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的发展,智驾技术也迎来转捩点。
就在2021年,大家还很看好激光雷达智驾,开始大规模装车。
但还没来得及普及,激光雷达智驾就被纷纷抛弃了。
不仅博世、Waymo停止研发,就是第一个把雷达装上车的小鹏,也全面叛逃向视觉智驾。
但令人奇怪是,首屈一指的华为,却还在苦苦坚持。
这难免让人一头雾水——如果视觉智驾是未来,华为为啥还要坚持呢?如果雷达智驾是未来,小鹏又为何要放弃呢?
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就最终效果而言,肯定也是激光雷达方案更好。
毕竟,雷达方案的智驾,不仅有雷达,也有摄像头的。
而视觉方案智驾,就只有摄像头了,肯定存在天然的劣势。
譬如,当遭遇积水积雪,亦或者弥漫浓雾,又或者伸手不见五指的深夜,摄像头就搞不定了。
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激光雷达依然能精准识别,比老婆还可靠。
但反过来说,这其实也决定了,应用这项技术的智驾,必然很吃这一套硬件。
看着没什么,但隐藏的问题可就很严重了。
因为要搞好自动驾驶,对精细建模的要求就很苛刻,一旦失算,车主就凉了——这肯定是不允许的。
因为这样的缘故,就必须要把雷达的精度搞上来。
与此同时,还得把体积做的很小,不然装在车上犹如脓包,就太丑了。
所以,单是玩转这一个零件,就很烧钱。
譬如,余承东早就坦白过了,华为智驾放到30万的车上都巨亏。
也就华为财大气粗,又有销量来分摊成本,还能坚持一下。
至于小鹏,都快亏得没朋友了,只能退而求其次,玩一玩视觉智驾了。
这就跟蔚来死磕换电一样,不只为了卖车,也是为了开启新业务。
毕竟,换电站就是电车领域的加油站,一旦搞成了,蔚来就算一台车卖不动,也能躺着数钱。
至于智驾,也是一样的道理。
首先,智驾不光自己能用,还可以打包外卖的。
譬如,华为的智驾,除了“四界”意外,阿维塔、方程豹、深蓝也买了再用。
更关键的是,华为就是要当供应商。
所以,华为死磕激光雷达,把这项技术做到最牛,才能卖出去。
其次,智驾也不是只能用到汽车上,做无人出租车也行。
譬如,早一阵,百度的萝卜快跑出来,何小鹏马上跳出来侃侃而谈;在近期,特斯拉的robotaxi出来,何小鹏又跳出来发表意见——都是在蹭热度。
紧接着,在小鹏P7+的发布会上,趁热公布了自家的无人出租车计划。
相比于激光雷达方案而言,视觉智驾依赖的端到端技术,跟无人出租车上用的方案很接近。
所以,小鹏做视觉方案智驾,就能物尽其用,才是最优解。
所谓智驾,最关键不是硬件,而是软件。
想想智驾的运作逻辑就行了——就是用大模型,学习人类,模仿人类。
譬如,前面有个坑,10个人开车,有9个往左拐,1个往右拐。
那么,智驾通过学习,给出的方案就是往左拐——它并不追求超越!
基于这一套理论,视觉方案智驾认为,硬件跟得上人眼就行,只要投喂的数据管饱,事故率就不会超过人类自己开车。
所以,视觉方案智驾,下限其实很高。
相比之下,激光雷达方案智驾,反而是被高估了。
就拿老生常谈的大雾天来说,使用激光雷达,是能正常工作不假。
但仔细想想,这套方案,也不过让你在大雾天,也能跟在正常天一样玩狂野飙车而已。
相比之下,使用视觉智驾,也不是不能开。
只是它会按照人类在雾天开车的习惯,减速、慢行罢了。
实在是搞不定,就会提示驾驶者接管车辆,如果超出报警时间仍无人接管,还会激烈报警和逐渐停车。
就安全性而言,视觉智驾并不比雷达方案更差。
所以,很多车企都在放心使用了。
总而言之,虽然在理论上,激光雷达方案智驾更好,但实际上,视觉方案智驾才是最优解。
不仅成本很低,以后还很方便做无人驾驶出租车,开启新业务,小鹏这么穷,也只能这么选。
相比之下,华为是要做供应链的,死磕上限更高的激光雷达智驾,只要有车企买,就能一直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