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6 月 6 日,工信部发布 4 张 5G 牌照,标志 5G 商用的开始,中国进入 5G 时代。
5G 真的有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吗?
也许你已经听过「5G 的唯一受益者就是何同学」这样的论调,也曾被迫吃下运营商和网络内容提供商画的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大饼」。回想过去数年,4G 降速、5G 提费的新闻屡见不鲜,而 5G 网络的落地应用,似乎离普通人仍然那么遥远。
曾经被寄予厚望的 5G 网络,对普通人而言似乎并没那么「香」。
所谓 5G,难道真的就只是下载测速的一串数字吗?高速率、低时延的优势,对于普通人的上网体验有多少「加成」?各种眼花缭乱的 5G 速率、5G 套餐,之间有何联系,又有何区别?
我对「便宜流量」的认知,最早是来自 B 站的「表哥系」账号。严格意义上,他们售卖的并不是本文所讲的「物联网卡」,而是运营商针对网络渠道推出的优惠套餐。这些套餐往往拥有真实可用的手机号、需要实名、有的还可接打电话。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甚至出现了可选号的优惠套餐。
每年大学新生开学,校园里总有「运营商营业厅」摆摊甚至上门推销所谓「校园卡」,不少声称「超大流量」「长期套餐」,更有甚者会搬出「校园网」来给涉世未深的大一小白们制造焦虑。
事实上,不管是「校园卡」还是网上卡商们大力吆喝的优惠流量卡,本质上都属于个人使用的电话卡。例如电信的优惠套餐,大都通过「电信星卡」套餐,再由当地运营商叠加优惠包(赠费或叠加流量包)包装而成。根据不少卡商们对外宣称的说法,各地运营商推出这类流量卡套餐的动机不外乎都是「抢客户」「冲业绩」,这一说法虽无法独立核实,但近年来我明显感觉到运营商推出极大流量的优惠套餐的机会少了很多,而现存的优惠套餐不是优惠期缩短,就是起步月费提高。
优惠套餐们既要给予用户大额赠费和充足流量,又要给卡商付一笔不算少的佣金,那么运营商赚钱吗?
答案是肯定的。
大学学长们推销的「校园卡」,大都使用定向流量(或区域流量)的方式,将套餐包装得更加吸睛。就拿前文所述的电信星卡来说,其套餐内就包括一笔定向流量,并且大多数卡商都会将其包装到总流量中。
区域流量就更好理解。不少校园套餐,均有相当比例的流量仅可在指定省(市)内使用,而非全国流量。
应该说,声称「永久套餐」的优惠流量套餐是可遇不可求的。绝大多数声称「长期套餐」的卡品,优惠期短则 4 年,长则 20 年。而不敢宣称长期的套餐,优惠期甚至有可能短至 1-2 年。这类套餐在优惠期到后大多仍可继续使用,但赠送的流量包大都会在优惠期到后取消,每月赠费也大都不复存在,整体使用成本已与普通套餐无异。
不少卡商,在宣传时无法声明明确的优惠期限,而是使用「到期可续」这样的模糊字眼,并试图通过与运营商客服的聊天截图证明套餐的可靠性。
实际上,下游卡商在拿到运营商提供的优惠套餐后,拥有对这一套餐的命名权和包装权,运营商客服大概率不会知道卡商给你的套餐取了什么名字、做了什么承诺。运营商的客服只会通过统一的话术打太极拳:「到期后以运营商政策为准」。
与其相信这类续约承诺,还不如相信本文作者是秦始皇。
销户政策则是相对靠谱的,可前往运营商客服询问。然而,网上也确实有运营商客服声称无法销户,但卡商帮助销户成功的例子。大多数优惠套餐的使用者,都会在优惠期到期后选择销户,运营商基本上不会刻意为难。毕竟这是明文写进协议里的用户权利。
然而,如果你是在选购「随身 Wi-Fi」这类 MiFi 产品或 CPE 产品,你往往会发现商家承诺的流量仿佛又廉价了不少。运营商优惠套餐中 29元/月给 300G 流量已经是慷慨,随身 Wi-Fi 商家却恨不得给你月享 3000G。
这些「卡」和前文提到的「电话卡」实际上已经不属于同一物种,将二者放在一起比「性价比」,显然是不公平的。
先来讲讲什么叫「物联网卡」。
进入 5G 时代,相信你一定对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不陌生。从街道上的路灯、红绿灯,到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再到街上行驶的电动汽车、家中的智能水电表,4G 乃至 5G 的普及,给了更广泛的事物联网的能力。「万物互联」的时代也随之到来。
那这些设备是如何连接上移动网络的?我们可以给路上的一盏路灯打电话吗?
很明显,要给路灯打电话,比让作者去继承秦始皇的遗产还要难。
物联网设备往往只需要网络接入而不需要电话短信功能,也就不需要电话号码。为了防止滥用,同时降低成本,运营商往往会给这些设备制作「物联网卡」,也就是只具备上网功能的电话卡。为了便于物联网设备公司管理,运营商还会授权这些代理公司组建「流量池」,对池中每一张卡进行限速、流控等管理。
市面上绝大多数「随身 Wi-Fi」自带的流量卡套餐,正是来自运营商授权公司的「自组流量池」。
绝大多数物联卡商家为了控制成本,会采取各种措施进行限制,而由于这一行业往往处于缺乏有效监管的灰色地带,这些限制大都不会被商家明确写出。
最常见的套路是虚标流量。由于这类物联网卡并没有手机号码,也就无法使用运营商官方渠道查询流量使用情况。商家自建流量管理后台,也就有了对数据做手脚的可乘之机。有些商家会将使用的流量按 1.5 倍甚至更高倍率计费,因此你也许会发现自己的流量不那么「经用」。
另一个套路是流控,包括流量封顶和限速。网上销量相当高的某随身 Wi-Fi 商家,电商平台可以看到不少次月开始卡慢、每日设置流量封顶的差评。比如广告上打着「月享 1500G」,实际上也许每天限制使用 50G,达量往往会限速甚至封卡。
在市面上,流量池批发流量的价格大约是 0.1 元/G,如果你看到了显著低于这个价格的流量,可能需要多斟酌一下是否可靠。
当然,也有正规厂商提供可信的流量池或与运营商直接合作的物联网卡,限制会少不少,下文会讲到一些。
CPE(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指的是放置在客户位置的通信设备,包括我们常说的路由器等。而本文接下来提到的 CPE 均默认为「5G CPE」,指使用 5G 作为互联网接入方式的路由器,你可以理解为固定版的随身 Wi-Fi。
MiFi(Mobile Wi-Fi)指便携式无线热点设备,使用移动网络(如 4G/5G)提供互联网接入,也就是我们上文说的「随身 Wi-Fi」。
这类设备的工作原理类似手机上的「热点」功能,但 5G CPE 一般会通过更多天线的布置获得更强的信号增益,而随身 Wi-Fi 则经常通过商家的流量池,结合通过锁定设备的方式,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高于手机流量套餐的竞争力。
从产品受众方面来看,5G CPE 主要面向下面的用户:
至于随身 Wi-Fi,身为苹果用户的作者认为受众是谁应该不言而喻。(不嘻嘻)
随身 Wi-Fi 产品形态多样,商家众多,价格也从 10 元到千元以上不等。接下来本文根据价格段,介绍网上热门的几种产品形态和热门品牌。
这是随身 Wi-Fi 中价格最便宜,也是性能最差的一种。作者在比较购买时发现有两款品牌可以被拿出来作为代表:影腾(苏宁)和「阿里云」。
影腾品牌主营超低价的所谓「Wi-Fi 棒子」,其实就是包装成 USB 无线网卡的、自带卡的随身 Wi-Fi。这个品牌流量单价极低,因此作者不建议读者对连接速度与质量有任何奢求。实际上,这款随身 Wi-Fi 仅支持 4G 网络,大部分时候只能跑到几十兆的网速,性能也仅仅足够应急。
当然啦,在近乎不要钱的硬件和流量价格面前,这些缺点都不是事儿。
影腾随身 Wi-Fi 的电商首图 图 / 网络
而另一款宣传「阿里云」合作的随身 Wi-Fi 就显得有点灵了。作者在查找资料时特地去搜了一下,打着「阿里云」旗号的「官方」流量卡一抓一大堆,但其实都只是个噱头罢了。所谓「阿里云官方」,其实不过是把充值渠道从微信搬到了淘宝。好一个「阿里云提供云计算」,不然怎么说商家们会玩文字游戏呢。
这类 USB 无线网卡型随身 Wi-Fi,宣传参数从 Wi-Fi4 到 Wi-Fi6 不等,但基本上都只支持 4G 网络,价格也一般可以做到 10 元起步、50 元封顶。个人认为,除非对网速完全没有要求,否则购买这类随身 Wi-Fi 只能起到气死自己的作用。
当然,如果你在闲鱼搜索「品牌 + 移植」,你就会看到这类低价随身 Wi-Fi 的繁荣一面。动手能力强的网友,通过热风枪等专业工具,将原本内置的 SIM 卡「移植」到正常的卡板上,再放在性能更强的 CPE 或其他设备上连接网络,基本上就可以解除设备本身硬件导致的速率问题2。
自带电池的随身 Wi-Fi,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续航。也许不知道哪一个天才厂商某天一拍脑袋:
既然用户需要长续航,那我们为什么不干脆把电池做大,直接做成充电宝呢?
于是,充电宝形态的随身 Wi-Fi 就问世了。
充电宝形态的随身 Wi-Fi 就有不少大厂跟进了,除了上图的铭普美碳 F1,其代工厂鲲鹏无限还有一款 TT 5G,也是充电宝形态的优秀方案。
然而,鲲鹏目前生产的随身 Wi-Fi 系列产品,大都使用 5G RedCap(Reduced Capability) 这种「低功耗 5G」技术,其极限速率和延迟表现都不如我们日常使用到的 5G,并且在基站覆盖、运营商支持方面,各地区参差不齐。选购该品牌对应产品前需要特别留意。
如果把充电宝形态的随身 Wi-Fi 去掉充电宝功能,外形做得小巧美观一些,那就是现在市面上主流随身 Wi-Fi 的样子了。
中兴的 F50 和 U30Air,配合中兴官方的内置卡,是目前市面上非常具有竞争力而且靠谱的存在。这些设备可以稳定实现较高速率的 5G 连接,并且较为小巧,很适合放在背包或者口袋里揣着出门。加之中兴作为大厂,官方的流量套餐计费透明,没有日限或者其他小把戏,使用起来比起小厂产品更加省心。
作者目前就在使用 U30Air 的双运营商套餐,可以随时切换电信 / 移动网络,在绝大多数时候,信号与 iPhone 12 持平或稍好。体验还是非常不错的。
华为也是随身 Wi-Fi 市场的重要玩家。随行 Wi-Fi 系列搭配与联通(或移动)合作的天际通套餐,拥有物联网卡里一流的 4G 连接质量。
没错,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华为至今没有推出面向普通消费市场的 5G 随身 Wi-Fi。哪怕背靠华为,300Mbps 也已经是上限。虽然目前运营商的资源逐步向 5G 倾斜,4G 连接其实是有劣化趋势的;但在大多数场景下,华为随身 Wi-Fi 的确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网速不敏感的日常需求。
到了更加专业和昂贵的 5G CPE,面向群体更加专业,对连接质量的要求也更高。同时,这类设备的价格上限也自然上探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我们先从贵的讲起。华为、烽火,加上做 CPE 不久的后起之秀鲲鹏无限,三家的旗舰产品,都能立足 1000-2000 价位段。
华为(系)当前的旗舰产品其实是套了一个华为智选 Brovi 的品牌,但鉴于这个品牌也没什么别的产品,而且和华为关系密切,说他是华为外甥子都不为过。据说华为智选的 5G CPE 在连接速率和信号强度方面,都是一众旗舰 CPE 里非常强的存在。特别是上传速率,少有能打过华为的。
据小道消息,华为智选当前这款 5G CPE 已经暂时停产以便为新机型做准备,因此目前电商和二手价格都异常高。如果你此时打算入手,性价比并不算高。
烽火这个品牌可能在其他领域知名度不如华为,但是在通信领域是不容忽视的存在。烽火通信的 5G CPE(一般称「烽火一代」)和 5G CPE Pro(一般称「烽火二代」)都是性能非常强、体验非常好的产品。得益于烽火通信在这一领域的深耕,烽火的 CPE 无论是系统还是 App,功能都是丰富且完善,日常使用的稳定性也丝毫不输华为。
鲲鹏无限相比起前面两位老大哥,就显得有点年轻了。这是一家 2016 年成立的专注于 4G/5G 类无线宽带产品的公司,创始人张利鹏曾经在极路由任职,人称「张导」,也因此积累了来自一群极客玩家的信任。直到现在,鲲鹏无限仍然在不断尝试私域玩法,为忠实用户提供官方大流量卡、折扣价、测试产品等不见于公开平台的「福利」。诚然,如此玩法非常适合本就不大的 CPE 玩家群体,但对于互联网上初次接触该品牌的新用户,则很容易产生「传销」的误解。
鲲鹏无限面向普通消费者的产品中,以 CPE 形态呈现的是 C8 系列。作为主打极客玩家的产品,鲲鹏的 5G CPE 主要卖点在于支持开源系统,也就是软路由群体都不陌生的 Openwrt。
支持 Openwrt 意味着对于极客玩家来说,这台 CPE 承担了不只是路由器的功能,从某种程度上说,也算是省下了另外购置软路由的钱。
作者就在先前购置了一台鲲鹏 C8-668,配合鲲鹏无限在社群中发放的大流量卡,目前配合 Openwrt 系统使用,体验大体良好。就我个人而言,鲲鹏对待消费者的姿态是最低的,这意味着他们更愿意倾听、满足来自社群用户的真实诉求,像是天线皮和流量卡。这个品牌有些营销甚至「真诚」到有些违背商业规律。这在一个技术出身的创始人身上,既合理又可信。
然而,作为 CPE 领域的新玩家,鲲鹏无限当前产品迭代快、系统开发经验不足,产品的散热设计和信号设计都有提升空间。如果你不希望折腾,烽火也许会更加适合你。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个品牌,5G CPE 还有中兴、OPPO 等非常多玩家,限于篇幅,本文不再一一列举。
频段,简单来说就是设备所能接收和发送无线信号的频率范围。不同的运营商、不同的地区,所使用的 5G 频段可能有所差异。如果你的设备不支持当地运营商使用的频段,那么即使有 5G 网络覆盖,你的设备也无法连接。在中国大陆生产的联网设备,支持国内常见频段都不是问题。
但如果你有出境需求,可能需要查询目的地的常用 5G 信号频段。
中国移动
中国广电
不同频段的特性也有所不同:
另外,在基站方面,广电和移动有共建共享的基站,而电信和联通有部分基站共建共享。在选择运营商时,可以参考同阵营的运营商信号。
锁频指的是设备仅连接特定的频段,而忽略其他频段。这意味着设备会优先或仅使用某一频段的网络资源。
锁小区指的是设备仅连接特定的基站小区,而不自动切换到其他更优的基站。这通常用于确保设备始终连接到信号最强的基站。
一般来说,由于信号最强的基站不一定是速率最高的,因此你可以通过逐个尝试的方法,找到最合适的 5G 基站并且锁定。然而,由于运营商可能的「半夜关基站」等操作,锁定基站也可能劣化使用体验。
作者的建议是,除非锁小区有非常显著的速率增益,否则不需要手动锁定基站。
另一个显著影响连接速率,但与信号无关的指标是 QCI。
QCI,全称为「QoS Class Identifier」,中文可以简单理解为「服务质量等级标识」。QCI 数字越小,网络包传输优先级越高。在人多密集场所,基站负载较大的情况下,QCI 优先对于网络连接的增益是非常可观的。
目前绝大多数物联网卡都是 QCI9,也就是最低优先级。但也有一些 QCI6 的物联网卡,使用体验就基本达到普通电话卡的体验水平了。
这篇文章又是筹备周期非常长的一篇。去年 9 月,我刚刚走进大学,推销「校园卡」的摊档打着「新生大礼包」的旗号,占据了校园几乎所有新生聚集的角落。那段时间,有不少朋友来问我「校园卡」和「校园网」是个什么东西,有什么区别。
但非常可惜的是,那会儿的我,还没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当时尽管这篇文章已经开始准备,但我对于电话卡的了解仅限于「在网上有些线下营业厅办不到的套餐,流量很多,但是可能有坑」。
后来,我在 B 站等等平台看到了非常多卖流量卡的 UP 主,从他们集团化运营的背后,逐渐看到了背后的号卡分销平台,看到了不菲的佣金,以及套餐的组合操作。当时这篇文章就已经进入草稿箱,但是我还是觉得不够。
由于我们的校园网只有 30M 的下行速率,大一整一年,我不知道在等待下载完成这件事情上浪费了多少生命。
一年过去,我在无意中进入了鲲鹏无限的社群,了解到了物联卡和 CPE 这个全新的领域。于是,所有知识都连起来了。
5G 真的有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吗?
当然。
5G 对于我们普通人的感知最深的应用,就是让所有人都能随时随地享受宽带级别的高速率互联网连接。
希望你能记得,在家庭宽带进入「万兆时代」的当下,4G 网络的普遍速率,仍只有不到百兆;限速 30M 的校园网,仍然比比皆是。
5G 不是什么虚无缥缈,5G 有潜力成为一条「不带线的宽带」。无论漂泊何处,有网络的地方,就有通往互联网世界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