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人才竞争:一个新战场 近来,围绕人工智能(AI)顶尖人才的竞争愈演愈烈,各科技巨头为吸引和留住这批稀缺的专家,已经到了不计成本的地步。今年早些时候,Perplexity 的 CEO 就遇到了一位来自 Meta 的工程师,这位工程师直截了当地表示:“等你有 10,000 个 H100 GPU 时再找我。”这种尖端的 Nvidia 芯片已成为 AI 开发的必需品,可见当前技术人才的挑剔程度。
但相较之下,谷歌的最新动作或许更为戏剧性。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谷歌砸下高达 27 亿美元,重新迎回人工智能先锋诺姆·沙泽尔(Noam Shazeer)。这位 48 岁的 AI 天才是 Character.ai 的创始人,他再次披上谷歌战袍,开始带领团队开发下一代的 Gemini AI。
虽然谷歌并没有完全收购 Character.ai,但通过许可协议的方式获取了这家公司的技术,这意味着沙泽尔个人也因此赚得了数亿美元。消息指出,这次合作的核心目的就是把他重新请回谷歌,并让他继续为公司的 AI 项目贡献力量。
从 2017 年起,沙泽尔就凭借一篇震撼业界的论文《注意力就是你所需要的一切》成为了AI领域的标志性人物。这篇论文不仅推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热潮,也为后来的 ChatGPT 和其他生成式 AI 模型奠定了基础。然而,在 2021 年,他选择离开谷歌,原因是谷歌不愿发布他开发的聊天机器人,担心这种技术可能带来言论失误。
但如今,随着 AI 战争越演越烈,三年后的科技格局已然大变。谷歌的豪掷巨资正是为了确保在这场技术竞赛中继续占据主动地位。值得一提的是,微软也采取了类似的策略,支付 6.5 亿美元与 Inflection 达成协议,还挖走了其创始人 Mustafa Suleyman 和 Karen Simonyan。
为了争夺这批稀有的顶尖人才,各大科技巨头无所不用其极。据传,谷歌的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亲自参与劝说沙泽尔的过程中,帮助他回归谷歌。而在另一边,Meta 甚至在招聘时直接跳过了面试流程,开出条件只为吸引 AI 人才。连扎克伯格也亲自给谷歌 DeepMind 的工程师写邮件,试图将他们招揽至麾下。
这种顶级人才的抢夺战不只局限于 Meta 和谷歌,OpenAI 也不甘示弱。其 CEO Altman 据说也常常亲自给候选人打电话,想尽办法招揽他们加入公司。截至今年 6 月,OpenAI 已经从谷歌挖走了至少 44 名员工。
这些科技巨头开出的高薪听起来像是一场没有底线的竞赛,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投入都是有其合理性的。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的首席 AI 架构师康纳·格伦南(Conor Grennan)形容这种现象更像是职业体育,而不是典型的商业活动。在他眼中,沙泽尔并不是普通的员工,而是“明星四分卫”——一个团队中最核心的人物,是胜负的关键。
Character.ai 的成功也证明了这一点。这个平台如今每月有约 2000 万活跃用户,为用户提供了与虚构的 AI 角色和虚拟名人的对话体验。这样的成绩不仅依赖于技术创新,也得益于沙泽尔的才华与远见。
技术猎头公司 Carex Consulting Group 的招聘人员 Andree Mendoza 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他将 AI 人才的市场比作职业体育,称真正精通人工智能的顶级专家数量极其稀少,尤其是在那些拥有“深厚技术专长”的人中间。这种稀缺性,使得大公司不得不以巨额资金、许可协议甚至联合创始人的亲自游说来获取这些关键人才。
当然,有人质疑谷歌的做法是否“物有所值”,毕竟 27 亿美元的投资代价不菲。但格伦南认为,这正是科技行业的竞争逻辑。无论是谷歌、Meta、苹果还是 OpenAI,谁能请到像沙泽尔这样的顶级人才,谁就更有可能在未来 AI 市场的博弈中赢得先机。他甚至认为,即便这群人中只有一个能够带来巨大的成功,其产生的经济效益也足以抵消所有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