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地球400多公里太空中,国际空间站静静地漂浮在那里,频繁出现在各种科幻电影中。
我们对空间站的印象可能是洁净、安静、充满高科技,然而,在失重环境下宇航员们的生活却不如想象中那样光鲜亮丽,与各种人类的“臭气”、“死皮”等排泄物相伴在一起。在狭窄的空间中,这可能不是太空天堂,而是“失重地狱”!
中国的空间站又怎么样呢?我们的宇航员都过着怎样的生活?又如何解决洗澡、排便、睡觉难的问题?
国际空间站它是由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以及欧洲航天局的多国共同打造的“天上飞地”。从1998年首个模块“曙光”号升空开始,这座太空“领地”已经在太空中绕着地球“飘”了超过25年了。
它的使命也很神圣——为人类在太空中的长期生活和科学研究提供一个场所。每年,国际空间站都在微重力环境下玩转科学实验,包括生物医学、天文学、地球观测等等。
截至2023年,国际空间站已经累计完成了3000多项实验。 这个庞然大物重达420吨,横跨109米,住在里面就像是生活在一架波音747飞机的机舱里,可以想象一下会有多难受。
虽说,窗外的风景可是全宇宙独一无二的! 在地球上,排便是件再简单不过的事,但在失重环境下,这一基本生理需求却变得极为复杂。
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们使用的是一种类似于地球上的吸尘器,通过高速气流将排泄物吸入相应的收集容器中。 固体废物会被收入铝制袋子中,而液体废物则有专门的20升大容器来“接待”。
虽然这些容器都是经过特别设计的,能有效防止异味四处飘散,但即使如此,长时间跟这些“宝贝”们朝夕相处,恐怕也不是件轻松的事啊。
事实上,为了防止排泄物在失重环境中“自由飞翔”,宇航员们需要用一种特殊的腿部固定器,把自己稳稳地“绑”在马桶圈上,有些太空厕所甚至配备了座椅安全带和脚部固定装置,确保宇航员不会搞出“凌空漂移”。
国际空间站的水源主要有两个途径:要么从地球“快递”上来,要么靠自己的“循环小工厂”处理。这个系统它能把宇航员的汗液、呼吸时产生的水汽,甚至是尿液,经过一番精密的净化处理,变成可饮用的水。
虽然想到这个过程可能让人有点膈应,但在太空这种“水比黄金贵”的地方,这技术可是救命的宝贝。 尽管这套净化系统把关严格,最终产出的水完全达到了安全标准,但宇航员们还是会觉得,喝起来总是有点不对劲。
所以,宇航员们为了珍惜水资源只能用湿巾或特别设计的无水清洁剂来“擦擦拭拭”,这种清洁方式虽然能把污垢擦掉,但跟地球上的淋浴比起来,效果显然打了不少折扣。
还有就是空间站里的封闭环境和高温使得汗液无法像在地球上那样愉快地蒸发掉。于是,在工作和运动之后,宇航员们往往会感到黏糊糊的,别提有多难受了。
尽管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太空版的“干洗”模式,但长期无法彻底清洁还是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这种生活,说不辛苦那是假的。 NASA宇航员斯科特·凯利曾在国际空间站上呆了很长时间,他用一种令人难忘的方式描述了那里的气味体验。
他说,有一次他在地球上的经历让他立马想起了国际空间站——那地方的气味居然和空间站的味道一模一样,是杀虫剂、垃圾和体臭的“终极大杂烩”。
凯利进一步解释,在地球上,重力会帮忙“整理”气味,轻的气味往上飘,重的则往下沉,所以气味会很快散开。但在国际空间站上,重力可不再工作,结果就是各种气味混合在一起,久久不散。
这意味着宇航员们不仅要学会在太空中用湿巾“洗澡”,还得习惯这些难以挥去的奇怪气味。
正因为国际空间站生活的种种不便,宇航员们时常会向地面控制中心“投诉”这些问题。在国际空间站上,食物经过精心处理,能够在太空中保存很长时间,并且提供宇航员所需的所有营养。
微重力环境却让一切变得有点索然无味。由于鼻窦在微重力下无法正常排空,宇航员们的嗅觉和味觉都变得迟钝,吃什么都像嚼蜡一样没味道。
为了让这些太空餐不那么无聊,NASA给他们准备了辣酱和其他调味品,让味蕾能稍微“嗨”起来。但这些改进只能稍微缓解食物乏味的问题,离完美的太空美食体验还是有点距离。
空间站上的失重环境和噪音干扰,常常让他们难以进入深度睡眠。研究发现,很多宇航员在太空中每晚只能睡大约6个小时,远低于他们的实际需求。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入睡,NASA设计了特别的睡袋和眼罩,但即便如此,真正舒服的睡眠在太空里依然是个奢侈品。
2010年,中国正式启动了空间站项目,到了2021年4月,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升空,接下来,问天和梦天两个实验舱也相继发射并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到2023年,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并进入了应用与发展阶段。
这座空间站的牛掰之处不仅在于它的高科技,而在于于它实现了全部国产化,所有关键核心部件100%自主可控。我们自己可以对空间站的各个方面进行灵活的优化和调整,真正实现“私人订制”般的太空体验。
在中国空间站的生活环境方面,可以说是从“小户型”到“豪华三居”的华丽升级,宇航员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每位宇航员都有一个随身的“智能管家”——手持终端,可以随时调节舱内的光线、睡眠模式、工作模式和运动模式,帮助他们在漫长的太空生活中保持好心情,避免陷入单调环境带来的烦躁感。
再加上空间站内的无线WiFi和高速通信技术,宇航员和地球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
从古至今,人类总是不甘于只在地球上待着,总想着“远方还有什么?”建造空间站这件事,表面上看起来像是“嗯,要不要再造一个大玩具?”但实际上是一种对超越地球疆界、走向未知的世界的执着追求。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太空有间"房" ,"装修"很讲究
腾讯网:颠覆你的认知,太空生活原来是这样的!
中国数字科技馆:中国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有啥不一样?
#寻找热爱表达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