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块链世界中,经常听到协议、平台这样的字眼,这些术语在不同的人眼中可能是严重不一样的,比如技术开发者眼中的“协议”,和普通小白用户眼中的“协议”可能是不同的。那么,如何更好的理解区块链项目中经常提到的“协议”、“平台”“产品”?本文作者是Jill Carlson 对这三者概念进行厘清。
几个星期前,我提到了加密货币领域行话术语的歧义问题。即使是多年来一直从事这一技术领域的人,也经常会对首选术语的使用产生争议。事实上,“加密货币”这个词本身就有争议,难怪人们有这么多的困惑。
无论你是新手还是行家,都有必要在概念上建立一个框架,让不同层次的技术归入相应的生态系统。
区块链技术分为三类:产品、平台和协议。
产品坐落在堆栈顶部,是最终用户与之交互的内容。这些通常是独立的资产:加密货币和Token。有时候,这些资产在大型产品(称为智能合约或去中心化应用程序(dapps))中起作用。Token通常由开发人员在平台之上构建。
平台位于中间层。平台帮助创建产品(Token),通常与IDE,高级语言,编译器和其他工具相关联。这些平台以及建立在这些平台之上的产品遵守各自协议中定义的约定和程序。
协议是管理网络的一组规则。区块链协议通常包括共识、交易验证和网络参与的规则。协议通常依赖于经济激励——这意味着协议取决于某项资产。
通常,协议级别的资产也可以作为协议的本地产品(无需平台!)比特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Bitcoin(大写B)是指协议。协议取决于本地资产:bitcoin(小写字母b)。这个本地资产也被用作最终产品:它是用户的支付手段,价值储存,以及(说实话)一定程度上的炒作手段。请注意,比特币并不真正提供一个平台。对于那些试图在其上建立新产品的开发者来说,这并不是很友好。
另一方面,以太坊则存在着三个层次。这是一个协议,提供基本的规则。这是一个平台,使开发人员能够在系统上构建新的产品。而且,因为它的协议中包含一项本地资产,所以它也得到了一个内置的产品(以ether以太币的形式)。
比特币和以太币是加密货币,而不是Token。加密货币是在协议层服务于经济目的的资产,作为最终产品本身存在。其他的例子包括Zcash和Tezos。
与此对应,Token只是在产品级别上运行的资产。Token是在平台上构建的,不是底层区块链协议的核心组件。但是,它们可能是智能合约或去中心化应用程序的核心组成部分。去中心化应用的例子包括Augur和Brave,它们分别嵌入了REPToken和BAT Token。这两个Token都建立在以太坊平台上,并采用了以太坊协议。
区块链技术有很多层级——所有层级都是同时构建的。这些层级之间存在着循环和依赖关系。建立一个术语框架可以帮助我们推理整个体系的价值在哪里,应该在何处投资,以及接下来需要做什么。(来源:蓝狐笔记,公号:lanhubiji)
原文作者:Jill Carlson
原文地址:blog.usejournal.com。
译者:Chris,蓝狐笔记(公号:lanhubiji)
本文由 @蓝狐笔记(公号:lanhubiji)社群“Chris” 翻译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ixabay,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