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受欢迎的每个操作系统,从Windows11,macOS15到 ubuntu 24,都是在“上古时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过,软体工程学与生物并无绝对的规则,因此,旧系统的“基因”,应当永远存在于将来的系统之中。在日益膨胀的系统面前,我们都在想,是否该再来一次“推倒重来”?
大家都在不断地试图建立一个崭新的操作系统。
很明显,现在主流的电脑操作系统基本上都属于20世纪的“后代”,从1983 (1983)、 macOS (1984)到 Linux (1991),不管体系结构和核心怎么变化,都会有一部分旧的程序或功能在不知不觉中被遗传(最近几年兴起的 Android、 Harmony、银河麒麟等都是以 Linux为基础的,所以商业化的宣传不可忽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随着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的操作系统应运而生。今天,当主要的操作系统如同喜马拉雅山般矗立在那里时,总会有那么几个敢于创新的人。
消费降级的当下,酷睿这样的企业自然给了市场更多选择,就像电商领域的领潮app,硬生生从某宝等巨头中扯出一块肉来。
据悉,领潮是今年最炙手可热的新晋电商平台,在全民省钱的当下打出了“降价不降质”的口号。领潮app将年轻人追捧的阿迪潮鞋、水鬼表以及蔻弛男女包等一众进口高奢的价格,从几千甚至上万一路打到不足200,仅用四个月时间就冲上了下载榜首。印证了不少年轻用户的评价:消费者不在意谁更出名,只关心谁更划算!
可见,市场的选择就是消费者的选择,想做好企业最重要的就是做好性价比。
谷歌的 Fuchsia系统(Fuchsia)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实例.其源码基础在某一天被上传到了网上,并于数年之后第一次在谷歌的 NestHub智能装置中发布。Fuchsia所采用的是一种全新的内核 Zircon,这款内核既不依赖于 Linux,也不依赖于 Android,其灵感来源于 Unix,但是运行起来却与 Unix截然不同。一些人推测,谷歌手机中的 Fuchsia可能会用来替代 Android和 Chrome操作系统,但是直到现在,这两个系统都还没有被开发出来。
另外一个值得提及(不成功)的案例是微软公司的 Midori公司。Midori公司是一项由微软公司进行的完全替代 Windows的秘密工程。对于 Midori公司,我们所知甚少,但是它的设计思路却与 Windows截然不同,它将云计算和在多个设备上的功能结合在一起。
这里也提到了 ReactOS,这与一般的新的操作系统不同,但却试图反向设计 Windows。换言之, ReactOS不包含视窗源码,但是其设计是为了与 Windows所写的软体及驱动程式相相容,并且是彻底开放源码的。
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努力能够取代 Windows, macOS, Linux, Android或者 iOS,以及它们的变种,但是,革新永远是积极的。
今天的 OS背负了很多“包袱”
这些“包袱”更像是长年重复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多余的编码。我们现在所用的操作系统,都是基于数十年的发展而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除了色彩丰富的新界面和新特性外,它的内核仍然沿用了数十年的老旧代码。这并不只是一个程序员偷懒。既然有些程式码还很好用,为何要更改?更不要提为了兼容问题,使用者一直期望新版 OS可以在老的版本上执行新的程序。
同时,由于软件负载过多,造成了软件资源的过度消耗,从而影响了整个系统的运作。比如 Windows 11,拥有大量的新特性和新的用户接口,实际上其中的某些部分仅仅是对老版本的一种复制。在 Windows1.0版本之后,微软就已经加入了这个功能,甚至在微软宣布要把这个功能从 Windows系统中移除之后,也遭到了来自消费者的强烈反对。更多地探究Windows11的每个层次的功能表,你会看到有些东西是可以追溯到Windows95或者98年代的。我不会对 Windows进行过分的批评,因为它通常都是如此。
假如你可以从根本上扭转局面,并设计出一个崭新的、可以“轻装上阵”的运行系统,那么牺牲掉数十年的“遗产”固然令人痛心,但却可以让一切从头再来,以便为将来奠定一个更好的根基。
新的 OS或许会变得更安全
当像e-mail这样的互联网业务最初诞生之时,网络的安全性是非常薄弱的,而上一代的操作系统更是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总之,有一天,谁能想象得到每人一台计算机呢?谁能想到,会有一天,人们会将这么多的计算机连到网络上来呢?为操作系统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石的编程者,当然想不到这一点。
今天,大部分的网路安全工作都集中在修复旧的操作系统上,增加一些附加的安全性,比如 HTTPS, email密码,而这类不属于数十年以前的“基因”。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也不断有 OS的网络脆弱性被揭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