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伊评科技
前几天给大家做了一期新发旗舰机增、减配情况的说明,其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共性问题——绝大多数机型都选择了“阉割影像”。
出现影像倒退的机型包括iQOO 13、真我GT7Pro、VIVO X200、OPPO Find X8、一加13,其中iQOO 13和真我GT7Pro还是大倒退。至于其他几款机型,虽然没有倒退,但大多也都停滞不前或者说有退有进,真正长足进步的机型寥寥无几,或者说根本不存在。
大家可能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个现象是从来都没有出现过的。而且再给大家看一个更加“骇人听闻”的消息——“某款骁龙8 Elite超大杯机型竟然只配备了一颗1/1.3英寸的主摄”,而前代Ultra机型清一色的可都是1英寸的LYT900。
换言之,在当下这个时代,手机厂商们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降低手机影像的堆料优先级。那么其背后的核心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本文我们就来好好地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四张图,分别来自于四个不同的设备:
大家先来说一下,你最喜欢哪张?毫无疑问就是最后一张,因为最后一张的背景虚化效果最好,层次感更分明,主体物更突出。
先给大家解密四张照片分别来自什么设备:
小米14Ultra:23mm 1英寸底+F1.63光圈
iQOO 13:23mm 1/1.56英寸+F1.88光圈
松下S5M2:50mm 全画幅+F5光圈
松下S5M2:50mm 全画幅+F1.8光圈
为啥?因为虚化更符合人眼的视觉感受和审美倾向,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对于任何一个不懂摄影的人,只要给他一个大光圈的专业设备,他的拍照技术都会大幅提升。
很多所谓旅拍、跟拍的糖水片其实靠的就是虚化+后期模版化的调色弄出来的,所谓构图、打光、抓拍、氛围营造等等,那都是高阶法师才会去考虑的事情。
为啥要巴拉巴拉说这么多,其实就是要给大家说明一个道理——虚化的重要性。
尤其是对于手机摄影的用户群体来说,虚化就更重要了,因为用手机拍摄最多的就是人像、宠物等照片,这些都是主体物很突出的场景,好的虚化效果可以带来更好的观感。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决定虚化效果?有三个关键要素——传感器面积、光圈和焦距。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光圈和焦距。
大家可以看上面拍摄的样张中的第三张以及第四张,两款都是采用全画幅相机所拍摄的,只是光圈不同罢了,拍出来的虚化效果却大相径庭。
大家看出来问题了没有?单纯提升传感器的面积,但是却不提供焦距以及光圈支持,那都是白扯。
有人可能会说了,提升传感器的面积可以带来更好的解析力,那么大家再来看一下对比,下面这是iQOO 13和小米14Ultra样张的局部放大解析力对比,小米14Ultra的主摄传感器面积可是要比iQOO 13大了2.59倍,结果大家请告诉我,小米14Ultra在解析力方面可有什么优势么?有,但真的非常有限。
而且手机摄影由于使用场景不同,对解析力的要求其实不高反而是对虚化的要求更高一点。
简单总结一下就是,在手机端单纯提升主摄的传感器面积其实是带不来太大的感知提升的,这就是现阶段手机厂商阉割主摄的核心原因之一。
那么能不能同时对光圈、焦距进行升级呢?能,但是现阶段做不到。
首先,光圈的提升有一个物理的制约,那就是镜头的口径,也就是大家看到那个摄像头的尺寸,光圈想要做大,那个开口就需要做的更大,对于机身的CMF设计就提出了更大的要求。
另外,光圈越大,意味着需要更复杂的光学设计以及更突出的结构设计,目前手机这种载体压根就支撑不了。
在目前手机市场上,1英寸主摄所能搭配的最大光圈就是小米14Ultra上的F1.63光圈,而1英寸传感+F1.63的光圈所能呈现的虚化效果基本等同于全画幅传感器 + F4.45 光圈,依旧不够看。
那么焦距呢?焦距倒是可以提升的,比如在手机端大行其道的潜望式摄像头,本质上就是通过多组的反射来增长光线反射路径,进而提升焦距,可以带来非常好的虚化效果,这就解释了,为啥手机厂商纷纷选择增强长焦的原因所在了。
其次还有一个核心的原因,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了,之前消费者购买手机很多都是奔着参数去的,谁的参数牛皮,谁更好。然而,当下的消费者变得越来越理性,谁能够带来更直观的体验提升,这才是关键。
于是乎,把一个感知不强的配置减掉,换成其他一些高感知的优势,比如电池、屏幕、长焦、防水等,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END 希望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