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家李飞飞开创了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
宇宙的边界是什么?什么是时间的开始?
这些问题吸引了作为初露头角的物理学家的计算机科学家李飞飞。随着她的学习,她开始提出新的问题——关于人类和机器智能的问题。
现在,李最出名的是她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工作。她的回忆录《我看到的世界:人工智能黎明时的好奇心、探索和发现》本周出版。它将她的个人叙述与人工智能的历史和发展交织在一起。
在她的整个职业生涯中,李一直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工智能。对她来说,这意味着创造受人类智能和生物学启发的技术,利用人工智能来增强而不是取代人类的能力,并在开发新技术时考虑对人类的潜在影响。
从物理到视觉
李的科学家之旅始于物理学。她对物理学家质疑一切的方式着迷。
在阅读著名物理学家的著作时,她看到他们提出了一些新问题——不仅仅是关于原子世界,还关于生命和智慧。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实习进一步激发了她对大脑的兴趣。她对层层连接的神经元如何产生复杂的、高级的意识和感知很感兴趣。
李尤其对视觉着迷。
她在书中写道:“视觉并没有将我们淹没在无数的光、颜色和形式的细节中,而是将我们的世界变成了我们可以用语言描述的离散概念。”
李后来了解了一个称为计算机视觉的人工智能领域,即科学家训练计算机识别和响应物体的方式。它用于自动驾驶汽车和 X 射线等领域。李说,这个过程的灵感来自人类视觉系统,但计算机不是使用眼睛和视网膜,而是使用摄像头和传感器来捕获图像和数据。然后,他们需要理解这些数据。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计算机科学家使用了一种叫做神经网络的东西,李说这也是受到人类大脑的启发。虽然大脑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但神经网络是由数百万个分层堆叠在一起的“节点”组成。就像大脑中的神经元一样,这些节点层接收并处理这些数据。
机器智能之谜
李说,尽管该领域取得了进展,但人工智能如何学习仍然是个谜。
“现在每个人都使用 Chat GPT 等强大的人工智能产品,”她说。“但即使在那里,为什么它可以用类似人类的语言与你交谈,但它却在数学上犯了愚蠢的错误?”
李说,这一代人工智能模型是根据互联网上的数据进行训练的,但所有这些数据是如何处理的以及模型如何做出决策仍然未知。
为了说明这一点,她反问计算机是如何看待的,“因为你在照片中看到的只是灯光、颜色和阴影——但你却读出了一只猫。”
随着人工智能的使用变得更加广泛以及更多的研究人员进入该领域,这些问题只会继续增加。
保持人工智能道德
抛开谜团不谈,李说人工智能可以用来做坏事,也可以用来做好事。她说,为了确保它被用于好的方面,科学家必须致力于探索人工智能的潜在问题,比如偏见。
她认为,一个解决方案是社会开始想出监管技术的方法。
“当今人工智能最大的问题是技术发展非常快,但治理模型仍然不完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不可避免的,”她说。“我认为,在一项技术准备好接受治理之前,我们永远不会创建治理模型。这不是我们社会的运作方式。”
她说,一种解决方案是使用人工智能来增强而不是取代人类工作。这就是她创立斯坦福以人为中心的人工智能研究所的原因之一,也是她认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应该包括来自所有学科的科学家和非科学家的原因之一。
“我们应该把人置于人工智能的开发、部署、应用和治理的中心,”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