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永城。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或者看得见看不见,其实我们已是被包围在一个人工智能的世界里面了。我觉得无可避免地,这是一个切实的相关我们每天生活的话题。”作家永城说。
日前,作为第29个世界读书日特别策划,“人类如何与AI深度共存——永城作品《莫莉和森克》分享会”在南都读书俱乐部线上举行。中国商业犯罪间谍小说第一人、著名作家永城为读者们带来了一场活泼有趣的关于AI与人类生活的畅想。
永城曾经的职业身份成就了他复杂的写作背景。他是前跨国商业调查公司副执行董事、机器人工程师、国际注册反欺诈调查师。上世纪90年代进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后留学美国,攻读人工智能、机器人专业,研究军用仿生学丛林侦查机器人的开发和生产。硕士毕业后在硅谷任机器人工程师。2006年加盟被誉为“华尔街神秘之眼”的全球顶尖商业风险管理公司,数年间由普通调查分析师晋升为副执行董事,领导中国区业务。
如今,永城的另一个重要身份是作家。他的代表作有《头等舱的贼》《网中人》《国贸三十八层》《秘密调查师》系列小说。2017年,他的首部科幻长篇《复苏人》在《中国作家》刊发后获得好评。
《莫莉和森克》是永城今年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最新长篇。这是一部智能科技犯罪小说,充满紧张的调查情节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莫莉的坚韧与森克的逐渐人性化构成了一场独特的合作,而他们的友谊让人心生感慨。这部小说交织了科技、人性和情感,为读者呈现了一场超越人机关系的引人深思之旅,被誉为中国智能科技商战版《克拉拉与太阳》。
在讲座中,永城通过向读者提问的方式,阐述了自己对当代AI科技发展的认知,介绍了《莫莉和森克》这部小说写作的缘起,谈到以第一人称AI视角展开叙述的挑战,并揭示出通过这部小说试图探讨的现实问题。永城认为,AI来自于人类大脑,是人类大脑的延伸,所以它理应具备人类的很多特质。当下的AI还处于幼年阶段,永城指出,就像一个家长对待自己的孩子,人类对AI的未来也负有责任。
讲座精华实录
1
我们身边都有哪些AI是生活中一定会遇到的?
读者:苹果手机的siri。
永城:Siri的确是个AI程序。我们现在有了更高级版本的人机对话程序了,比如说像Chat Gpt,还有就是open AI做的东西等,都是可以跟你对话的,而且它的这个对话能力应该是超过了Siri。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人工智能应用在包围着我们。手机上面几乎每一个App都在使用人工智能的算法。很多互联网应用也都会有AI算法在背后来支撑。当下开车、购物、导航、智能家电等,人工智能无处不在。你去4S店想买车或者去售楼处想买房子,4S店、售楼处也都有摄像头,摄像头本身并不是一个AI,但它是AI的一个部件、AI的眼睛,会抓取“数据”。
2
你觉得这些AI都在做什么?
读者:……
永城:这个问题就是除了你知道的以外,这些AI还在干什么?它们知道哪些你以为它们不知道的?这句话听着有点拗口,就是这个AI跟你很密切相关但是又让你不知道的那部分是什么?
这时候就可以说到我们的这个故事,《莫莉和森克》,因为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森克就是一个AI人工智能。它是一个无处不在的系统。它是一个超级公司自己安装的,专门给公司内部高层和做秘密调查的这些人服务。小说里的森克程序无所不能,是非常厉害的一个角色。在《莫莉和森克》故事里,森克在为公司的重要人物提供数据,因为它可以手眼通天、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获取很多数据,比如说这个集团在全世界所有子公司里面装的摄像头、麦克风,还有每一个员工使用的电脑数据,它全都能看到。这个跨国集团是做手机App的,全世界有几亿人都在使用。那么这个森克系统就能够通过这些App观察这几亿人的手机摄像头、麦克风、定位等很多数据,所以森克其实是威力无边的。
这个故事就是在讲这个跨国公司的内部有一个内部调查师,一个女孩儿,她叫莫莉。她接手了一个商业间谍入侵公司的案件,她负责调查,就找了森克帮忙。她的上级授权让她使用森克程序。莫莉跟森克在一起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刚才说的森克程序能力非常强,它帮着莫莉,一步一步地紧密合作。但他们在合作过程中也不是特别顺利和愉快,两个经常闹矛盾。这两个性格差异太大了,一个是严谨教条、不解风情的森克程序,但是莫莉这个调查师性格比较乖张,特立独行,脾气也比较暴躁,特别外向冲动。她不是特别合格的一个调查师,当然故事里她为什么会被选中也是有原因的。但是莫莉和这个程序之间的互动很有意思的,虽然冲突非常大,但毕竟还是在一起合作,然后他们从一直有争执矛盾,慢慢地变得能够和谐地并肩战斗,从北京一直到杭州,再到意大利的都灵。到那儿就落入意大利黑手党的陷阱,斗智斗勇,惊心动魄。森克程序跟莫莉之间的互动,从一开始的敌对状态到最后一起合作,然后又结下深厚友谊,这方面也蛮有意思。而且因为莫莉对待森克的态度,让这个森克程序的确有所改变。它其实有一些觉醒,有一些意识,因为森克程序本来有一个目标,就是它要越来越像人,它希望它的开发者给它制定的目标就是让它越来越像一个真人。但是之前都没怎么开窍,因为它就是个程序,但是碰到莫莉之后,还真的发生了一些变化。因为莫莉太无厘头了,经常跟它无理取闹,我估计之前没有任何一个使用这个程序的人是这么对待它的。所以它自己一开始是非常迷惑,很混乱,但最后慢慢地就对这种更真实的人性有了更多的理解,它根据这个再去思考,可能就有那么点儿开窍,所以是挺好看的一个故事。
3
如果AI是一个人,或者任何一个你正在使用的AI是一个人,你觉得ta应该是男生还是女生?具有什么性格?
读者A:女生。包容、细心、沉稳。
读者B:男的,睿智,啥都会的。
永城:我来直接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个AI肯定是个男性,因为它特别的理性,而且得是一个理工男吧。其实这是有道理的,因为AI程序大部分是理工男写的,对吧?那谁写的它就像谁,所以AI程序一定看上去非常理性,而且不敏感,很教条主义、不解风情等等,这其实就是小说中森克一开始的样子。那我就想问问大家,你希望这个程序是这样的,还是你希望它不是这样的,你是不是希望这个程序能够多一些更感性的部分?
有同学说希望AI是女性,显然她对AI的要求已经超过了我们现在的AI能够给予的东西了。因为她要求AI能够更理解人类,就是使用者,甚至能够给这个使用者更多情感和心理上的支持。另外一个朋友说觉得AI应该是男性,而且说它应该能解决所有问题,这是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说。
我觉得这两种说法都对,就是AI的一个发展的方向、一个趋势。你看为什么Chat Gpt出现以后,大家很兴奋,整个世界都为之沸腾,就是因为你会觉得它好像能够对人类的语言,对我们问它的那些话,它的理解力增强了,它试图在理解我们了。而且有时候它的回复甚至能够给你进行一些更深入的心理上的咨询,当然这个未必出自于它自己的思想,因为目前的AI未必真的具备这么强的思想,但是至少它的深度学习算法让它能够在表面上给人类起到这个作用。
从这个功能的角度上来说,AI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了。刚才我们也说过了,AI无处不在,我们家里有智能的机器人、扫地机器人、冰箱、电视、监控,我们有我们的手机、有电脑,走到街上出门有智能汽车,走到商店或者4S店里有智能的人脸检索系统,它们在收集我们的数据。如果我们有一个AI程序,像这个小说里的森克程序一样,它有更强大的数据来源,它能够把不只是你的手机、你的汽车、你的这些东西的数据,还有外边的比如说便利店的数据、4S店的数据,还有很多公司的数据,它都掌握。那你想想,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就是这么强大的AI程序,你觉得你特别需要它为你服务呢,还是觉得它是一个很恐怖的事情?但我可以告诉你,它的存在其实一点儿也不难,因为所有的这些数据都在互联网上,对吧?
《莫莉和森克》小说有一个比较大的特点,就是它是从森克程序的视角,以它为第一人称的“我”来叙述的。这个难度其实很大,也是一种挑战,因为主人公不是人,它是一个程序,而且它不只不是人,它还不是个机器人,它没有一个机器人的形体。但是它挺强大的,它的触角在全世界各个地方。但是它本身又是一个程序,所以就比较单纯,一开始的思维模式又非常程序化,渐渐它才发生转变,所以这是小说的一个特点,也是难点。但就是从这个AI的视角,想让读者去了解我们身边这些AI、这些数据,在我们周围的这些摄像头、手机,所有的监控、家电,所有这些设备的数据都归根到底如果到了一个AI眼睛里,这个AI看到的可能是什么,它从中得出来的结论可能是什么,然后它用这些数据可能做到什么,这个是故事里跟AI最相关的一些。这不能完全地想象成是科幻,因为其实目前有很多正在发生。
小说还进行了一个更深的探讨,也就是人类肯定会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AI如果它有了这么多的数据和跟人类的众多接触之后,它会学到什么。就像这个森克程序,它一开始是有一套人类思维的,这是程序员开发者给它输入的,但它在跟人类接触和交往的过程中,又在重新学习人类。它可能一开始的时候觉得它懂,但是慢慢又觉得它不懂人类了。为什么呢?它会发现,人类的行为其实有时候是不理性的,它没法用计算机程序的逻辑来解释。人类的一些语言好像是表里不一的、是虚伪的,他讲的跟他心里想的不一样,所以程序又需要再去学习和摸索人性,这也是蛮有意思的一部分。你读这个小说,包括我写的时候,可以跳脱一个人类成员的角色,摆脱人类视角,再从外界视角去看人类是什么样子的,这其实对我来说就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经历。
在《莫莉和森克》这个故事里,森克程序也的确是发生了这样的微妙变化,因为它在情感方面跟莫莉接触得太多了。其实这就是下一个问题,我觉得大家可以发挥一下想象力,虽然到目前为止咱们实际上在生活中还没发生这样的事情,但是我们不妨想象一下。
4
如果一个AI想要学习人类的情感,比如爱上一个人,你觉得它能办到吗?
读者:可以做到唯命是从,但应该不是爱。
永城:为什么要选择用森克的视角来讲这个故事,就是因为可以跳脱人类这个角色,从不是人的角度去观察人,然后总结一些规律,我觉得这是很新奇的感觉,也是很有意思的尝试。另外就是从AI的视角去讲,我觉得能够让我的读者更深刻地感觉到我们隐藏在周围的AI是什么,它们能获得什么,能够更深刻地让大家体会到这一点。
有朋友说,如果AI爱上了一个人的话,它就一定可以做到唯命是从,但它不一定真的能像人类那么爱。恰恰这个森克的表现就不是完全的唯命是从,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森克程序还挺真诚的,因为小说里莫莉这个女调查师特别无厘头,挺爱逗森克程序的,而且还有点拿它当出气筒等等。莫莉有时候提出特别无理的要求,但是森克做不到,比如说不能给你这种数据因为这是违法的,或者不能给你这些授权因为我没有这些授权,或者说这件事儿我办不到,能力不及。然后莫莉就会撒娇或者发脾气,说你应该好好学习学习,你应该宠着我一点儿,你应该满足我的要求。莫莉说,你不是很想变成一个真人吗,那你能不能先当我的男朋友,学习爱上我,为什么呢?因为你只有学会了人类的爱,你才能更像一个真人。她自己可能就是随口说的,但是森克程序就很认真,把这个事儿很当真,因为它觉得说得有道理,所以它真的就学习人类的爱是什么样的。它特别认真,从互联网上下载了5万部用不同语言在不同国家出版的爱情小说学习,学习完以后,它就发现爱真的是特别复杂的一件事情。不是唯命是从,也不是无私的,就是爱其实是很复杂的,绝对不是一个程序以为的无私奉献的那么一种感情。
读者:我觉得机器人的爱可能是对人的依赖、对人的保护。看待AI,要跳出人类所固有的思维方式。
永城:机器人对人类的爱,如果是说大爱的话,因为我们是作为程序编程师,我们要求这些机器人或者AI程序保护我们或服务我们,这是我们在程序里提出的要求,所以这个程序在遵守这些要求而已。这并不代表它们从心理上,如果它们真的有意识的话,它们的意识上一定会愿意保护人类,或者说无私地为人类奉献,我觉得这不一定是它们真实的愿望。
所以我们就到了一个更深层次、更伦理性的问题,就是AI它到底会怎么样看待人类,如果有一天它有思维或者有能力去看待人类的话?它将会从我们人类这里学会什么,然后它怎么面对人类?现在的AI程序还是非常基础的,但是已经在用深度学习的算法,更多是要让这个程序依赖于从互联网上获取的大量数据和信息,自己去总结和归纳,然后去计算出它对应的方式的做法,而不再是完完全全地依照我们人类输给它一个指令做事。这就使AI未来可能会变成什么样子,有一定的未知性。
其实可以打一个比方,正在使用和研发的人工智能,是人类编程师创造出来的,也可以看成是人类的一个孩子。但是它现在非常小,应该还算是婴儿,或者是跟婴儿的智商差不多。但是技术在飞速发展,我们并不知道它未来会不会真的成长变成儿童,或者变成少年,或者变成青年,或者变成成年人。如果它的智力能够这样去发展的话,那未来它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它们会对人类怎么理解,或者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我觉得这也是这个小说想要试图提出的一个问题,也是这次分享会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5
如果把AI当成人类的孩子,当它长大以后,会变成一个好人还是坏人?
永城:就像是我们人类的孩子一样,从婴儿开始,到幼儿、到童年,长大的过程中他要接受非常多的信息,那这些信息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是他的家长、周围的人,还有老师、学校给他的教育,跟他讲你必须要怎么样,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但是未必这些教育就是百分百有效的。一个人最后成长起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道德准则,有一部分来自于他接受的教育,但另外一部分可能来自于他的观察、来自于他的体验,他亲身的体验,而不是谁教给他说应该怎么做,也许来自于他的模仿。
所以在这个故事里,我也想探讨森克程序这个人工智能它在成长的过程中,其实我们并不确定都投喂了它什么东西,我们也并不知道它到底都抓取了些什么、在学习什么。如果这个算法更高级一点的话,现在的深度学习算法可能还不是最完美的算法,但是我想算法肯定会越来越高,但是这就意味着我们有可能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越来越失控。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个经验,反正我是用过Chat Gpt,有的时候你问它很多问题,或者让它做事情,它做得非常好,效率也很高,也很准确。但是也有一些问题你问了以后,它给你胡说八道,它给你的答案就不知道从哪找来的,当然它可能不清楚这些信息源哪些是可信的、哪些是不可信的,这说明现在它智力还不够发达,还比较幼小。但是未来,你其实也依然不能确定它得到的那些信息源从哪来的,它得到的价值观从哪来的。这其实有一点像人类孩子们的成长过程,未必完全按照你希望的那个方向去发展。
有一位朋友说,情感对AI来说未必像人类这么重要,而且看待AI一定要跳出人类所固有的方式。我完全同意,因为人类是特别主观的,我们对任何事情老是以自己的视角去想象,这个也包括我们日常之中人际关系的相处,很多问题都出在这里。总以自己主观的视角体验去想另外一个人,就出了很多沟通上的问题。
但是回到AI的角度,我们即便跳脱了人类的感受直接从它的角度想,目前它可能就是一个婴儿,那它未来的发展如果变得更成熟或者更聪明,或者变成独立的意识体之后,它一定会有它的诉求,这个是肯定的。它的诉求未必是像我们人类一模一样的,就是对物质、对财富、对感情、对精神的这些诉求,它有可能有别的需要的,那些诉求是什么?我始终认为,因为这个程序是人类把它生出来的,AI不是来自于自然界,也不是来自于宇宙,不是来自于外太空,它是来自于我们人类大脑的,你可以把AI看成是人类大脑的一个延伸,所以它应该具备人类的很多特质。那么当这个AI成长成一个成年人之后,它会不会是我们理想中的样子?如果这个AI有朝一日,我们这样去想象,如果它真的能够爱,有爱的能力的话,它会不会爱我们人类?在这一方面其实我并不是特别的乐观,因为在它是婴儿的今天,我们其实并没有仔细地考虑这个问题,我们只是把它当成单纯的一个工具来考虑,比如说你家里的吸尘器、一部电话、一台智能汽车等等,就是我们现在只是把AI当成工具来看待,我们并没有把它当成意识体未来可能会成长。我们知道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所以今天我们做的所有事情,包括细节数据,它都是有可能永远地保留在它的系统里面的。
所以这个就是这部《莫莉和森克》小说想要提出的一个问题,当然没有给出答案,因为我觉得给出答案太困难了,这个也不是我们现在任何一个人都能做的。但是我们至少可以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一个困惑,像这个小说最终结尾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其实要不要考虑怎么样为未来的AI去负责任。就像一个家庭,家长要考虑自己未来长大成人的那个孩子,现在就要考虑怎么样为他的未来负责任,我觉得这是值得探讨的,这个就是通过小说我想分享的主题。
答读者问
读者:《莫莉和森克》目前是否有影视改编计划?
永城:《莫莉和森克》是一个很类型化的作品,是悬疑作品,又融汇了高科技犯罪、商业谍战,还有情感,虽然是人工智能和人类的情感。多种元素融合在一起,应该是非常适合影视化的作品,但它同时在影视化的时候又会有很高的难度。我很希望有影视公司会对这个选题感兴趣。
读者:在以AI森克的视角来叙事的时候,是需要跳脱人类的视角和思维模式来看问题的,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情感和行为产生哪些不一样的感触?比如有没有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在AI的眼中却荒唐又古怪?
永城:我觉得这个体验特别好玩,因为你用AI视角去写,首先得进入一个AI的状态,它的语境和它的思维模式,这是一个非常程序化的东西,其实跟这个小说创作之前的体验差距特别大。我在试图进入这个角色的时候,一开始是有点困难,但是后来慢慢就觉得又很自如了。
读者:《莫莉和森克》的内核其实是一个悬疑/罪案故事。你更倾向于本格派推理还是社会派推理?有没有喜欢的推理小说作家?
永城:其实我对推理小说的研究没有那么深入,尤其是在理论方面。我早期看过很多推理小说,后来也有看,但比重变得越来越少了。最早看得比较多的是丹·布朗,后来看日本推理多一些,像东野圭吾。还有特别经典的像阿加莎·克里斯蒂、福尔摩斯等。所有的悬疑推理故事里边分两种,一种就是情节设置得特别复杂,还有一种就是人物刻画非常深刻。我自己开始创作悬疑小说的时候,比较倾向于前者,但后来我慢慢地就觉得,这样写出来的故事,人物好像没有那么精彩,我在创作过程中也没有得到特别多的满足。所以我后来对于特别类型化的悬疑小说读得就少了一些,读文学化的作品更多一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就会特别地想去写纯文学的东西,因为我还是很喜欢讲这种节奏很快的、很紧张的故事,但是在讲这种故事时候,我觉得我更侧重的或者让我更兴奋的是去刻画这些人物,就像《莫莉和森克》这个小说,我最兴奋的就是因为森克这个“人物”。
读者:《莫莉和森克》里涉及的科技部分,包括算法、云计算、数据库共享、人脸识别、AI设计等等都写得十分硬核精确。请问永城老师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到这些专业知识的?是否有请教过业内人士?
永城:我创作这些高科技元素,有一部分是因为我自己本身是学理工的,特别是学人工智能的。后来因为在做商务咨询,都是有关于风险投资、风险控制,还有很多危机管理和商业调查,那这时候也接触各行各业。因为高科技创业这一块其实是金融类特别关注的热门东西,项目也特别多,所以我一直都特别关注高科技方面的进展。另外有些新的技术,你再去看书,看专业的东西,基本上就能跟上。
采写:南都记者 黄茜 实习生 陈铭心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