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曹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超然存在,《三国演义》将夏侯惇塑造的悍勇无比,他死磕吕布,不让关公,追击赵云,堪称猛将中的典范,那么若是以夏侯惇为战力标杆,书中武艺稳居其上的有哪些人呢?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个问题。
由于夏侯惇的猛将形象根深蒂固,故而不少人将之视作一流武将中的强者甚至达到超一流,实际上“猛”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实力最大化,但对硬实力是没有提升的,至多就是能够震慑敌人,然而真正的高手又岂是那么容易被震慑的?就斗将战绩而言,我们细数夏侯惇的过往就会发现,除了和三大将硬刚,似乎没有太拿得出手的,最好的应该是四五十合令高顺不敌而走。
高顺大家很熟悉,陷阵营的统领,能够训练出天下强军足以证明其能力,加上高顺指挥调度皆是上佳水准,所以自然而然会有很多人认为其武艺同样不可小觑。但实际上训练、统领部队作战并不完全与武艺挂钩,演义中擅长这一类别的于禁、麯义都不算高手。而除了对战夏侯惇,高顺又几乎没有其他斗将战绩,所以我们无法因为他一手带出了陷阵营就定位其武艺高强。
另外还有一点,关于陷阵营的强大主要来源于历史,而我们今天所讨论的演义中并未对陷阵营有多少渲染,这样一来,认为统率能力=武艺水平这本就不合理的说法也说不通了。
其实二人交战时还有一个小细节,就是高顺败退后并未向通常情况那样回归本阵,而是选择了绕阵而走,使得夏侯惇在追击时被曹性的冷箭射中,从此成了“海盗船长”。高顺如此不按常理出牌有两个可能,一个是军事素养过硬,怕因为自己的败退而冲乱了本方阵脚;一个则是提前和曹性商量好,有意算计夏侯惇,毕竟这一切来得太过巧合。我们无法判断究竟是哪种情况,但如果是后者,那么这一战的含金量怕是要打些折扣。
有人说“拔矢啖睛”这种逆天之举都做得出,纵观全书又有几人?或许真的除了夏侯惇一个也没有,也再度说明了夏侯惇的猛,但还是之前的话,这并不与武艺水平挂钩。
所以愚以为结合所有战斗表现看,夏侯惇特点鲜明,勇猛无畏,硬实力也很不俗,但至多与张辽、徐晃、孙策、太史慈等同列,为一流战将,甚至由于出彩的斗将战绩过少做排名时大致处于一流中游。当然了,同档次的武将属于一个段位,排序或许有高低,但真打起来大概率都是不分胜负的结果,故而刚才提到的几位以及其他一流武将不算位居夏侯惇之上。而下面我们要说的这十一员战将则都能够通过战绩直接或间接对比,看出他们的实力稳稳压元让一头。
“虎牢关三英战吕布”虽以吕布败走终结,但是独战关张三十合不败,纵观全书无人能出其右,所以吕布几乎可以算作公认的《三国演义》第一将,这点毋庸置疑。
其次,吕布和夏侯惇曾有过直接交手。荥阳之战,曹操追击董卓,结果中了埋伏,夏侯惇与吕布斗了数合,两旁李傕、郭汜杀出,虽有夏侯渊等拦住,但回头看这边夏侯惇已经挡不住吕布,从这一过程看时间并不算久,所以面对此时正值巅峰的吕布,元让大概率连二十合都没挡住。
有人说濮阳之战夏侯惇曾救援曹操,与吕布大战数个时辰,最终双方各自收兵,可谓平分秋色。其实但凡理解能力没问题,结合前后便能看出这一战是双方各率兵马混战而非斗将,并非有效战绩。
从蜀汉五虎的实力就能看出罗贯中有多偏心,这也使得很多将演义误作历史的朋友不解为何有五虎将的加持加上所谓可安天下的伏龙、凤雏,刘备依旧没能一统。
就武艺而言,前四位关张赵马伯仲之间,皆为超一流中的顶级水准,仅次于吕布,算是天下第二的有力争夺者,至于他们之间的强弱虽争论不休,但鲜有人认为四将强弱差距明显(nc粉除外),对于他们不相伯仲通常是认可的。
关公和夏侯惇有过直接交锋,可惜每次都是十余合,结果也都是不分胜负。其实这是非常合理的,毕竟夏侯惇不是泛泛之辈,能够在二十合内击败他基本可以撼动吕布天下第一的地位了。
张飞两度大战吕布未落明显下风,第一次在虎牢关五十合不分胜负,虽然从后来联手关羽可以看出此时的张飞比吕布尚有差距,但强过夏侯惇是毋庸置疑的;二次在徐州温侯与张飞再度交手,由于当时吕布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沉迷酒色而下滑,而张飞通过积累和沉淀已达巅峰,所以此消彼长下二人大战了百合未分胜负,属于绝对的平手,这样的成绩无疑是夏侯惇难以望其项背的。
赵云与超一流交手比较少,但是在穰山之战他在厮杀一夜的情况下,突袭挑杀高览,杀散其部,接着又大战张郃,尚且能够三十余合将之击败。而张郃与夏侯惇都属于一流武将,所以赵云明显强于夏侯惇。至于博望坡所谓夏侯惇追击赵云,那不过是赵子龙奉孔明之命故意诱敌深入,除了极端的黑粉相信不会有人将之当作有效战绩。
马超虽然和夏侯惇没交集,但是他超过两百合战平张飞,二十余合击败张郃,显然要比元让强过一个档次。
五虎中稍微弱些的是黄忠,从入蜀之战四五十合拿不下李严,汉水之战表现又明显不如赵云以及二十合战平夏侯渊、张郃看,对比四个“年轻人”,汉升公似乎差着那么一线。但是他年过花甲尚且百合战平壮年关公,对战泠苞又明显强于魏延,自然也算得上超一流大将,即便是“守门员”,却也要在理论实力上强过夏侯惇。不过若是二将交战,黄忠想要拿下对手没个百八十合怕是很难做到。当然了,我们说的是剧情年的黄忠,青年时期到底是个什么水平不作判断。
这二位是夏侯惇本阵营的猛将,虽然地位无法与元让相提并论,但是论武艺他们是曹魏无争议排名前二的存在——许褚、典韦。
许褚对战超一流的战绩非常多,二十合平吕布,三十合平赵云,两百三十合平马超,足见其能。不过对战一流的战绩比较糟糕,比如五十合拿不下徐晃,河北之战拿不下高览。所以许褚的硬实力肯定强于夏侯惇,但是真动起手大概率也需要个七八十合甚至百合才能取胜。
典韦在民间被定位得很高,素有“一吕二赵三典韦”之说,但从演义中的刻画来看,虽然与吕布、赵云同属超一流,但是如果作排序,典韦达不到这样的高度。这是由于他退场得实在太早,除了和许褚大战一天不分胜负,并无太多出色战绩,最后的高光在宛城之战,结果还阵亡了。所以典韦强于夏侯惇是板上钉钉的,但是他的武艺大体也就是许褚的水平,比吕布和蜀汉四虎要略逊三分。
袁绍作为曾经势力最大的诸侯,麾下自然需要猛将撑门面,而颜良和文丑这两位悲催的大神便是河北军的武艺天花板。由于二将都是被关公秒杀的,所以多年来一直被人诟病,再加上夏侯惇曾和关公斗十余合不败,所以乍一看他们似乎不如元让。
但是真正看过原著的朋友都知道,颜良、文丑的死属于特例,甚至不能算是有效战绩,抛开折在关公手上,他们的其他战绩都足以令之位列超一。文丑当初在磐河之战就表现得非常耀眼,十余合击败公孙瓒(吕布也需要数合才能将公孙瓒杀退),五六十合战平少年赵云;延津之战更是不明回合令徐晃料敌不过而走,而夏侯惇充其量和徐晃一个水平,自然不如文丑。
而作为河北首席大将的颜良实力更在文丑之上,二十合击败徐晃令曹军诸将栗然,我甚至都不认为斩杀颜良的关公能在对战徐晃时做得更好,同时我也一直认为颜良和蜀汉四虎一样,是天下第二的有力争夺者。
刚才提到的十大将在夏侯惇之上不会有太大争议(脑回路不正常或者原著都没看过张嘴就说的除外),但是庞德亦在此列很多朋友似乎有待商榷。不过就战绩分析,愚以为庞德算得上十大超一之下的第一人,隐隐要压着一流武将一头,算是承上启下的衔接性人物。
首先庞德在襄樊之战百合战平了关羽,令心高气傲的关羽从“污了宝刀”转变为“吾之敌手”,当然了普遍性认为此时的关公有较为明显的下滑,关平也因父亲年老恐其有失而选择了鸣金收兵,这样看来即便庞德对阵关公有微弱的小优势,却也是因为“拳怕少壮”,这更能说明对比巅峰期的超一流武将,庞德存在差距。
其次,庞德五十合战平许褚,而且是在与张郃、徐晃、夏侯渊每人对战三五合后取得的成绩,相当不错,属于加分项。不过刚才我们也说过,许褚遇强不弱,遇弱不强,所以这里加分加的很有限,不能因此说明庞德等同于许褚。
最后是庞德比较高光的一个战绩——奋力杀退魏延!魏延是标准的一流武将,庞德强于他能够说明比一流武将略强些。有人认为当时的庞德护主心切,属于超水平发挥,这点不假。但是反观魏延已经将曹操射翻,不世之功就在眼前,但凡他还能坚持,绝不会退走,所以两人都算得上拼尽全力、战斗力爆表,在这种情况下庞德依旧胜出,可见其武艺强于魏延是显而易见的。
结合这些比较典型的战绩看,庞德的武艺应当略强于夏侯惇,不过这种强理论层面占比较大,二人若是真交锋,愚以为百合内很难分出胜负,若是不死不休,相信庞德最终能够胜出。
以上便是《三国演义》中武艺稳稳压夏侯惇一头的十一员战将,当然了,武评本就见仁见智,不当之处,望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