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误判事件:回顾过去影响中国的代价与损失

发表时间: 2024-10-10 17:58

当今世界,我们中国是国际上有名的航空大国,不但拥有大量各种型号的民用军用飞机,而且技术也十分先进,每年都能接到不少国外的出口贸易订单。

然而,如此盛况的背后也有不少辛酸历史,我们的航空事业起步晚,发展慢,因此在飞机研发上,中国曾经吃过不少苦头。

比如说,上世纪90年代,中国民航就发生过一次让无数航空人心碎落泪的惨案,这就是著名的“运-10下马案”。

本该成为中国民航中坚力量的运-10客机因为一个错误判断,结果惨遭搁置。

此举不但让中国民航业损失了数万亿的代价,更是让运-10客机的总设计师多年无法释怀,抱憾而终。

中国民航梦

从嫦娥登月,到万户飞天,中华民族千百年以来都有一个“飞天梦”。

与群鸟共同翱翔于天际是无数中国人共同的愿景,但受限于科技的落后,中国的古人虽然发明了不少可以短期飞行的小玩意,但载人飞行终究是个虚无缥缈的愿景。

直到近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各种先进的科技产物随之传入了中国,中国人才第一次认识到了真的可以带着人在天空中长期飞行的“铁鸟”——飞机。

中国人渴望拥有自己的飞机,然而独立自主研发飞机谈何容易?

落后的旧中国,在当时甚至连一根铁钉都无法独立生产。

而在那个军阀割据,外敌横行的混乱年代,想要统筹资源研发飞机这种工业时代的科技结晶无异于白日做梦。

因此近代百年历史,我们有的飞机基本都是欧美各国的盟军,在抗日战争期间援助的军备。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下定决心研发属于中国自己的飞机。

此时,一位年轻的天才脱颖而出,成为了刚刚起步的新中国航空事业领头人,他就是著名的总设计师,享誉全国的“航空巨星”马凤山。

在那个百废待兴的艰苦年代,马凤山不负众望,带领无数航空人成功研发了和平401,402等客机,实现了中国飞机从0到1的突破。

正是因为其突出的成绩,中央政府在上世纪70年代选中他当中国第一款自研大型民用运输机的总设计师

而这款飞机就是无数中国民航人的骄傲,同样也是无数民航人心中永远的痛——运-10客机。

运-10之殇

虽然马凤山在接手大型客机项目之前已经积攒了不少研发飞机的经验,但大型长途客机和此前研发的401,401,轰6等小型飞机区别很大。

因此马凤山带领科研团队集思广益,从0开始提出了设计方案和要求标准,最终他们把该项目定名为运-10客机。

经历了10年的辛苦工作,运10项目终于圆满完成。

然而,从1980年运10试飞成功后,欧美西方国家就盯上了运10这款可能会对西方利益造成损失的飞机。

当时,中国投入使用的大型民用客机全部都是从欧美进口的,欧美的航空公司靠出口、维修,每年可以从中国赚取非常可观的收益。

运10一旦投产,中国可能就会停止从欧美进口大型客机,这势必损害欧美航空公司的利益,因此欧美各国集体展开了对运10的打压。

在开发运10客机时,因为中国的技术有限,因此运10使用的飞行引擎是从美国的航空老大——麦道航空公司进口的。

但正是因为使用了麦道的引擎,运10的投产和使用要受到美方的限制。

根据运10的开发协议,美方有权规定运10的飞行区域,为了打压运10的投产,麦道公司要求运10只能在中国境内航行,不允许运10在欧美国家的领空飞行。

而这种限制对于运10这种航程5000公里的大型客机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只在中国境内飞行航程实在是太短,与其使用消耗大,花费高的运10还不如使用其他的小型客机。

除了欧美西方的限制打压之外,我们中国自己当时的日子也不好过,彼时中国正值改革开放,各行各业都需要资金投入。

而运10这种成本极高的大型运输机,如果想要批量生产投入使用,这个花费对当时资金极度紧张的中国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因此一些人认为与其花大价钱自己造,造完了还只能在国内飞,还不如继续进口飞机。

最终,运10项目在成功试飞后因为欧美限制、资金不足等种种因素下马,从此被永久放弃。

航空巨星抱憾而终

运-10被放弃之后,中国只能选择再次和外国航空公司合作。合作方仍然是美国民航业的龙头老大,麦道公司。

作为在民航领域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行业巨头,麦道公司被中国寄予厚望。

我们希望能够以此拓宽中国民航的发展前景,不惜在那个本就资金紧张的时期投入了数十亿资金给麦道公司,以求加深在技术领域的合作与学习。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中国舍弃自研客机,全部押宝国外公司本就是一场“豪赌”,但谁能保证赌局一定稳赢?

中国为和麦道合作不惜斥巨资,但麦道公司却因被曝出致命性的技术缺陷而债务缠身,这个昔日的民航巨头不多时就彻底倒下,最终被美国波音收购。

按理说,波音收购了麦道,就应该一并继承麦道的债务和契约,但波音却断然拒绝了一切麦道和中方合作的项目,此前中国投资的数十亿宝贵资金也彻底成为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对于马凤山总设计师来说,运10下马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但在改革开放这个关键时期,马凤山也只能顾全大局,同意放弃运10。

彼时中国的力量还是太弱小了,无法和欧美发达国家对抗。

但运10毕竟是马凤山的得意之作,即使他遵从国家的安排,心里也一直对运10保有执念,多年以来一直试图说服上级部门,吸引投资,重新把运10投入生产。

可惜的是直到马凤山总设计师病危临终,这个想法也没能实现。

最终,这位“航空巨星”带着无尽的遗憾和不甘离世。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运10”是这样夭折的……》高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