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科技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困境: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

发表时间: 2024-10-05 18:09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我们身边的韩国产品正在肉眼可见的减少。

一直傲娇的韩媒去年还总结还说韩国领先中国1.5年左右,如今也不得不承认:除半导体外,中国已全面超越韩国。

这背后另一个令韩国人焦虑的事实是,韩国的产品,在中国卖不动了。

自从32年前我国和韩国建交以来,除了第一年我国对韩国出现了10亿美元的顺差之外,其余31年一直是韩国对我国的顺差。

一个重要信号是,韩国卖到中国的家电数码汽车产品等科技产品,在中国市场全面败退。

曾经以三星和LG为代表的家电和电子产品在国内占据了重要份额,三星的手机和电脑、LG的冰箱电视洗衣机都是卖场里显眼的位置,2006年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上的占有率高达16%,如今三星和LG几乎难觅踪迹。

以现代和起亚为代表的韩系汽车在经历了短暂辉煌后,便断崖式的衰败。2013年北京现代是中国市场第四大车企,到了2017年在华市场份额不足2%,现在一年都卖不了几台。


这背后是什么原因?

首先是中国产品技术升级,对韩系产品进行了平替。

从汽车市场来看,8月份中国市场中系最高(67%)、德系次之(13.8%)、日系第三(10.2%)、美国品牌,5.8%;韩国品牌,1.6%。现在韩国车已经苟延残喘了,主流群体基本不会选择。

韩国媒体总结了两大方面:一种是,韩国说他们研发人员工作时间少,创新缓慢,比如电动车比中国晚3-4年。另一方面是韩国说他们一些创新应用审批冗长,比如中国无人驾驶已经在试点L3/L4,韩国还是L1/2。

当然这些原因都存在,但核心问题在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产业链带动的产品体验、智能化升级以及操控、设计层面全面超越了韩系车。电机、电控与电池技术,中国新能源车领先全球,更是韩系车所不能及,即便从零部件来看,闪存,是长江存储的层数最高;在AI芯片,在移动处理器和PC处理器、服务器处理器,韩国很多都不如中国的,甚至没有,车用芯片韩国也不如中国。

从产品体验到元器件与核心技术,韩系汽车都不如中国汽车,在中国市场的败退,是在情理之中。

韩系手机家电在中国的衰退背后

韩系家电在中国的衰退,Note7的爆炸是一个转折点,三星手机由于首家开创了大屏系列,在中国市场曾经多年霸占市场第一,但随着华为小米等国产手机的崛起,三星手机的产品竞争力被削弱。

但彼时三星由于全产业链优势,依然在中国高端手机市场拥有一席之地,致命一击在于note7的爆炸,三星的双标处理。三星在全球都召回了产品,但唯独在中国不召回,这件事充分体现出三星的双标与傲慢,中国消费者被歧视,最终是用脚投票,让三星在中国市场彻底丧失了市场。

手机产品是三星电子产品的一个标杆,中国手机产业链的发展,从屏幕到电池、芯片等领域,国产替代不断重创三星。比如三星屏幕一直是支撑它高端市场溢价的基石,但京东方到现在,已经占领了全球20%以上的lcd面板市场,国产面板占据了50%,这里面吃的就是LG和三星原来的市场。

在半导体存储市场,三星,美光,海力士三家是最大的,但是偏偏美国命令韩国不准抢夺美光被惩罚空出来的市场,给国产替代腾出空间。这导致三星在中国的半导体市场也在不断失去。

三星手机丧失市场,最终也波及到电视、冰洗家电等产品。加上国产家电在技术与产品领域卷出了新的高度,韩系家电也逐步败退。


全产业链带动的技术提升,文化自信,推动消费者产品审美变化

从另一方面的深层原因来看,源于中韩产业高度重合,中国有庞大的市场与产业链,而韩国本土市场太小,无论是家电、手机数码、汽车、服饰化妆品领域,韩系产品有一定的竞争力,但又谈不上具备太高的技术壁垒,过去搭上了中国发展的顺风车,早些年中国在这些领域还处于追赶阶段,才会这样顺利。

但韩国又是不断作死。2016年,韩国允许在国内部署萨德系统,后来配合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制裁,这导致韩国产品在市场上不断失去中国消费者,其次是由于美国的遏制和封锁,让我国从全产业链上,逐步摆脱了对外部的依赖。

从能够自己生产到不断出口,如此一来,重击的,恰恰是韩系产品。

事实上,经济发展、收入提升以及消费者眼界的开阔,对审美与认知的影响是很大的。

这本质在于当时经济发展的局限与国产产品的局限影响了消费者审美与认知,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国产手机、汽车、家电、化妆品等产品、技术等全面提升,把消费者的审美与认知拉升了一个档次,当见过了山巅的云海,自然也不会再迷恋屋顶的风景,很多人也逐渐看不上韩系的产品。

这本身是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文化自信。现在的中国衣食住行乃至其他领域,越来越多的产品,从质量到技术表现,都已经超过了韩系产品,甚至中国制造业已经做好了淘汰所有韩国零部件的准备。产品质量、技术提升以及文化自信带动的消费者产品审美变化,是韩流产品在中国败退的根源。但从中韩产业的重合度来看,韩系产品最坏的时刻还没有到来。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