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到蜂鸟般大小的消费级无人机,大到飞行汽车,从南海之滨的海鲜无人机快递航线,到黄山脚下代替茶农运送新鲜茶叶的“新挑山工”,低空经济正在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代表性产业。
低空经济饱含旺盛的创新活力和显著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要避免落入“一哄而上”“只见低空、不见经济”的窠臼。在基层实践基础上加大统筹引导力度,落实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发展路径,我国的低空经济才能真正“飞得起、飞得稳、飞得好、飞得远”。
“飞起来”的新赛道
走进中新天津生态城“城市大脑”运营中心,满满科技感扑面而来。当接到交通、环保等部门提出的巡检需求后,一架架无人机旋即“领命”启动,按照指定航线执行巡检任务。目前,这里已有固定无人机航线超280条,无人机巡检成为辅助城市管理的重要一环。
“低空经济可以赋能千行百业。”长期研究低空经济的中国民航大学低空经济与低空交通研究中心主任覃睿表示,低空经济在巡线巡查、农业植保等作业领域,以及应急救援、紧急投送等民生保障领域都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文旅表演、观光游览等百姓“身边事”,也开始展现“低空魅力”。在广州市白云区的一家风洞跳伞基地里,游客专程来体验“自由飞翔”的感觉。作为国内无人机编队表演领军企业,今年初,一飞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的近万架无人机在海内外30多个城市进行编队飞行表演。
低空经济快速发展,正在方便人们的生活。在长江南京段有一个特殊的服务区——长江汇南京兴隆洲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抵达这里的船员无需上岸,只要在App上下单并发送锚地定位,就可以在船上坐等无人机将米面粮油、生鲜食品等物资“外卖”上船。“无人机配送到船”项目,悄然改变着船员生活方式。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布局低空经济。顺丰、美团、饿了么等平台探路“无人机+物流配送”,在上海等地已有航线提供无人机配送服务。顺丰旗下的丰翼无人机在大湾区已实现常态化运营,航线覆盖深圳、中山、珠海、东莞等地,日均运输单量达1万余票。
科幻小说中的场景,正在成为现实。不久前,科技企业小鹏汇天研发的飞行汽车“旅航者X2”完成了在城市核心商务区域的低空飞行。在自动驾驶模式下,“旅航者X2”横越了广东省博物馆、花城广场等当地地标。
据中国民航局测算,我国低空经济规模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我国早在2010年就认识到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性,历经十几年的技术积累、产品研发及应用场景打造,尤其是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日趋成熟和低空空域管制逐步开放,我国低空经济产业链已初步显现。”覃睿说。
6月20日,参观者在博览会智能网联汽车展区小鹏汇天展台参观体验一台飞行器。新华社记者赵子硕摄
“慢热型”产业需冷思考
“发展低空经济,要牢记市场是根本、空域是关键、政策是保障、技术是支撑、安全是底线。”国家低空经济融合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敖万忠说。
当前,国内很多地方抢抓产业发展机遇,开拓低空经济发展新空间。不少地方还在积极谋划开辟航线、布局产业,乃至建设相关产业园区。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低空经济需要防范出现“过热”情况。要想实现长远发展,还应冷静思考、缜密布局。
产业链条亟待补齐。覃睿指出,低空经济包含了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综合服务等,专业性强、行业门槛较高。目前,我国低空经济的产业价值主要集中在上游的制造环节,而产业链后端的保障、服务等仍较匮乏。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一些地区成立低空经济相关产业园区,将目光瞄准无人机制造等领域,但当地缺乏相应研究基础及人才。
空域管理尚存难题。多位受访业内人士指出,低空空域管理涉及多部门,且目前我国低空空域的划分和使用规定尚不完善,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天津一家企业负责人表示,无人机在飞行中涉及民航航线管理,起飞阶段涉及公安,甚至工商、城管部门,飞行距离较远还可能牵扯不同行政区的管理,“各管各的,缺乏协调机制”。
应用场景开发不足。“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场景招商非常重要。如何为技术找到匹配的应用场景,很多时候需要有关部门和产业政策相配合。”一飞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齐俊桐说。覃睿坦言,目前各地最缺的就是“应用场景”,我国真正能够设计研发应用场景的人才还十分稀缺。
安全保障仍需系统联动。空中飞行信号建设、气象汇报系统、飞行告警装备,以及应急处置系统等还有待完善,飞行与降落机场的建设与分布规划也还需细化。随着低空航空器普及、飞行规模不断扩大、飞行活动日趋复杂,可能存在“看不见、叫不到、管不住”等问题,造成安全隐患。在深圳,仅一个物流无人机运营中心,日均起降最高可达4000架次,远高于民航。因此,亟须构建相适应的技术底座,让低空经济从“飞起来”到“飞得稳、飞得好、飞得远”。
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一些地区低空经济发展呈现野蛮生长态势。基层干部指出,现在到处都在招商引资相关企业,有限的几家公司被争来抢去。重复布局、套取政策,甚至“圈地运动”等苗头已经出现,很可能造成未来的产业淘汰和资源浪费。
期待低空迎来“繁忙时代”
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标志着我国无人机产业进入“有法可依”的规范化发展阶段。近年来,民航局已修订30余部民航法规,初步建立通用航空标准法规体系。同时,推进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推动简化低空飞行计划申报和审批,改善通航运行环境。受访专家认为,我国低空经济发展正在进入历史性、突破性、跨越性的关键阶段。
7月30日,在位于山东莱西市店埠镇的青岛莱西通航产业园,飞行员带领飞行爱好者体验驾驶轻型运动飞机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杨志勇认为,发展低空经济要因地制宜,走在前列的地区应进一步拓宽“空中市场”,争取在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而发展相对较慢的地区,应进一步深化对低空经济的认识,结合本地资源禀赋进行错位竞争,寻找到最适宜的发展方向。
专家建议,分阶段安全、有序、稳妥地推进低空空域开放,同时加快构建空中交通管理规范,为未来产业发展打下基础。我国目前面临着低空开放与空中安防的矛盾,低空开放应在保障飞行安全、信息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制度协同,创新运行机制。随着低空无人机、有人机增多,空中交通运行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加强人才培养是低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覃睿介绍,目前我国低空经济领域高端人才较为匮乏,尤其是复合型、交叉型人才培养仍在探索阶段,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未来需要大量高端技术及管理人才,针对此缺口应提前布局学科建设等。
原标题《低空经济:飞起来,向未来》
半月谈记者:白佳丽 梁姊 毛思倩 / 编辑:尤立
*本文为《半月谈内部版》2024年第9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