茫然无措:"我该干啥呢?"有人抓狂大叫:"游戏打到一半,这下全完犊子了!"甚至有人感叹:"没网的日子,我连呼吸都不会了。"
瞧瞧,这哪是断网啊,简直就是断了命根子!我们啥时候变成了这副德行?网络从工具变成了精神鸦片,这可真是让人细思极恐。难道我们就这么离不开那个小小的发光屏幕?没了网络,我们就彻底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和方向?
回想起来,没网的那会儿,我们不也活得好好的吗?读书、聊天、散步,哪一样不比对着手机强?可现在呢?一断网就手足无措,仿佛世界末日来临。这种过度依赖,不仅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更是在无形中侵蚀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和人际关系。
想想看,那些平日里就不怎么上网的老年人,他们的生活是不是反而没受多大影响?而我们这些"数字原住民",却像失了魂儿似的。
这种差异,不正说明我们的社会正在被网络分化吗?有人在网上呼风唤雨,有人却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这种鸿沟,不仅存在于代际之间,更存在于城乡之间、贫富之间。
试想一下,如果以后大部分服务都转移到线上,那些不会上网的人该怎么办?他们是不是就被这个社会抛弃了?我们在享受数字化便利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想想那些被落下的人?
想想看,仅仅是网络出了点问题,整个上海就乱了套,这是何等可怕?
从个人到企业,从政府到医院,所有人都在依赖网络运转。可网络真的有那么可靠吗?万一哪天遭遇更严重的网络攻击或故障,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我们把越来越多的鸡蛋放在"数字"这个篮子里,却似乎忘了为意外做准备。这次只是断网一小时就让人叫苦连天,要是遇到更严重的情况,我们还能应对自如吗?
有公司因此损失30万,电信准备怎么赔?普通用户的损失,又该如何计算?
说到底,这反映的是我们在数字时代的权益保护问题。网络服务已经成为必需品,可服务质量和用户权益保护却跟不上。出了问题就道个歉,这也太随意了!
我们交了网费,就该享受稳定的服务。可现实是,我们对电信公司几乎毫无话语权。想想看,你上次对网速不满去投诉,最后得到满意的结果了吗?这种失衡的关系,不正是我们数字权益被忽视的体现吗?
才断网一小时,就有人喊:"没网我要死了!"有人叫苦:"我连工作都做不了了!"更有人焦虑:"天呐,我错过了多少条微信?"
瞧瞧,我们这是得了什么病?不过是没网一小时,至于反应这么大吗?仿佛没了网,整个世界就要崩塌了似的。
可仔细想想,我们是不是把太多时间和精力都耗在网上了?刷微博、看短视频、玩游戏,这些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断网这一小时,我们是不是可以好好思考一下: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没了网,我们就不会工作了吗?就不会和身边的人聊天了吗?就不会享受生活了吗?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的生活是不是太过空虚了点?
看到这里忍不住想问: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数字断粮",您是选择抓狂还是淡定?是继续依赖还是学会独立?在这个被网络包围的时代,我们究竟该如何保持自我,不被数字洪流吞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