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劫”富济贫?揭秘节日背后的消费真相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佳节至,本应是家人团聚、共享欢乐的美好时刻,然而如今却有不少人感叹:中秋,似乎成了收割穷人的游戏。越穷越消费,越穷越被割,富人在过节,穷人在渡劫,这几乎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
先来说说富人的狂欢过节。如今的月饼,早已不再是单纯的传统食品,而是披上了消费主义的外衣,变得越来越“贵族化”。鲍鱼月饼、燕窝月饼、鱼翅月饼、松露月饼等层出不穷,价格也是一路飙升。这些昂贵的月饼,买的人基本不吃,吃的人基本不买,成为了富人之间炫耀身份和财富的一种工具。他们为了所谓的牌面和尊贵,不惜花费重金购买这些华而不实的月饼,而实际上,真正吃到嘴里的并不多。
“家人”在这个过程中可是功不可没。他们会担心你觉得原价 59 元三盒的月饼掉价,不够高端大气上档次,于是想方设法帮你砍价到 99 元或 169 元三盒。在他们看来,价格上去了,牌面就来了,心态也就平稳了。富人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还在无形中进一步拉大了与穷人的差距。没钱的越来越没钱,而有钱的则越来越有钱,这无疑是一种残酷的社会现象。
富人哪在乎节不节日的,他们在意的是能不能更富裕,能不能再收割一波劳动力。他们通过营造节日的氛围,刺激消费,让穷人在不知不觉中掏空口袋。而所谓的节日氛围,也在这种过度商业化的操作下,逐渐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和温情。
对于穷人来说,中秋假期简直就是一场渡劫。过节嘛,气氛都烘托到这份上了,不花点钱好像都对不起这个节日。于是,三天的中秋假期,可能七八个人就得花费重金小五百一起搓一顿。可实际上,如果换个思路,我们会发现除了月饼在搞直播价格升级,其他餐饮全都在降级。三盒月饼的钱,足够一家人开开心心在外吃顿大餐,何必非要在月饼上花费巨资呢?
很多人打着为你好的名义,从你兜里拼命掏钱。他们口口声声说为你好,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他们自己好。信任这种东西,一旦被破坏,就真的完了。我们需要时刻保持清醒,记吃记打,长记性。不过,比较悲哀的是,今天过节你不被割,下次你照样也得渡劫。因为在这个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穷人似乎总是处于被动挨宰的地位。
富人则挥舞着镰刀,毫不留情地收割着穷人的财富。观念不除,被割不休。穷人的观念,往往是富人的财富之源。打工人最怕的就是口袋空空,脑袋也空空。思想的贫瘠、认知的矮化比物质的贫穷更可怕。很多穷人轻易地迷失在直播间“兄弟们,放一百体”的诱惑中,没有思考,没有改变,只能上班安心做牛马,假期景区数人头。
一旦富人举起镰刀,穷人就只能无奈地承受被收割的命运。而且,碰上过节这种小打小闹的消费还算是小伤小病,万一碰上买房这样的大物件,那可真是至少一百天起步的伤筋动骨。很多人买房时根本不算经济账,只看到房价上涨的表面现象,而没有考虑到贷款、利息、持有成本等因素。其实,未来绝大部分普通人的绝大部分房子是不可能回本的。
在这个问题上,有两个观念至关重要:房住不炒,房子就是消费品。然而,很多人却被错误的观念所误导,盲目地投身于房地产市场中,最终陷入困境。深度参与这个游戏,本身就说明咱并不甘心。但是,不甘心并不意味着要盲目跟风,而是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选择。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印记,三观不毁,新生不立。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很多传统的观念都需要更新。我们不能让节日和房子成为那些富人消遣、收割我们的工具。我们需要跳出三贷外,不在五险中,以全新的姿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既然要消费,那人就应该以“三活”为宗旨:体验生活,享受生活,为自己而活。我们不能被外界的喧嚣和诱惑所左右,而要坚守自己的内心,追求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毕竟,人,只能活一次,我们要珍惜这宝贵的生命,活出自己的精彩。
中秋本应是团圆、温馨的节日,却成了某些人的消费陷阱。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一方面,是消费主义的过度泛滥,商家为了追求利润,不断制造各种虚假需求和噱头,诱导消费者盲目消费。另一方面,是穷人自身的观念和认知存在问题,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容易被外界所左右。
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消费主义的引导和监管,防止商家过度炒作和虚假宣传。同时,要加强教育,提高消费者的素质和认知水平,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其次,穷人自身也要努力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认知。要学会理性消费,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经济能力来做出决策,而不是盲目跟风。同时,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增加自己的收入来源,从而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
总之,中秋不应该成为收割穷人的游戏,而应该是一个团圆、温馨、快乐的节日。我们要共同努力,改变消费主义的不良影响,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