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随着互联网的流量逐渐冷却,曾经引领潮流的网红们也进入了“消失期”。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伴随着网络生态的剧变,网红们的命运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个曾经在镜头前活跃的网红,背后都有无数个追求流量的故事,也有一个个悄无声息的消失。
早在2019年,祁天道这一名红极一时的网红便因诈骗案件被判刑,曾拥有超过4000万粉丝的他在短短数月内从顶峰跌入谷底。出狱后的祁天道试图重拾名气,但他显然无法重新吸引观众的目光。在他的后继者张庆杨身上,或许能看到一些流量世界的兴衰轨迹。
张庆杨,在短短一年内通过“绝望周末”系列视频迅速积累粉丝,达到4000万。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他的粉丝数量并未持续增长,反而在2022年开始了显著下降。尽管张庆杨依旧是全网首位粉丝数突破1亿的素人网红,但在这个流量快速变动的时代,谁也无法确保自己始终站在流量的最前沿。
2024年,猫一杯这一名短视频创作者迅速蹿红。她发布的视频《秦朗寒假作业丢失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网友们纷纷参与到“寻找秦朗”的行动中,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媒体调查发现,“秦朗”是完全虚构的角色,整个事件只是为了博取眼球而制造的虚假信息。
猫一杯的道歉并没有获得宽恕,她的号被封禁,粉丝的信任瞬间崩塌。这个事件揭示了流量的脆弱性,短短一场“虚构”的网络风波,便让一位曾经风头无二的网红迅速走向消失。
高君雨是另一位因虚假故事而崩塌的网红。高君雨7岁时凭借一则点读机广告而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广告中的那几句台词——“哪里不会点哪里,so easy,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几乎成了每个人耳边的回响。
那时,高君雨的形象也成为了无数人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长大后,她不负众望,成功考入中国传媒大学,似乎一切都朝着美好的未来发展。
然而,今年2月,她突然在社交平台上透露自己患上了罕见的脑瘤,并称因保研压力熬夜过度导致身体出问题。当时,她发布了剃光头后的照片,赢得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和支持,甚至有网友捐款帮助她。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网友们开始发现一些异常。高君雨发布的手术相关视频和照片中,许多细节开始与她所描述的病情发生了矛盾。首先,视频中显示的场景和她所在的医院的情况并不吻合。视频中的人物穿着短袖,而现实中医院里的医护人员则穿着冬衣;窗外的景色也显示出郁郁葱葱的春意,而事实上那时正是寒冷的冬天。
更为关键的是,网友通过技术手段发现她发布视频的IP地址与医院的地理位置不符,这意味着她并不在医院接受治疗。这些疑点引发了网友们的质疑,也让原本同情她的人群迅速转变为愤怒。
经调查证实,高君雨的社交账号视频拍摄时间为2023年9月,而视频却在2024年2月才被剪辑发布。这一时间上的造假,让她通过虚假的手术进程吸引了大量流量,但也同时失去了网友的信任。曾经的“点读机女孩”虽然赢得了关注,却也因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此时,高君雨的母亲站出来为女儿道歉,表示她确实生了一场大病,但社交平台的内容并非由她亲自发布,而是由签约的公司负责管理。她解释说,家人由于繁忙未能及时关注社交媒体的更新。
然而,这样的解释并没有获得网友的认可。因为在此期间,网友们已经为高君雨捐赠了大额款项,而她的母亲此时却表示全然不知,显得十分牵强。更有高君雨的同学和老师证实,手术的事情发生在去年夏天,且当时已经进行过相关的募捐。明明可以真实分享她的病程,为什么要造假?
在被曝光后,媒体纷纷评论,人民网也发文指出,高君雨的行为已经触及了欺诈和造假的底线。网友们表示愤怒和失望,指责她和背后的团队利用人们的善良换取流量,给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带来了巨大的信任危机。
回顾高君雨的成长历程,虽然她曾因高考成绩被质疑,但她通过努力克服了这些质疑,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在大学期间,她为了争取保研名额,曾经为了学习熬夜过度,身体的健康也因此受到了影响。这本来是一段励志的故事,但她却用虚假和不道德的手段扭曲了这一切。
她曾在多个社交平台上发布自己患有脑癌的视频,并通过这一故事获得了大量的粉丝和支持。然而,随着网友对她故事的深挖,发现她的手术视频和病历时间线并不吻合,甚至有造假嫌疑。原本引发广泛同情的“癌症故事”,最终成为她流量崩塌的导火索。
除了单纯的虚假故事,短剧的兴起也给网红们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管云鹏便是因为出演网文短剧《最强赘婿》而成为流量明星。然而,这一剧集的走红也让管云鹏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方面,流量带来了新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加剧了他与粉丝的割裂——短剧的剧集更新过快、剧情过于浅薄,导致观众对剧集失去兴趣。
类似的情形也发生在王志欣身上。
短剧界的“一姐”七颗猩猩,因其在短视频平台的超高人气,迅速蹿红并成为行业新宠。凭借《重生之我在霸总短剧里当保姆》一剧,她成功塑造了“王妈”这一打工人角色,成了众多网友心中的“嘴替”,用接地气的台词和夸张的表现力吸引了无数打工人的共鸣,成为新一代流量的代表。
然而,就在她的作品热度飙升,成为观众眼中的流量担当时,突如其来的“塌房危机”让她迅速跌入舆论的漩涡。让网友们愤怒的,并非是她的作品质量有所下降,而是在她成功塑造打工人形象后,公开发布的招聘信息彻底撕开了她的“打工人”人设。
七颗猩猩所在公司公开招聘的条件引发轩然大波,公司开出的薪资条件令人瞠目——4000元起薪,周末双休。
但是却要求应聘者承担多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包括运营管理、脚本撰写、剪辑、商务对接等工作,简直是多重任务叠加。
网友纷纷表示,这种待遇简直和她塑造的“王妈”形象背道而驰。因为,在剧中,王妈是一位可怜的打工人,替观众演出了那些被工作压榨的日常。却没想到,这个形象的背后,居然是一家公司对员工的“剥削”。
许多人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王妈凭借“打工人”的形象一跃成名,站上了流量的顶端,而她背后的公司却以这种近乎“恶性压榨”的方式招聘,形象与现实的反差,让网友们彻底反感。这种情形令很多人意识到,自己曾经信任的“打工人英雄”,可能根本没感同身受过打工的艰辛。
更让人气愤的是,王妈的形象反转并非个别现象,早在她的爆红初期,就曾因为过度迎合观众的情感需求而被塑造成“草根逆袭”的典型。她在校园时代靠拍段子赚取了第一桶金,成为名副其实的“财务自由”代表。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她从一个普通大学生成长为拥有千万粉丝的顶流网红,背后依靠的正是她精心包装的“努力逆袭”人设。
然而,站在成功巅峰的王志欣,似乎忘记了自己出道时的初衷。在剧集剧情中,曾经的“打工人”王妈摇身一变,成为了霸总的“玛丽苏”女主,演绎起了一个全然不同的“高贵女仆”形象。这一转变让许多粉丝感到失望,网友们纷纷表示,自己曾经的“知己”如今已经变成了空洞的“标签”,而这些转变和形象冲突,却让她的形象塌房变得不可避免。
剧集剧情的失衡与身份错位暴露了她背后的团队管理问题,尤其是当她面对招聘问题时,王妈却表现得毫无自知之明,声称舆论危机是同行恶意竞争的结果。她的言论让网友愈加感到失望,认为一个曾经号称为打工人代言人、并成功吸引无数人支持的网红,居然背离了初心,成了另一个压榨员工的“老板”。
网友的怒气并不仅仅源于公司招聘的条件,而是在于这一切揭示出网红行业背后“成功=压榨”的潜规则。在互联网时代,打工人这个群体的情感被精准捕捉,深得观众的喜爱,但当这些形象背后的创作者忽视现实中的不公,甚至成为加剧不公的推手时,他们的人设就会出现裂痕,最终面临“塌房”的危机。
而这种反差,正是网红的最大危险:他们的成功依赖于“精心塑造”的形象,但一旦形象的基础崩塌,背后掩藏的无奈与真相也会一并暴露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网红能否继续维持人设的真实感和情感连接,将成为他们生死存亡的关键。
也许,网络世界并非总是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网红们的“成功”,也许正是他们与普通劳动者之间看似不可逾越的鸿沟的另一面。
网红医生“老陶有话说”,名叫陶某,因在抖音平台发布了一系列声称自己在手术室“救死扶伤”的视频而一度火遍全网,拥有140万粉丝。然而,随着平台加强监管,陶某的造假行为终究被揭露,抖音最终对其账号实施了永久封禁。至此,这位一度被粉丝奉为“英雄医生”的网红,在虚拟世界的光环破灭。
陶某通过自编自导的一系列戏剧性手术室视频,迅速吸引了大量关注。视频中,他时常讲述一些引人入胜的“急救故事”:比如某位病人在喝酒、聚会后突发脑血管爆裂,经抢救仍未脱离险境;又如一名女子因误食农药被紧急救治,场面充满了戏剧性冲突。
这些视频看似充满人性化的救援细节,实际上完全是虚构的剧情,而陶某将其包装成“真实故事”,意图吸引观众并迅速积累流量。虽然在剧集的世界里,虚构与现实的界限往往模糊,但在互联网这个信息时代,真实与虚构的界限却极其重要。陶某无视这一点,最终使得自己的行为被网民广泛质疑,进而被揭露为虚假宣传。
除了虚假手术室剧本,陶某还曾发表一些医学上的荒谬言论,甚至大肆宣传错误的医学观点。他曾说“体检会让人发现病”,并且称“女性接种HPV疫苗会导致生育率下降”,这些言论不仅不负责任,还严重误导了公众,尤其是在健康问题上。
平台对此反应迅速,在调查之后证实陶某所发布的视频确实为自己“自编自导”,并不真实。安徽某整形机构的负责人也确认,陶某并未参与视频中的急救操作,所有情节都是为了吸引流量而精心策划的虚假内容。
陶某最终被抖音平台无限期封禁,并且这一事件被作为反面案例公示。面对舆论的强烈反弹,陶某也不得不出面回应,他解释称自己发布这些虚假视频的初衷,是希望让大家珍爱生命,珍爱家庭,但这显然无法改变他已犯下的错误。
当他从“英雄医生”变为“流量造假者”,他也深刻体会到,虚假内容的代价是巨大的,尤其是在流量至上的互联网时代,虚假与真实往往一线之隔。虽然他解释了自己的动机,但这并不足以抚平观众对他的失望与愤怒。
如今,2024年已经进入尾声,网红们的命运却越来越充满变数。随着流量的剧烈波动,越来越多的网红面临着“塌房”与“消失”的风险。对于大多数网红来说,虚假的人设可能曾经让他们迅速崛起,但一旦跌入舆论的漩涡,便会迅速失去支持。
流量世界的法则变得愈加残酷。曾经的明星效应如今已不再可靠,虚假与真实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观众对网红的关注也变得越来越浮躁。或许,网红的未来并非仅仅是流量的堆积,而是更深层次的内容与情感连接。只有真正能够与粉丝建立信任与情感联系的人,才能在这一场流量的博弈中存活下来。
追求流量的过程中,良心与道德不能被忽视,平台的监管也在不断加强。网红的身份变得愈加复杂,既要维持公众形象,又要应对舆论压力。也许今天的流量红利会带来成功,但明日的曝光与封禁,却可能让这些网红一夜之间“凉凉”。
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我们或许该重新审视,真实与虚构的界限到底在哪里,互联网生态的未来将走向何方?
对于以上这几位陨落的网红,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