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在国内宣布将会建立10亿美元价值的新工厂,但并不意味着富士康会撤离印度,反而在后续宣布继续向印度投资10亿美元。
富士康自2021年进入印度市场以来,在其上已投入超过100亿美元,现在还要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可见富士康在印度的决心。
富士康在印度所投资的大多数都是工厂,还有一些轻资产的公司,并且这些公司的员工总和为近5万个,也是富士康为了留住人才而做的决定。
那么富士康会对印度这个市场投入如此巨大的金额,原因是什么?
同时我国又该如何应对这种局面?
近年来印度这个国家似乎成为众多企业新的投资方向,不仅如此,印度市场上还有众多空白市场等待开发,其中更有印度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口储备。
如此可观的发展空间,使得富士康继续在这个市场投资,甚至还有其他国际品牌也打起了印度市场的“主意”,而且这种趋势还在不断加强。
然而像富士康这样直接在市场上进行组装生产的国际品牌却依旧不是唯一选择,即使这种类型的生产工厂的技术流失较少,对此也并没有人对此做出限制。
这期间不少在国内也有工厂的国际品牌也开始前往印度进行投资,但国内的工厂也并未关闭,同时国内还继续在发展自己的市场。
其中苹果就是其中之一,虽然苹果在国内也有工厂,其生产也是由富士康负责,但这并不妨碍苹果前往印度进行投资。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日常与技术息息相关,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创新产品也在不断涌现,而这些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也很大。
同时我国有着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所以就算是有着世界上最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国家,我们依旧面临着各种各样种类繁多的创新产品和相应技术。
在这种情况下,富士康不会离开中国这一大市场,而是在国内和印度两个市场之间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就在今年8月份时,富士康董事会副主席刘扬正和地方政府举行了一个会议,在此次会议上,刘扬正表示将会在印度建立一座新的智能手机显示屏模块组装厂。
这座新建工厂就建立在泰米尔纳德邦,而此次会议上更是引发人们的关注,因为它表达了此次会议上重要的意向信号,即富士康一直都会致力于加强与苹果公司的合作。
同时也会继续增强和扩大与中国供应商的合作关系,此次会议上富士康方面表示将会有100亿美元投资进入印度,并且已经花费了60亿美元进行采购以及工厂建设。
现在还将会花费40亿美元,其中10亿美元花费在新的工厂建设上,还有30亿美元花费于原材料采购。
而且这方面对其它方面的贡献都是不可估量的,因为富士康为许多本地小企业提供了极其丰厚的订单,正在为这些企业创造机会,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
我们看到如今富士康正在“中国”与“印度”两个市场之间做“权衡”,这更像是一场“赌局”,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是什么造成这种局面?
首先,必须肯定的是中国的一些政策,对此事造成了影响,但这也并不是中国主动做出的选择,而是被迫做出的选择。
我们先来看看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一些情况,在我国的人口结构中,我们看到了令人十分担忧的情况,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上班族数量不断减少。
而对于工作岗位来说,不论是生命科学还是基础学科等传统行业,每年都会有众多的毕业生走出校门,他们进入到工作岗位上。
但普遍情况下,它们并不能满足对职位要求的数量,同时也无法支撑起后续人才队伍。
据数据显示,到2035年,劳动年龄人口总数将会从现在的70%降低到55%左右,对此,社会养老负担巨大,会影响社会经济稳定运行。
其次,我国经济转型时间紧迫,速度缓慢,以至于急需完成产业升级,如果不能及时做出产业升级,就可能“被淘汰”,面临落后的局面。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GDP为12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为3%,按照此速度计算,到2035年我国GDP也不过152万亿元人民币,增速仅为64%。
91年以来,中国GDP增速保持着两位数增长,如今却“急剧放缓”,中国不仅面临着经济问题,更严重的是未来竞争力不足,无力支撑起国防投入等。
因此就有许多人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道路走向提出质疑。
与此同时,面对全球经济发展进入低速增长,我国又急需把握住机遇,因此要加快步伐完成相关产业升级。
在1999-2007年,我国的经济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在这个阶段跨境电商产业蓬勃发展,所以有许多人都非常看好未来跨境电商的发展,以及发展空间。
但随着全球贸易环境发生变化,哪怕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此阶段跨境电商仍处于不稳定状态,但有一点是可以确保的,他们也没有计划长期留在这个阶段,“及时行乐”才是他们追逐的目标。
自2010年以来,我国承担起全球贸易主体国的职责,所面对的环境就是一场“全球进攻”,随着国际政治局势变化,这种局面更是“严峻”。
所以这就迫使我国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还要在确保安全和稳定运行基础之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成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将会面临复杂国际环境挑战。
根据IMF报告显示,越南作为东南亚国家,在Global Value Chains(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度正逐步上升,这对于东南亚国家吸引境外投资很有帮助。
东南亚集体化的一大优势就是“不惹事”,不接招,也不站队,就算被卷进去,也能迅速抽身出来,这对于中国来说要好做很多,所以要借鉴东南亚国家经验教训,在脱钩中寻找新的机会。
我有我的计划,你有你的想法,那么“我是谁”的逻辑观点则只有在你能得到我这样的前提下才能成立,所以这一点恰好说明我们走出去的时候要注意这一点。
面对这种形势,我们更应该考虑如何让自己变得“优秀”,只有通过创新科技才能保持优势地位,同时我们还要加强与其它国家之间合作,减少贸易摩擦,“稳中求进”才是我们当前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