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拓斯达股价创造历史新高,收盘价格达33.26元/股,当日大涨12.75%。也就在同一天,拓斯达发布公告称,人形机器人相关业务暂未产生实际收入,后续可能面临诸多变化,经营情况存在不确定性。
靠注塑机起家的拓斯达,已经进入机器人“俱乐部”,其与华为的合作更是备受关注,为求全力押注机器人,公司还大幅削减其他业务条线。选择主动“换挡”的拓斯达能否如愿?
主动“换挡”
股价高涨的背后,拓斯达的业绩数据并不乐观。从三季报来看,公司营业收入22.35亿元,同比减少30.96%;归母净利润902.37万元,同比减少92.99%。若从单季度利润看,拓斯达在三季度利润亏损2678万元,同比下滑超过160%。
拓斯达早在2007年就已成立,最初售卖、生产注塑机,此后涉足数控机床,经过技术积累,如今成为机器人概念股中一员。从2024年中报看,公司的业务可概括为四大类,其中最重要的是工业机器人,期间营收超过3亿元;“基石”业务注塑机排名第二,营收约2.3亿元;此外还有数控机床和智能能源管理系统,营收规模大致在8000万—1亿元。
对于利润下滑,拓斯达也给出了解释。公司方面表示,收入下降主要因为公司主动收缩项目类业务,其中“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收缩约43%,“自动化应用系统”收缩约26%。利润表现不佳主要因“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盈利下降。在拓斯达大刀阔斧的改革下,智能能源系统相关业务在三季度中,收入同比下降接近90%。
解释之余,拓斯达也给市场服下“定心丸”。公司表示,机器人业务态势向好,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8.91%,毛利率同比增加5.17%,尤其是多关节工业机器人,收入同比增长超过67%。
注塑机作为公司老牌业务,受市场周期影响,表现也不错。公司注塑机业务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9.23%,主要因下游客户补充库存,且海外需求增长,行业整体景气度有所提升,致使销售回暖。
虽然都是公司旗下业务,但因为全力押宝机器人,拓斯达不得不“厚此薄彼”。尽管“智能能源管理系统业务”看起来像累赘,但实际上,这也是拓斯达的“亲儿子”。拓斯达在2017年开设了该板块,其也曾是业绩的重要支撑。该板块主要是提供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监测工厂水、电、燃气各类能源消耗情况,提升利用效率。
接下来,拓斯达还要继续优化业务结构。公司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持续调整业务结构,聚焦产品,收缩项目,未来随着智能能源相关业务占比进一步降低,公司业务将会进一步优化。
背靠华为
拓斯达之所以在机器人上高歌猛进,主要还是搭上了华为这棵“大树”。而华为也在传统业务之外,瞄向机器人这个未来产业,尤其当国内的机器人产业链已成气候,华为不会不落子。
就在9月下旬,华为正式启动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该中心是与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宝安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创的,旨在推动具身智能在产线上解决更多难题。华为之前已联合多类机器人厂商伙伴,探索实现具身智能“大—小模型结合”方案。
拓斯达就是华为的合作伙伴之一,此外乐聚机器人、智元机器人、宇树机器人等一批业内新星也加入华为的阵营。
华为在机器人领域并非“试水”,而是十分认真。智能汽车在华为版图中愈发重要,对于问界的宣传也在肉眼可见地加码。与其他汽车品牌一样,华为也不想在机器人方面落后。如今比亚迪、奇瑞都已布局人形机器人,而小鹏机器人Iron在今年正式亮相,整体采用仿人结构设计,身高178厘米,体重70公斤,搭载AI功能,已经可以进入工厂拧螺丝。
目前拓斯达的机器人已经运用在3C数码生产之中。比如其今年新推出的一款四轴机器人,就可以应用于汽车、新能源、3C等行业。华为手机里也隐隐有拓斯达的身影。实际上早在华为之前,拓斯达作为“果链”企业,已经在数码产品生产中占据了较重要地位。
拓斯达在半年报中提到,招工难、用工难持续困扰着生产企业,为此工厂大规模普及自动化应用,在此趋势下,公司自动化应用方案在手机、智能穿戴、平板电脑等3C行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从客户方面看,富士康、立讯精密、华勤技术、歌尔股份、闻泰科技等赫然在列,这也从侧面说明,拓斯达与数码产品牢牢绑定。拓斯达把这些大客户作为“根据地”,并表示将持续在重点潜在客户、优质客户上挖掘订单,进行精准营销。
压力何来
虽然背靠大树,但由于竞争者众多,拓斯达的压力也不小。这也能解释其为何急于砍掉支线业务,在机器人业务上全力以赴。
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在AI大模型出现之后,人形机器人相关企业也如雨后春笋。人形机器人在应用场景上要有通用性,不能只在单一场景下完成任务,比如拧螺丝的就拧螺丝,扫地的只扫地。而通用性更是产业的难关,大模型的出现让机器人有了深度学习能力,使其有了更聪明的大脑,所以人形机器人重新火热起来。
一众同行的存在让华为和拓斯达感到压力。除了优必选、智元机器人等机器人公司外,还有小米、小鹏这样“跨界”而来的对手。
从成果上看,优必选不仅开发出Walker这个国内首个商业化双足真人尺寸机器人,在应用落地方面,也和一汽大众、一汽奥迪、比亚迪、富士康等积极合作。而小米的人形机器人CyberOne,具有深度视觉模组和AI交互算法,三维空间感知能力突出,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如今人形机器人虽然品牌众多,但之所以还没真正走进人们生活,只因技术上仍有难点。比如算力的制约,人形机器人很难全天候实时响应命令,即便响应命令,动作也较为迟缓,其“大脑”还有待完善之处。
目前,拓斯达正是在此处下功夫。拓斯达新设立了子公司矩阵智控,专注于通用机器人“感、算、控”一体化高性能运动控制平台研发。
拓斯达认为,运动控制平台在具身机器人中,起到了“小脑及脊椎”的连接作用,而矩阵智控的研发,可实现硬件跨平台部署,以适应不同的AI算力要求,作为运动控制物理引擎接入AI仿真系统。
具身机器人研发道阻且长,投资者关注的是,主动“换挡”的拓斯达,在未来能否和华为一起繁荣,利润下滑之时,其又能否顶住研发成本压力?一切问题还有待揭晓。
北京商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拓斯达,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 王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