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安在线】
近日,湖南益阳有学生家长表示,一种“死亡游戏”流行校园。该游戏被称为“梦回大唐”或“死亡三秒”。其孩子在游戏后迅速晕倒,并曾发出尖叫,伴随满脸冷汗,直到第二天还感觉头痛头晕。这位家长说,“参加这种游戏,我儿子这条命,真的算是捡回来的”。相关话题冲上社交平台热搜榜首。
所谓“梦回大唐”又叫“心跳游戏”或“闭气窒息游戏”,最早源于东南亚青少年当中,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传入我国。根据体验者描述,该游戏其基本核心点在于,通过压迫心脏、抑制呼吸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大脑的血液和氧气相应减少,进而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生理反应。根据个人体质不同,甚至有可能出现幻觉。某医院医生表示,这种一过性脑缺血缺氧即便没有造成严重状况,但如果多次体验,大脑也会出现不可逆的慢性损伤。
“死亡游戏”极易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2004年,教育部明确应坚决制止此类游戏在学生中传播、蔓延;相关省市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揭露此类游戏的危害,严令禁止学生尝试这种游戏。2005年,教育部再次发文,要求国内所有网站删除有关“死亡游戏”的介绍。尽管如此,“游戏伤人”的事件仍然时有发生。此番该游戏重回校园值得警惕、令人深思。
一者,沉寂许久的“死亡游戏”是突然死灰复燃,还是压根就没有绝迹,只是以更加隐蔽的方式在一直存在?二者,为什么总是有那么多未成年人不顾危险地去尝试?背后是否有相关平台、自媒体在推波助澜、掩饰美化?
游戏的本质是自由,游戏标志着幸福快乐的童年。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好奇心旺盛,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索欲望,却往往缺乏足够的风险认知能力。像“死亡游戏”这种危险游戏正是利用了青少年的这一特点,以新奇刺激为诱饵,让他们的生命安全处于危险境地而不自知。
也要看到,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和复杂性,也为这类危险游戏的传播提供了温床。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民较2023年12月增长742万人,其中青少年占新增网民的49.0%,有的甚至低于3岁。他们辨别能力尚浅,可能在不经意间接触到“死亡游戏”,进而受到蛊惑或伤害。
游戏可以改头换面,生命不能重新再来。视生命如儿戏的游戏必须彻底封杀,美化传播死亡游戏的信息必须清理。教育部门不妨针对性地摸底排查,找准源头,堵塞漏洞,铲除“死亡游戏”滋生土壤。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引导,告诉他们这类游戏的危害和后果,消除游戏的“神秘感”。此外,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监管,阻止阻断危险游戏传播、蔓延。
本文来自【中安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