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热爱表达的你#
首发头条平台,抄袭搬运必究!
(有看到抄袭搬运的读者朋友也请帮忙举报一下,首发和原创标签只有在头条平台。感激不尽!)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2614篇原创文章
2024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国内经济环境中,出现了两个比较耐人寻味的企业动向。
第一个,是富士康的回归:
7月下旬,富士康宣布将在河南郑州投资10亿元人民币,建设新事业总部大楼,扩大供应链条,吸引更多订单。与此同时,富士康在中国内地也进入招聘旺季。
亦有媒体消息指出,iPhone 16系列仍然要在内地组装。根据相关资料,富士康对河南经济具有重大意义,去年富士康郑州工厂所在的新郑综保区进出口额达到近4073亿元人民币,占河南省进出口总值的一半。
在富士康宣布重返河南的同时,一场规模空前的招聘行动也随之展开。短短两周时间内,富士康就招募了5万名新员工,以满足即将推出的iPhone 16生产需求。
这个消息,被国内很多赢麻党炒作了很多内容,大致意思就是把富士康回归这件事,看作是中国的里程碑式的一次胜利。
但是第二个,就不太妙了,8月27日IBM关闭中国研发部门,涉及员工数量超过1000人,包括一线经理、二线经理都要被裁。
IBM此次关闭的研发部门包括IBM中国开发中心(CDL)和IBM中国系统中心(CSL)两条业务线,主要负责研发和测试。
此前IBM在中国曾拥有包括IBM中国研究院(CRL)、IBM中国开发实验室(CDL)和系统实验室(CSL)等多个研发部门。在2021年1月,IBM中国研究院被全面关闭。
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大连等全国各地的研发和测试岗位员工权限均被收回。
尽管之前有诸多裁员方面的传闻铺垫,但此次IBM中国区研发体系的调整,来得可谓突然。
IBM的这次撤退,对应的信号,就不太理想了。
富士康的回归,还有IBM的出走,这两个最新的企业动向,或许,并没有表面上一些分析看到的那么简单,甚至对于这两个事件的分析观点,单独分开来看,互联网上对应的一些分析,都是自相矛盾的。
所以,这两个动向,所折射出来的一些关键本质,趋势信号和博弈现实,是值得重视和关注的。
这篇文章,将基于对富士康和IBM这两家具有重要经济影响力的代表企业,最新在中国国内截然不同的选择动向详细梳理,结合现实,从敬畏常识,尊重规律的角度,深入挖掘两个动向背后深层次的因果逻辑和行动考量,并对后续,透过这两个动向折射出来的趋势信号和现实变化,进行一次有深度,有态度,有依有据的专题讨论和分析研究。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8月26日上午10点半,IBM中国举行了一场只有3分钟的全员会。IBM全球企业系统开发部副总裁Jack Hergenrother在会上宣布,IBM基础设施决定撤出IBM中国系统中心(CSL)与IBM中国开发中心(CDL)两个业务在中国的所有研发工作,将实验室转移到海外其他的IBM基础设施基地。
Jack Hergenrother表示,这是IBM作出的一个“艰难的决定”,原因在于近年来,中国的基础设施业务有所下滑,而IBM根据市场机会将业务转移到更接近客户的其他国家。
这一次的裁员,非常突然,因为就在8月22日举行的中国企业级AI论坛上,IBM亚太区总经理Hans Dekkers还在重申对中国市场的信心,表示:“今年是IBM进入中国市场的第40年。我们希望在未来的4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里,继续扎根中国。”
三天后IBM就发布通知,将彻底关闭中国研发部门,所涉业务线主要有两条,一个是IBM中国开发中心(CDL),另一个是IBM中国系统中心(CSL),主要负责研发和测试,员工数量超过1000人。IBM中国在在给媒体的一份声明中称:“IBM会根据需要调整运营,为客户提供最佳服务,这些变化不会影响我们为大中华区客户提供支持的能力。”
IBM这一次和微软裁撤中国研发中心时一模一样,一边各种吹捧说中国人喜欢听的好听话,一边毫不犹豫地裁撤在中国的研发业务,并且将相关业务主要搬到印度,部分更核心业务搬回美国,这些美资巨头们的路数如出一辙。
IBM中国研究院扎根在中国已经超过25年历史,也诞生了诸多成果,比如著名人工智能程序“沃森”(Watson),所以大家对IBM突然撤出中国感到很突然。
其实这事是有迹可循的,IBM现任CEO是印度人Arvind Krishna,他在2020年上任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多轮裁员。
在大搞裁员的同时,Arvind Krishna又做出了印度人很喜欢做的事情——搞裙带关系、照顾印度人,根据招聘网站信息,IBM不断在印度增加岗位,所以才有咨询中国员工是否愿意去印度的一幕。
基于这个背景,就有很多分析和观点,将IBM的离开,和IBM印度高官进行了关联。
实际上,这事没有那么简单,IBM也好,微软也好,这个级别的跨国公司,CEO也只是高级打工人而已,当然为自己的国家有一些政策倾斜和利益照顾太正常了,就问问在国外有没有中国人能做到这个级别,做到以后会不会引导一些利益向自己祖国就是了。
人之常情,无可厚非,IBM从中国的撤退以及大规模裁员,印度高官最多也就是顺势而为,推波助澜的作用,真正的决定权,还是要看IBM背后的主导资本。
这次事件的突然性和决绝的方式,令无数人感到震惊。一夜之间,曾为IBM中国研发部门奉献青春和才智的数千名员工被裁,毫无预兆,也没有一丝缓冲。正如有员工所说,“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了IBM员工们的头上。”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就这样结束了这些人的职业生涯,也宣告了IBM中国40年研发历史的终结。
当下靴子落地,但是意义很重要:
中国曾是IBM在美国本土以外业务架构最完善的市场。
此次研发部门的关闭是IBM在中国40年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毫无疑问,这不仅仅是一个公司退出的故事,更是全球经济、政治与科技力量交织下的深刻变革。
IBM的离去或许是一个信号,提醒世界重新审视中国科技行业在全球竞争中的定位,以及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前景。
后疫情时代,富士康曾加速将产能撤离中国,转移至印度、东南亚等地,一度引发国人焦虑: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江湖地位,可能就此不保?
如今一连串“回暖”的信号,实在耐人寻味。
网友惊叹,“富士康太牛了,一下子解决5万人就业。”
观望中的香港媒体也评论道,“富士康‘回归’中国内地。”
7月22日,河南省政府与富士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富士康重新斥资10亿,建设建设新事业总部大楼,承载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板块。
8月初,临近iPhone 16新机发布,富士康在河南大肆招工。仅仅2周时间,郑州富士康就招工5万人,并且用工需求仍在持续扩大中。
与此对应的,是普工的最高时薪已经涨到了25元,再加上加班费,刨除社保,每个月到手超7000元。而且,制造车间呆满3个月后,还能再得到7500元奖金,前三个月月薪平均近万元。
这已经远远超过了新铁人三项 网约车、外卖、快递的收入,吸引了新员工大批量的入职。
续富士康逐渐将产能转移至越南及印度之后,富士康正猛回头式的加码投资令人震惊。因为没有什么比真金白银更能代表富士康对大陆以及河南的重视。
富士康的突然回头,河南“希望富士康坚定投资河南信心”的喊话,似乎意味着,“富士康和苹果‘回来了’”。
互联网上,“富士康回归郑州、新增投资10个亿建总部大楼、将部分产能从印度转回大陆”的消息让人心潮澎湃。
但实际上,这只是地缘政治形势变化,导致全球供应链变化的一个插曲。
郭台铭本人,也一直强调,“富士康赏大陆饭吃”,是一个逐利的嚣张台商。
甚至威胁“我不怕被没收财产,为了阻止大陆统一台湾,我可以牺牲自己的全部财产!”
在郭台铭眼里,只有利益,不讲感情。
实际上,不是富士康赏饭给大陆人吃,是大陆发展红利成就了富士康和郭台铭。
从在商言商的角度理性去看:
富士康选择回大陆、回河南,更多的是基于廉价的劳动力、较高的组织度、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而产业转型、经济阵痛,就业率下滑,中国还有大量的普通人需要就业,大量的低收入家庭需要哺育,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现实。
简单来说,和美国以及印度的斗智斗勇一地鸡毛不一样,富士康在中国,是拿着真金白银优惠和具备持续赚钱的确定性的。
按说富士康和河南省的合作,算是完美的共赢。
但实际上,富士康落地河南的过程,充满着河南卑微、谦逊的招商。
2010年富士康在与河南的谈判中,提出了三个条件,加一堆优惠政策。
第一条件,就是免费厂房。7月5日公司注册,8月2日就要投产,不足一个月时间建设10万平米厂房,以及2万人的宿舍建设。
建厂的钱,直接从郑州给富士康的15亿美元建厂补贴中支出,不用富士康掏一分。
第二个是土地,无偿提供10平方公里的土地。有耕地红线绑着,土地在河南是很敏感的事情;11.7平方公里的龙子湖大学城殷鉴不远,副省长、市长、副市长等一干人等均受到了党政处分,一下子10万平方公里,让郑州市乃至河南省,压力很大。
第三个是人,凑够10万人。富士康虽然披着科技企业的名头,实际上也就是个制造车间,干着廉价劳动力的活。
除了厂房、地、人,河南还给了富士康大批的优惠政策。
比如郑州航空港保税区政策,富士康在货物流入等环节免税或者退税,并在货物的进出和外汇等方面极为有利;
比如投产后五免五减半,意思是前5年内免征企业税和增值税,后5年两税减半;
比如内迁运费补贴,河南给了专项财政补贴,出口1美元,补贴4毛钱……
也许,河南提供的这种“政治待遇”和优惠政策,才是郭台铭选择河南的真正原因。
但富士康终归是个代工企业,金主爸爸苹果必须拥护美国式的政治正确,要把苹果的生产线和供应链移到印度去,于是就有了富士康和印度斗智斗勇,进度持续停摆的故事。
2017年,富士康决定在美国威斯康辛州建工厂,预计要投资100亿美元;
2018年,富士康宣布要在印度建苹果手机代工厂;此外,越南、墨西哥、巴西等地也成为了富士康的建厂目的地。
结果都没有什么实质性推进,这个过程中,就算狡诈精明,精于算计,长期夹缝生存的台商,也没捞到什么好处。
富士康的“撤退”是苹果供应链外迁的缩影。
这几年,在大国博弈的影响下,苹果产业链试图摆脱对中国大陆的依赖,迁往成本更低的新兴市场国家。
只不过,没有什么核心技术,本质就是代工厂的富士康,离开了中国,就玩不转了,或者说,盈利的安全和确定性,就没有了。
历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迁移,都有其产业规律。
劳动密集型产业,必然向那些人力成本更低、政策更优惠的地方迁移。
除了河南,谁还能保姆式的服务一样,让富士康安心生产;
哪里还有这么大体量的工人,为了工厂的订单,而牺牲掉自己的爱好、生活甚至身体?
富士康离不开中国强大的制造产业链,而我们也需要富士康创造海量的就业。
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短期内难以改变。
但是客观来说,富士康的回归,更多的是现实利益和盈利确定性的考量,各取所需而已。
富士康“选择回归”和IBM“突然撤退”,两个动向,颇有背道而驰的意味,但是实际上,有一条共同的主线,是可以将这两个动向联系起来的:
IBM的撤离裁员,意味着中美之间的经济与科技联系又断了一股细流,又脱了一个小钩,或者更具体地说又有1000位研发工程师或者需要到印度班加罗尔上班,或者需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找工作就够了。
更重要的,近年来,外资企业逐步撤出中国市场的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
IBM的退出并非孤立事件,事实上,它是近年来一系列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进行战略调整的缩影。
除了IBM,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也在不同程度上缩减了在中国的业务,这一趋势表现足以引人深思。
前几年开始,已经陆续有上海美满电子、西安美光裁撤中国研发团队等案例,但2024年这个趋势在加速。越来越的外资撤离中国,担心中美之间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现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不知道能持续多久,相互投鼠忌器只是中间态。
营商环境是天,一旦变了天,再大的公司都一样,所有努力都是无根之木。
除了科技巨头,其他行业的外资企业也在逐步撤出或缩减在中国的业务。例如,宜家和麦德龙等零售巨头也开始重新审视其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宜家于2021年关闭了其在中国的部分门店,而麦德龙则将其中国业务的多数股权出售给了本土企业。
这些企业的撤出或业务调整,背后是对中国市场复杂性和挑战的深刻认识。
外资企业从中国撤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因素的考量,也有政策环境的影响。在经济层面,中国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本土企业的崛起对外资企业形成了巨大的市场压力。此外,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贸易环境的变化也促使外资企业重新评估其在中国的业务布局。
而富士康在中国以外的国家和经济体屡战屡败,处处吃瘪,只有回到中国这个发家之地才有盈利发展的确定性,其实也折射了和IBM撤离类似的底层逻辑。
富士康这个企业比较特殊,台湾企业的背景对于中国而言,就好比是叛逆的儿子回家里打工,明里暗里总是少不了实质性的补助和照顾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富士康出去以后就没人惯着了吧?
台企在中国,讲市场化,那去美国印度,怎么就讲不通了?
不是爹妈的照顾,还真以为自己不得了了?
现实最能教做人了,世界转了一圈,富士康和郭台铭想要继续做大做强,安心赚钱,回中国是唯一的选择。
两个动向结合起来看,其实折射出了当下全球地缘和博弈因素共同作用的背景下,产业,贸易维度的暗流涌动。
总的来看,嗅觉灵敏,处于认知高位的产业资本,企业资本,正在中美博弈的夹缝中,体现出越来越多,以及明显地防守和站队逻辑。这是非常明显地保存实力,规避可能风险地选择信号。
当下越来越多的动向和信号,其实都在指向中美之间过去那种紧密的合作关系很难回到过去了,同时也预示着G2模式的破裂。
G2模式,即美国在前沿做一些突破式创新,然后通过中国的大市场和大制造业体系,快速地、低成本地商业化。在这个过程中,全世界都是受益的。
美国的公司在中国赚了很多钱,典型代表是苹果,赚钱以后就有更多资源投入研发和创新,维持其技术前沿优势。
中国也是受益的,因为制造和设计实际上很难分开。
G2模式破裂只会导致全球科技的发展走向两极,全球的科技树直接分叉。
One World,Two System - 一个世界,两个体系。即中美各自发展自己的科技体系和技术生态体系,美国和欧洲可能形成经济,科技,技术生态体系,中国和亚非拉形成同样体系。而处于中间派的骑墙派国家,就是中美拉拢的关键盟友。比如在俄罗斯访华之前,拜访欧洲的法国、塞尔维亚和匈牙利等欧盟强国。
这个趋势判断之下,产业和资本的站位和选择,就至关重要了。
有些事实,需要看清:
一方面,对富士康来说,将低端产能向印度等地转移,或许已是长期趋势。
近日,财富中文网分析指出,此次富士康产能回迁是为了保障iPhone 16系列的平稳出货,这充分肯定了中国代工厂的能力和价值,另一方面,这也是给印度方面更多的时间做准备,以便在将来承接更多的产能。
8月17日,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宣布,2025年将加大对印度的投资。
另一方面,美股目前市值最高的20家外资巨头,只有沃尔玛和埃克森美孚在中国市场加大投资。
其余的18家,4家(摩根大通、联合健康、维萨、万事达)从来没来过中国或占比极小。
14家(占比70%)正在缩减中国业务占比,原因来自5个方面——
原因或许是多种多样的,但高达70%的外资企业正在缩减中国业务占比,也确实是个严峻的问题。
接下来,对于我们的祖国中国而言,如何吸引外来长期资本(企业和产业资本是典型代表),以及在博弈背景下持续强大自己的系统和产业,注定成为一个决定大国博弈走向和结局的关键课题。
对于中国和所有中国而言,这些动向能够给出最大的警示和启发,其实并不复杂:
放弃幻想,抱团取暖。
中美都放弃了对对方的幻想。
因为在遏制中国科技进步发展上,美国精英阶层已经形成高度共识,而且他们评估只要中国还在目前西方主导的这个全球化的体系内,美国是不可能通过公平竞争赢得胜利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择手段的将中国踢出去。
而中国巨大的市场体量,规模经济的优势,完全可以自己重新搭建一套科技和金融体系。
要清醒的看到,这一轮盘桓于中美之间的科技冷战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塔西佗陷阱的威力,正在越来越多的走进现实,开始发威,对于决定中美未来国运的这一轮世纪博弈,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应该建立充分认知和相应的准备。
以上,就是对2024年下半年,IBM和富士康在国内的最新动向,进行的一次专题梳理和分析讨论内容,和各位头条的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