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SS选择器的优先级
选择器 | 格式 | 权重 |
!important | 覆盖页面内任何位置定义的元素样式 | |
内联样式 | style="color:red;" | 1000 |
id选择器 | #id | 0100 |
类选择器 | .className | 0010 |
属性选择器 | a[ref=“url”] | 0010 |
伪类选择器 | p:last-child | 0010 |
伪元素选择器 | p:after | 0001 |
标签选择器 | div | 0001 |
相邻兄弟选择器 | h1+p | 0 |
子选择器 | ul > li | 0 |
后代选择器 | li a | 0 |
通配符选择器 | * | 0 |
标签选择器、伪元素选择器:1
类选择器、伪类选择器、属性选择器:10
id 选择器:100
内联样式:1000
!important声明的样式的优先级最高;
注意事项:
如果优先级相同,则最后出现的样式生效;
继承得到的样式的优先级最低;
通用选择器(*)、子选择器(>)和相邻同胞选择器(+)并不在这四个等级中,所以它们的权值都为 0
样式表的来源不同时,优先级顺序为:内联样式 > 内部样式 > 外部样式 > 浏览器用户自定义样式 > 浏览器默认样式。
一般来说选择器越具体,优先级越高
2.display的属性值及其作用
属性值 | 作用 |
none | 元素不显示,并且会从文档流中移除 |
block | 块类型,默认宽度为父元素宽度,可设置宽高,换行显示 |
inline | 行内元素类型,默认宽度为内容宽度,不可设置宽高,同行显示 |
inline-block | 默认宽度为内容宽度,可以设置宽高,同行显示 |
list-item | 像块类型元素一样显示,并添加样式列表标记 |
table | 此元素会作为块级表格来显示 |
inherit | 规定应该从父元素继承display属性的值 |
3.display的block、inline和inline-block的区别
(1)block: 会独占一行,多个元素会另起一行,可以设置width、height、margin和padding属性;
(2)inline: 元素不会独占一行,设置width、height属性无效。但可以设置水平方向的margin和padding属性,不能设置垂直方向的padding和margin;
(3)inline-block: 将对象设置为inline对象,但对象的内容作为block对象呈现,之后的内联对象会被排列在同一行内。
对于行内元素和块级元素,其特点如下:
(1)行内元素
(2)块级元素
4.隐藏元素的方法有哪些
display: none:渲染树不会包含该渲染对象,因此该元素不会在页面中占据位置,也不会响应绑定的监听事件。
visibility: hidden:元素在页面中仍占据空间,但是不会响应绑定的监听事件。
opacity: 0:将元素的透明度设置为 0,以此来实现元素的隐藏。元素在页面中仍然占据空间,并且能够响应元素绑定的监听事件。
z-index: 负值:来使其他元素遮盖住该元素,以此来实现隐藏。
clip/clip-path :使用元素裁剪的方法来实现元素的隐藏,这种方法下,元素仍在页面中占据位置,但是不会响应绑定的监听事件。
transform: scale(0,0):将元素缩放为 0,来实现元素的隐藏。这种方法下,元素仍在页面中占据位置,但是不会响应绑定的监听事件
5.transition和animation的区别
transition是过度属性,强调过度,它的实现需要触发一个事件(比如鼠标移动上去,焦点,点击等)才执行动画。它类似于flash的补间动画,设置一个开始关键帧,一个结束关键帧。
animation是动画属性,它的实现不需要触发事件,设定好时间之后可以自己执行,且可以循环一个动画。它也类似于flash的补间动画,但是它可以设置多个关键帧(用@keyframe定义)完成动画
6.伪元素和伪类的区别和作用
伪元素:在内容元素的前后插入额外的元素或样式,但是这些元素实际上并不在文档中生成。它们只在外部显示可见,但不会在文档的源代码中找到它们,因此,称为“伪”元素
div:before {content:"第一章:";}div:after {content:"Hot!";}
伪类:将特殊的效果添加到特定选择器上,它是已有元素上添加类别的,不会产生新的元素
a:hover {color: #FF00FF}p:first-child {color: red}
伪类是通过在元素选择器上加⼊伪类改变元素状态,⽽伪元素通过对元素的操作进⾏对元素的改变。
7.CSS3中有哪些常用新特性
新增各种CSS选择器 (: not(.a):所有 class 不是“a”的节点)
圆角 (border-radius:8px)
多列布局 (multi-column layout)
阴影 (Shadow)
文字特效 (text-shadow)
文字渲染 (Text-decoration)
线性渐变 (gradient)
旋转 (transform)
8.对line-height 的理解及其赋值方式
概念:
line-height 指一行文本的高度,包含了字间距,实际上是下一行基线到上一行基线距离;
如果一个标签没有定义 height 属性,那么其最终表现的高度由 line-height 决定;
一个容器没有设置高度,那么撑开容器高度的是 line-height,而不是容器内的文本内容;把 line-height 值设置为 height 一样大小的值可以实现单行文字的垂直居中;
line-height 和 height 都能撑开一个高度;
赋值方式:
带单位:px 是固定值,而 em 会参考父元素 font-size 值计算自身的行高
纯数字:此数字会与当前的字体大小(font-size)相乘来设置行间,相当于倍数
百分比:与元素自身的字体大小(font-size)有关,计算值是给定的百分比值乘以元素计算出的字体大小
注意:
body { line-height: 200%; font-size: 30px;}p { font-size: 16px;}
这时候p标签的line-height为60px,因为body的line-height=200% * 30px = 60px。再p标签直接继承body的line-height,而不是16*200%的32px
9.CSS 优化和提高性能的方法有哪些
加载性能:
(1)css压缩:将写好的css进行打包压缩,可以减小文件体积
(2)减少使用@import,建议使用link,因为后者在页面加载时一起加载,前者是等待页面加载完成之后再进行加载。
选择器性能:
(1)关键选择器(key selector)。选择器的最后面的部分为关键选择器(即用来匹配目标元素的部分)。CSS选择符是从右到左进行匹配的。当使用后代选择器的时候,浏览器会遍历所有子元素来确定是否是指定的元素等等;
(2)如果规则拥有ID选择器作为其关键选择器,则不要为规则增加标签。过滤掉无关的规则(这样样式系统就不会浪费时间去匹配它们了)。
(3)避免使用通配规则,如*{}计算次数惊人,只对需要用到的元素进行选择。
(4)尽量少的去对标签进行选择,用class作为选择器。
(5)尽量少的去使用后代选择器,降低选择器的权重值。后代选择器的开销是最高的,尽量将选择器的深度降到最低,最高不要超过三层,更多的使用类来关联每一个标签元素。
(6)了解哪些属性是可以通过继承而来的,然后避免对这些属性重复指定规则。
渲染性能:
(1)慎重使用高性能属性:浮动、定位。
(2)尽量减少页面重排、重绘。
(3)去除空规则:{}。空规则的产生原因一般来说是为了预留样式。去除这些空规则无疑能减少css文档体积。
(4)属性值为0时,不加单位。
(5)属性值为浮动小数0.**,可以省略小数点之前的0。
(6)标准化各种浏览器前缀:带浏览器前缀的在前。标准属性在后。
(7)不使用@import前缀,它会影响css的加载速度。
(8)选择器优化嵌套,尽量避免层级过深。
(9)css雪碧图,同一页面相近部分的小图标,方便使用,减少页面的请求次数,但是同时图片本身会变大,使用时,优劣考虑清楚,再使用。
(10)正确使用display的属性,由于display的作用,某些样式组合会无效,徒增样式体积的同时也影响解析性能。
(11)不滥用web字体。对于中文网站来说WebFonts可能很陌生,国外却很流行。web fonts通常体积庞大,而且一些浏览器在下载web fonts时会阻塞页面渲染损伤性能。
可维护性、健壮性:
(1)将具有相同属性的样式抽离出来,整合并通过class在页面中进行使用,提高css的可维护性。
(2)样式与内容分离:将css代码定义到外部css中。
10.CSS预处理器/后处理器是什么?为什么要使用它们
预处理器, 如:less,sass,用来预编译sass或者less,增加了css代码的复用性。层级,mixin, 变量,循环, 函数等对编写以及开发UI组件都极为方便。
后处理器, 如: postCss,通常是在完成的样式表中根据css规范处理css,让其更加有效。目前最常做的是给css属性添加浏览器私有前缀,实现跨浏览器兼容性的问题。
css预处理器为css增加一些编程特性,无需考虑浏览器的兼容问题,可以在CSS中使用变量,简单的逻辑程序,函数等在编程语言中的一些基本的性能,可以让css更加的简洁,增加适应性以及可读性,可维护性等。
其它css预处理器语言:Sass(Scss), Less, Stylus, Turbine, Swithch css, CSS Cacheer, DT Css。
使用原因:
11.::before 和 :after 的双冒号和单冒号有什么区别
冒号(:)用于CSS3伪类
双冒号(::)用于CSS3伪元素。
::before就是以一个子元素的存在,定义在元素主体内容之前的一个伪元素。并不存在于dom之中,只存在在页面之中。
注意: :before 和 :after 这两个伪元素,是在CSS2.1里新出现的。起初,伪元素的前缀使用的是单冒号语法,但随着Web的进化,在CSS3的规范里,伪元素的语法被修改成使用双冒号,成为::before、::after
12.单行、多行文本溢出隐藏
单行文本溢出
overflow: hidden; // 溢出隐藏text-overflow: ellipsis; // 溢出用省略号显示white-space: nowrap; // 规定段落中的文本不进行换行
多行文本溢出
overflow: hidden; // 溢出隐藏text-overflow: ellipsis; // 溢出用省略号显示display:-webkit-box; // 作为弹性伸缩盒子模型显示。-webkit-box-orient:vertical; // 设置伸缩盒子的子元素排列方式:从上到下垂直排列-webkit-line-clamp:3; // 显示的行数
注意:由于上面的三个属性都是 CSS3 的属性,没有浏览器可以兼容,所以要在前面加一个-webkit- 来兼容一部分浏览器
12.对 CSS 工程化的理解
CSS 工程化是为了解决以下问题:
以下三个方向都是时下比较流行的、普适性非常好的 CSS 工程化实践:
基于这三个方向,可以衍生出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子问题,这里我们逐个来看:
(1)预处理器:为什么要用预处理器?它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预处理器,其实就是 CSS 世界的“轮子”。预处理器支持我们写一种类似 CSS、但实际并不是 CSS 的语言,然后把它编译成 CSS 代码:
那为什么写 CSS 代码写得好好的,偏偏要转去写“类 CSS”呢?这就和本来用 JS 也可以实现所有功能,但最后却写 React 的 jsx 或者 Vue 的模板语法一样——为了爽!要想知道有了预处理器有多爽,首先要知道的是传统 CSS 有多不爽。随着前端业务复杂度的提高,前端工程中对 CSS 提出了以下的诉求:
这三点是传统 CSS 所做不到的,也正是预处理器所解决掉的问题。预处理器普遍会具备这样的特性:
(2)Webpack 能处理 CSS 吗?如何实现? Webpack 能处理 CSS 吗:
如何用 Webpack 实现对 CSS 的处理:
在实际使用中,css-loader 的执行顺序一定要安排在 style-loader 的前面。因为只有完成了编译过程,才可以对 css 代码进行插入;若提前插入了未编译的代码,那么 webpack 是无法理解这坨东西的,它会无情报错。
13.如何判断元素是否到达可视区域
window.innerHeight 是浏览器可视区的高度;
document.body.scrollTop ||
document.documentElement.scrollTop 是浏览器滚动的过的距离;
imgs.offsetTop 是元素顶部距离文档顶部的高度(包括滚动条的距离);
内容达到显示区域的:img.offsetTop < window.innerHeight + document.body.scrollTop;
14.z-index属性在什么情况下会失效
通常 z-index 的使用是在有两个重叠的标签,在一定的情况下控制其中一个在另一个的上方或者下方出现。z-index值越大就越是在上层。z-index元素的position属性需要是relative,absolute或是fixed。
z-index属性在下列情况下会失效:
15.px、em、rem的区别及使用场景
三者的区别:
px是固定的像素,一旦设置了就无法因为适应页面大小而改变。
em和rem相对于px更具有灵活性,他们是相对长度单位,其长度不是固定的,更适用于响应式布局。
em是相对于其父元素来设置字体大小,这样就会存在一个问题,进行任何元素设置,都有可能需要知道他父元素的大小。而rem是相对于根元素,这样就意味着,只需要在根元素确定一个参考值。
使用场景:
对于只需要适配少部分移动设备,且分辨率对页面影响不大的,使用px即可 。
对于需要适配各种移动设备,使用rem,例如需要适配iPhone和iPad等分辨率差别比较挺大的设备。
16.对Flex布局的理解及其使用场景
Flex是FlexibleBox的缩写,意为"弹性布局",用来为盒状模型提供最大的灵活性。任何一个容器都可以指定为Flex布局。行内元素也可以使用Flex布局。注意,设为Flex布局以后,子元素的float、clear和vertical-align属性将失效。采用Flex布局的元素,称为Flex容器(flex container),简称"容器"。它的所有子元素自动成为容器成员,称为Flex项目(flex item),简称"项目"。容器默认存在两根轴:水平的主轴(main axis)和垂直的交叉轴(cross axis),项目默认沿水平主轴排列。
以下6个属性设置在容器上:
flex-direction属性决定主轴的方向(即项目的排列方向)。
flex-wrap属性定义,如果一条轴线排不下,如何换行。
flex-flow属性是flex-direction属性和flex-wrap属性的简写形式,默认值为row nowrap。
justify-content属性定义了项目在主轴上的对齐方式。
align-items属性定义项目在交叉轴上如何对齐。
align-content属性定义了多根轴线的对齐方式。如果项目只有一根轴线,该属性不起作用。
以下6个属性设置在项目上:
order属性定义项目的排列顺序。数值越小,排列越靠前,默认为0。
flex-grow属性定义项目的放大比例,默认为0,即如果存在剩余空间,也不放大。
flex-shrink属性定义了项目的缩小比例,默认为1,即如果空间不足,该项目将缩小。
flex-basis属性定义了在分配多余空间之前,项目占据的主轴空间。浏览器根据这个属性,计算主轴是否有多余空间。它的默认值为auto,即项目的本来大小。
flex属性是flex-grow,flex-shrink和flex-basis的简写,默认值为0 1 auto。
align-self属性允许单个项目有与其他项目不一样的对齐方式,可覆盖align-items属性。默认值为auto,表示继承父元素的align-items属性,如果没有父元素,则等同于stretch。
简单来说: flex布局是CSS3新增的一种布局方式,可以通过将一个元素的display属性值设置为flex从而使它成为一个flex容器,它的所有子元素都会成为它的项目。一个容器默认有两条轴:一个是水平的主轴,一个是与主轴垂直的交叉轴。可以使用flex-direction来指定主轴的方向。可以使用justify-content来指定元素在主轴上的排列方式,使用align-items来指定元素在交叉轴上的排列方式。还可以使用flex-wrap来规定当一行排列不下时的换行方式。对于容器中的项目,可以使用order属性来指定项目的排列顺序,还可以使用flex-grow来指定当排列空间有剩余的时候,项目的放大比例,还可以使用flex-shrink来指定当排列空间不足时,项目的缩小比例
17.各种图形的绘制
(1)三角1
div { width: 0; height: 0; border-bottom: 50px solid red; border-right: 50px solid transparent; border-left: 50px solid transparent;}
(2)三角2
div { width: 0; height: 0; border-left: 50px solid red; border-top: 50px solid transparent; border-bottom: 50px solid transparent;}
(3)扇形
div{ border: 100px solid transparent; width: 0; heigt: 0; border-radius: 100px; border-top-color: red;}
18.设置小于12px的字体
在谷歌下css设置字体大小为12px及以下时,显示都是一样大小,都是默认12px。
解决办法:
使用Webkit的内核的-webkit-text-size-adjust的私有CSS属性来解决,只要加了
-webkit-text-size-adjust:none;字体大小就不受限制了。
使用css3的transform缩放属性-webkit-transform:scale(0.5); 注意-webkit-transform:scale(0.75);收缩的是整个元素的大小,这时候,如果是内联元素,必须要将内联元素转换成块元素,可以使用display:block/inline-bl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