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云原生”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发表时间: 2021-07-21 19:54

关于云原生,现在市面上的关键词有很多:拐点、产业井喷、数字变革、数字化破局、新一波的技术红利……一众传统软件厂商、云计算厂商,纷纷把业务架构往云原生架构上改造。

那么,到底什么是云原生?

“云原生”是在定义一条能够让应用最大程度利用云的能力、发挥云价值的最佳路径。可以说,云原生是一套指导软件架构设计的方法论、工具和最佳实践,它使得开发的软件和“云”能够天然地集成在一起,发挥出“云”的最大价值。

想必看到这里,诸位CIO、IT经理、运维老大们心里暗暗敲起了小鼓。云原生会不会又是厂商们造出来的概念来骗我花钱呢?先不着急下结论,容我们慢慢“抽丝剥茧”。

云原生重要吗?

青云科技容器平台产品负责人于爽认为,未来的软件一定是长在云上的。然而,云计算最大的困难不是搭建云平台,而是传统应用迁移上云。AWS之前做过的一项分析发现,云最大的成本其实是“迁移上云的成本投入”,这里面既包括人员技能培训,也有资产、IT资产、软件资产等迁移过程中带来的隐性成本。

另一方面,传统应用迁移方式如果只是采用虚拟化和重新部署,无法发挥云计划的弹性、容错和高并发处理等特性。

也许你会质疑:我现在业务跑在物理机或者虚拟机上没有碰到什么问题,是不是值得往这个方向投入呢?

一切还要从不同层面的价值诉求开始考虑——

作为企业负责人,今年我们的业务重点在华北地区,未来可能是全国铺开,现在是走地推、走线下渠道,未来是不是要走线上呢?

我是IT运维部门的管理员,我现在还让我的企业去用一些虚拟化技术,如果还想帮企业再省一点钱,我该怎么办?

对此,于爽的建议是首先要对企业的未来有规划,从各个层面围绕着价值去考虑。第一阶段,不妨把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 as Code的方式规划管理起来,后面采用云原生或者云的虚拟化技术提高投入产出比。

云原生是帮助我们满足这些诉求,把业务往新一代的基础架构方向发展的方法论。不过,云原生工具链很复杂,整个生态很庞杂,那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抓手。“目前来看,云原生、容器和K8s就是最好的抓手、最简单的抓手、最便捷的抓手之一。现在K8s已经是标准了,一个公司里,不管是创业公司还是大公司,只要有IT部门的,熟悉云原生、Docker、K8s已经成为共识。”于爽说。

来自《2019-2020云原生实践调研报告》的数据显示:21.7% 的受访者中已经将云原生技术(包括容器、DevOps、微服务)用于核心业务生产,30.6%用于边缘性业务,20.1%用于测试阶段,16.3% 尚处于评估阶段,11.3% 还没有采用这些前沿的技术。

K8s 是承上启下,对上暴露基础设施能力(计算、存储、网络)提供了基础设施能力接入的标准接口;对下提供了应用服务的格式化数据抽象,让K8s能够作为一个能力中介层,以一个标准化的方式把能力接入到云原生环境中。

Docker,类似 Java,Java 带来了跨系统统一的编程语言,产生了一个数百亿美元的软件市场。Docker 则带来了跨系统的应用交付标准化,为全新概念的混合云奠定了基础。

谁需要云原生?

云应用是一个泛化的概念,它可以是一个网站,也可以是一个庞大的电商系统,或者是 AI 作业,也可以是任意的计算任务、函数等,目标都是为了支撑业务部门。

业务部门本质上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对于客户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人才管理成本、时间、效率、知识传递的复杂度,以及如何高利用率地将资源投入到业务价值创造上。这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一脉相承,目的都是为了更快支持业务部门的各种需求,应对业务发展的各种挑战。

作为ICT服务商,青云科技从公有云开始,一直在为云原生之路做铺垫。“2012年我们交付的第一个产品是云平台,这是一个围绕着Cloud 1.0的基座。如果没有这个基座,可能就不会产生KubeSphere这样的产品。到了2017年,我们交付了全栈混合云解决方案,包括分布式存储、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企业的架构模型完全准备好,在2018年孵化了KubeSphere容器平台,当时就已经完全开源。”于爽说。

KubeSphere经过三年的迭代,已经不是单一的产品,而是衍生成一个产品家族,同时社区成员也在扩大。在GitHub上可以看到,到今年第一个季度,KubeSphere贡献者已经超过110人了。“我们刚刚发布了KubeSphere 3.1.0版本,这个版本的贡献者超过90个,其中来自马上消费金融、红亚科技、中通、锐捷等很多外部的贡献者,大家一共修复了1000多个Issues,提交了近3000个PRs。”

KubeSphere团队现在维持在50人左右的规模,有超过一半都是外部贡献者,这其中包括中通、锐捷等知名企业。从2019年只有一个社群,到2020年发展壮大到5个社群,并且在前几个月分别在上海、杭州、成都三地成立了当地的社区委员会。

对于为什么这么多人选择KubeSphere?于爽打了个比方,苹果电脑的内核是Linux的,还有像红帽操作系统、Ubuntu操作系统,它们的内核基本上都是Linux Kernel,但是我们作为终端消费者没有人直接用Linux Kernel,我们用的是苹果操作系统、红帽操作系统发行版。“K8s是内核,企业用户需要一个操作系统,KubeSphere就是云原生操作系统。”

KubeSphere 对于企业为什么重要?假如两个人的团队,一个人负责技术,一个人负责业务,其实他不需要KubeSphere,技术人员搞懂原生K8s内核,把自己业务跑上去就行了。但如果是1000人的团队,运维部门有100人,业务开发部门也有100人。CTO不可能把自己掌握的底层内核、K8s的技术,包括围绕K8s构建的辅助性功能,比如监控、日志、告警等业务的框架,告诉这200人,让这200人都像自己一样厉害。所以企业需要一个媒介,就像我们普通人不会用Linux Kernel,我们需要一个媒介掌握像Linux这样的操作系统。

KubeSphere就是这样一个平台,帮助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最大限度把一个技术平滑地传递到企业里的各个部门,屏蔽了K8s碎片化。

如今,青云科技的公司定位是端到端的云原生服务提供商,除了KubeSphere外,他们的数据库产品线、存储产品线也都在往云原生基础架构上改造和迁移。“在未来,青云很多优质的产品线也会依托于KubeSphere这个基座去构建生态。” [王1]这个是我速记整理错了,于爽已经纠正我了,应该是青云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