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坂本幸雄
文 | 科普10克
编辑 |科普10克
一个日本人怎么就掌管起了中国的半导体公司?这件事说出去可能不少人不信,毕竟半导体领域都有很多保密技术。
让一个外国人担任重要角色,万一造成技术泄密怎么办呢?可事实真是如此,一位日本芯片大佬真的跑到了中国,并且创下了不小的成绩。
那么,此事究竟是怎么回事?他又为何不留在日本效力呢?
坂本幸雄
坂本幸雄于1947年出在日本一个算是阔绰的家庭,他的父母经营家电生意,这让他从小就有机会接触各种电器,并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常常一个人摆弄电器,拆开后又飞速组装还原,从而展现出惊人的天赋。
高中毕业后,坂本幸雄阴差阳错进入了电气行业,原本这个不按“套路出牌”的人生并没有什么意外,但没想到他在大学上的第一堂课,就被狠狠地“教育”了一把。
当时教授讲解芯片的奥秘时,坂本幸雄顿时心潮澎湃,于是他下定决心要投身芯片研发。
日本芯片工厂
凭借过人的才华,坂本幸雄先后在德州仪器日本公司、神户制钢担任要职,在他的带领下,日本芯片技术突飞猛进,以薄利多销的策略打败了德州仪器,一度占据全球90%的市场份额。
可美国和韩国联手发起的“半导体战争”让日本芯片业陷入低谷,美日半导体协议的签订更是一步步蚕食着日本的市场份额,从90%跌至20%。
坂本幸雄眼睁睁看着心血付诸东流,但他并未放弃,而是选择了另辟蹊径,那么,这个另一条路又是什么呢?
本幸雄承认尔必达破产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中日两国半导体产业的命运早已紧密相连。
一方面,日本半导体企业在华投资设厂,与中国形成了错综复杂的产业链;另一方面,双方在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上又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坂本幸雄曾经领导的尔必达内存公司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走向衰落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为了遏制日本半导体崛起,联合韩国发动了一场全面的贸易战。
尔必达虽然技术领先,但在两面夹击下最终难以为继,被迫接受美国美光公司的收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坂本幸雄而言这是个沉重的打击,他眼看着心血化为乌有,但内心的芯片梦却从未泯灭。
在他看来,日本的失败绝非技不如人,而是错误的产业政策和不公平的市场环境导致的必然结果。
痛定思痛,坂本幸雄将目光投向了中国,进入21世纪,中国半导体产业开始快速崛起,这让他看到了新的希望。
2019年,年逾古稀的坂本幸雄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紫光集团,并出任副总裁,掀开了中日半导体合作的崭新篇章。
紫光集团
有人将此举解读为“另辟蹊径”,可也有人认为是“里应外合”,但在坂本幸雄看来这是顺应时代潮流、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然选择。
他深知在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自主导整个产业链,中日两国唇齿相依,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事实上,坂本幸雄的加盟为紫光集团带来了宝贵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仅仅一年时间,紫光集团在他的带领下就成功研发出了国内最先进的DDR4内存芯片,打破了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
紫光集团
这一成果,既是坂本幸雄个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中日合作共赢的生动写照。
当然,竞合之间的界限并非一成不变,随着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双方在某些领域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那么,后来的故事发展又是怎样的呢?
坂本幸雄
坂本幸雄与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19年,彼时,这位日本芯片界的传奇人物已经73岁高龄。
常人或许会选择安享晚年,但坂本幸雄却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紫光集团,出任高级副总裁。
这一决定在业界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惊叹他的勇气,也有人质疑他的动机,但对坂本幸雄而言,这是一次“复仇”的机会。
多年前,日本半导体产业被美国和韩国联手打压,他亲眼目睹了尔必达公司的衰落,如今,他要在中国这片沃土上重新证明自己的价值。
尔必达公司
事实证明,坂本幸雄的选择是正确的,他带领的团队仅用一年时间就研发出了国内最先进的DDR4内存芯片。
这一成果不仅填补了中国在该领域的空白,同时也向世界证明了中日合作的巨大潜力。
但天有不测风云,2021年,紫光集团因债务问题陷入困境,坂本幸雄也随之离职,但这位老人家的芯片梦并未就此终结。
2022年6月,他再次出山,加入了深圳昇维旭半导体公司并担任首席战略官。
昇维旭官方微信截图
昇维旭公司成立于2022年3月,注册资本高达50亿元,由深圳市国资委全资控股,公司致力于存储芯片的研发和制造,希望填补中国在该领域的空白。
坂本幸雄的加盟无疑为公司带来了宝贵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这将是我一生最后一份工作”,坂本幸雄在加入昇维旭时如是说,他表示将全力以赴,帮助公司实现战略目标,这种执着和坚守的精神令人动容。
事实上,坂本幸雄的一生就是与芯片产业不解之缘的写照,从年轻时的求知若渴,到中年时的创业维艰,再到晚年时的再度出发,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和梦想。
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中国,他都在为芯片事业奋斗着、拼搏着,那么如今,这位在中国半导体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传奇人物,现状如何呢?
坂本幸雄
其实,当坂本幸雄出任深圳昇维旭半导体公司CEO的消息传出时,舆论一时哗然。
有人惊叹:一位日本人怎能掌管中国的半导体公司?这是对中国技术实力的质疑还是对人才全球化的认可?
争议的焦点集中在坂本幸雄的国籍身份上,一些国人认为半导体产业关乎国家安全,不应交由外籍高管掌舵。
他们担心坂本幸雄会不会成为“内鬼”,将中国的核心技术和商业机密泄露出去?
坂本幸雄
这种质疑不无道理,毕竟半导体产业向来是大国博弈的战略高地,美国为了维护其技术霸权对中国实施了全方位的技术封锁。
在这种背景下,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敏感的联想。
但也有不少人持不同看法,他们认为在全球化时代,人才无国界,能力才是衡量标准,坂本幸雄在半导体领域有着50多年的从业经验,并曾带领日本半导体产业达到巅峰。
他的加盟无疑为昇维旭公司带来了宝贵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事实上,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国企业高管团队日益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IBM、微软、谷歌等国际巨头,高管来自世界各地。
谷歌印度裔CEO
这种多元化的团队构成不仅没有削弱企业的竞争力,反而成为了创新的源泉。
中国企业同样需要借鉴这种全球化的人才战略,过去,我们曾经把“市场换技术”作为引进外资的重要目的。
现在,我们更需要“人才换创新”,通过引进全球顶尖人才来提升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当然,在引进外籍高管的同时,我们也要重视对他们的管理和监督,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保密制度和监管机制,确保核心技术不外泄。
同时也要加强跨文化管理,营造包容开放的企业文化,让中外员工能够心无旁骛地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这个角度看,坂本幸雄的加盟恰恰体现了深圳对全球人才的开放态度,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一直走在引进国际人才的最前列。
近年来,深圳更是提出了打造“全球半导体产业创新高地”的宏伟目标,计划到2025年,全市半导体产业规模突破2500亿元。
要实现这一目标,深圳需要广纳全球英才,坂本幸雄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的加盟不仅为深圳半导体产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向世界传递了深圳开放、包容、创新的城市形象。
坂本幸雄
可惜天妒英才,2024年2月14日,坂本幸雄因病在深圳去世,享年77岁,他生命的最后时,都奉献给了中国的半导体事业。
据悉在临终前,他还在病床上与昇维旭公司的同事们讨论着新一代存储芯片的研发计划。
坂本幸雄的离世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的一大损失,但他的精神和梦想必将在后来者的手中得以延续。
坂本幸雄
在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下,坂本幸雄以一己之力架起了中日半导体交流的桥梁,为两国产业合作探索了新的路径。
未来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国要想在这场角逐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全球化,引进全球人才。
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中国的半导体领域一定能够在世界站稳脚跟。
芯片
信息来源:
中外观察:日本芯片大佬,出任深圳半导体公司CEO,引起国人不满,但他的操作看呆众人
环球时报:离开紫光集团后,75岁坂本幸雄再到中企任职
环球网:听到这个消息,台媒“震惊”
环球时报:专家:“坂本幸雄之痛”对中国的启示
独创:深圳国资50亿元成立半导体公司,日本大拿级人物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