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科技进步这些年来那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航天领域,月球探测器、空间站、北斗卫星,都已经刷爆朋友圈了。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中国都这么牛了,为啥登月这件事儿偏偏要拖到2030年呢?
很多人不理解,心里不禁犯嘀咕:“明明技术都没啥大问题了,咋还不急着干?”
这其中的门道,可不光是技术层面的事儿,更深的盘算其实在未来,或者说是人类的福祉之上。
为什么这么说呢?还有究竟为什么中国要等到2030年才打算登月?
有人说,既然中国早就具备了登月能力,为什么还不早点去呢?
举个例子,就像打王者荣耀,你知道自己可以打到王者段位,但也不可能一天之内就冲上去,它需要策略、耐心,还有个适当的节奏。
其实中国的航天技术已经达到了可以登月的水平,这话不假。
早在2019年,嫦娥四号就成功着陆了月球背面,成为全球首个在那儿“安家”的探测器。
紧接着还发射了天问一号,完成了火星探测任务,甚至在2021年成功着陆并送回了宝贵的样本。
2024年嫦娥六号又成功登陆了月球背面,这一步一步推着往前走的步子,是不是特别踏实。
换句话说,中国要是现在想登月,随时可以“出发”,但是,问题来了,着什么急呢?
这里的逻辑也很简单,登月这事儿中国不是没法干,而是“没必要这么早干”。
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航天竞赛,已经不再是60年代美苏之间的“谁先上去谁就是老大”的简单比拼了。
如今的科技发展,讲求的是稳,要为后面更大的发展做准备。
中国在航天领域的一系列动作,比如空间站的建设、深空探测的进展,都是在一步一步构建自己的长期战略,而不是为了急功近利地“秀肌肉”。
既然已经在空间站这块领了“门票”,何不继续在这儿打好基础,等时机成熟,再踏上月球?
这个耐心可不是谁都有的,这不是一时的风光,而是未来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话语权。
说完中国,我们不禁想起了另一个登月大国——美国,那么美国这些年的登月计划进行得如何呢?
美国的登月计划其实可以说是他们近些年来最雄心勃勃的航天项目之一,被称为“阿尔忒弥斯计划”(Artemis Program)。
按照美国的设想,这个计划不仅仅是简单地重返月球,而是要在月球上建立长期的存在,最终为未来人类探索火星做准备。
所以这根本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上月球的操作,它更关乎的是为未来的太空探索修建一些铺陈。
打个比方,就是“要致富,先修路”,月球上的这些探测服务和空间站的建立,都是为了以后方便在太空中进行更大的探索而建立的基础设施。
说得容易,做起来却是另一回事。这个计划,从最初的雄心勃勃到现在的波折不断,颇有些曲折离奇的意味。
阿尔忒弥斯计划的初衷,是美国在登月的历史背景下再一次树立太空霸主的地位。
美国曾在1969年通过“阿波罗计划”,成功将人类首次送上了月球,让美国在全球的太空竞赛中风光无限。
自从1972年“阿波罗17号”之后,美国就再也没有进行过载人登月任务。
这期间,美国的太空探索重心转向了航天飞机、国际空间站以及深空探测等领域。虽然成绩斐然,但月球探测却一直被搁置。
时间来到2017年,美国政府决定重新启动载人登月计划。
时任总统特朗普在2019年公开宣布,美国将在2024年之前通过“阿尔忒弥斯计划”再次送宇航员登上月球,并且这次还计划首次送一名女性宇航员登月。
这无疑为阿尔忒弥斯计划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代表着美国不再甘于坐视其他国家(比如中国)在太空领域的崛起。
虽然阿尔忒弥斯计划看起来十分宏大,但它的推进过程并不顺利,它原本定好的计划被屡次延迟。
首先金钱问题一直是个大难题。
根据NASA的估算,整个阿尔忒弥斯计划的预算高达860亿美元,这个数字对于美国政府来说并不小。
特别是在美国内政和全球局势下,如何维持这样一项巨大的预算,成为了一大挑战。
虽然美国政府已经多次表示支持登月计划,但资金短缺依然是计划延迟的主要原因之一。
预算之后就是技术问题。SLS火箭虽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火箭,但它的开发过程遇到了许多工程上的难题,也导致了发射多次推迟。
还有,猎户座飞船的生命支持系统和空间站对接系统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毕竟这种大计划之下还是要确保各种细节。
再加上SpaceX的“星舰”虽然已经完成了多次测试,但它没有进行过载人任务,所以安全性仍然需要进一步验证。
这些技术和预算上的难题,导致阿尔忒弥斯计划一再推迟。
事实上,美国的登月是在为中国做一些演练,那么中美两国登月又有什么皆然不同的目的呢?
中国的航天计划,看似节奏很慢,实则步步为营,在棋盘里稳稳拿捏下一步。中国从早期的载人航天,到今天的月球探测、火星探测,一步步有条不紊,几乎没啥大的失误。
美国作为曾经的“太空霸主”,这些年真是想重现辉煌,但奈何现实不尽如人意。
登月计划一再推迟倒不必多言了,关键是私人公司“SpaceX”的计划有些力不从心。
中美的节奏差异也很明显,中国不急着和美国比“谁先上月球”,而是自己稳扎稳打,把基本设施都安排好,慢慢推进。
每一次中国公布航天进展,都带点“伏笔”,让美国觉得好像自己还有时间一样。
比如,中国公布2030年登月的计划后,美国的各大媒体立马炸开了锅——“中国要和我们抢月球资源!”
于是美国的航天预算也迅速上涨,结果越来越多的资源堆在了不确定的登月计划上,而计划不成功的话,又会给国内民众带来信心打击。
中国这边却从容不迫,专注于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太空站。
到头来,不但不需要和美国硬刚,反而能在他们的焦虑中悄悄拿下太空领域的更多主动权。
不得不说,这种战略,真是稳中有升,稳扎稳打,这是明确地和美国竞赛的“阳谋”。
但话说回来,为什么只有登月才可以这么干呢?
登月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起点。月球上有什么?不就是一些石头和矿物资源,当然还有个可能的军事制高点。
所以大家都觉得,谁先把旗插在月球上谁就占了优势,其实这么想未免有些局限。
对于中国来说,登月只是一次技术验证,真正的“战场”是更远的深空和未来的星际探索。
中国的目标,不止是登上月球,更多的是要建立月球基地、开发月球资源,甚至进行更大范围的深空探索。
这可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到的,需要的是长期的技术积累和战略布局。
这就好像是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不就是靠几十年的积累,比肩GPS吗?
同样的道理,月球只是一个节点,真正的未来,是更深的宇宙。而中国的航天战略,显然已经瞄准了这条更长远的路。
至于美国呢?他们的登月计划,更多是为了恢复“面子”,甚至有点“政治秀”的意味,毕竟美国在之前有过成功登月的计划。
虽然他们确实有技术实力,但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多重压力下,能否真正顺利实施,还不好说。
尤其现在的国际环境,不是和美苏争霸那时候一样了,除了要兼顾成本,网友的情绪也是必须要关注的部分。
在中国这边,就是扎扎实实地做着准备,不急不躁,等时机一到,不仅会登月,可能还会在未来的星际争霸中占据一席之地。
这种稳健而又长远的规划,才是真正的“王道”。
人类的未来属于太空,在太空中的每一项进步都可以造福人类,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快速推进的,需要几代人,当然未来双方的合作也一定会更多。
中国的航天计划,不是简单的登月竞赛,更不是为了和美国一时争高下。
而美国,或许正是在中国的一步步引导下,不知不觉中陷入了一场无法避免的消耗战。
等到2030年,中国会以最佳姿态登上月球,这可能不仅是一场技术的胜利,更是对全球科技领导权的重新定义。
参考:
“逐月计划”背后是中华文化的浪漫表达
2024-09-18 来源:半月谈
我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初步方案公布
2023-07-12 来源:澎湃新闻
美国52年来首次登月尝试遇挫 美航天局推迟载人登月计划
2024-01-10 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