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问问力争成为AIGC行业领先者:荣耀与挑战并存

发表时间: 2024-04-17 10:05

界面新闻记者 | 伍洋宇

界面新闻编辑 | 宋佳楠

4月16日,出门问问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拟全球发售8456.8万股,发售价将为不超过每股发售股份4.10港元。这是该公司第二次对港股IPO发起冲击。

去年5月30日,出门问问首次递表港交所,后于11月失效。不过在12月,中国证监会国际部披露了关于出门问问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预示其上市进程被再度推动。

出门问问成立于2012年,创始人李志飞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曾任职于硅谷研究院。作为国内AI行业最早关注到GPT-3的创业者之一,他在较早的时间点推动公司进行了大模型的研发,“序列猴子”大模型成为其最重要的产品之一。

当前,公司业务板块主要包含AI软件解决方案(包括AIGC解决方案及AI企业解决方案)和智能设备及其他配件。其中,AIGC解决方案、AI企业解决方案以及智能设备及其他配件这三项业务,开展时间点分别为2020年、2017年及2015年,时间轴上呈现出明显的核心业务转变。

智能设备业务之外,其AIGC业务包括AI配音助手“魔音工坊”、AI写作助手“魔撰写作”和“奇妙文”、AI数字人“奇妙元”、集成解决方案“DupDub”,累计有86.5万名付费用户;AI企业解决方案主要面向企业端,包括AI语音交互解决方案和智能客户服务解决方案。

2021至2023年,该公司分别实现收入3.98亿元、5亿元和5.07亿元,最近两年同比增速从25.7%骤降至1.4%,三年对应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57亿元、-0.73亿元、1.09亿元。

过去三年来,出门问问的AI业务收入从15%上升至67.7%,其“硬件公司”到“AI公司”的定位转变有了实质依据。但这个转变背后,营收和利润并没有持续向好。

对比2022年和2021年的数据,可以明确看到AI业务的营收与占比提升,对公司整体营收和利润都带来了有力改善。其年营收增加了约1亿元,毛利润增加了1.87亿元,毛利率几乎翻倍。

但这种经营能力未能在2023年得到保持。报告显示,公司2023年相较2022年整体营收仅增加700万元,毛利润却减少了近1000万元,毛利率从67.2%下降至64.3%。背后具体原因在于AI业务中,AIGC业务付费用户规模增加,而AI企业解决方案由于头部客户收入减少而降低。

其中,汽车附属公司A为出门问问近年企业端业务第一大客户,近两年贡献营收占比分别为42.6%和27.4%。这项业务有超过90%的毛利率,主要原因在于其销售本质是知识产权转让,而该项目已于2023年6月完成最后交付。这意味着,出门问问后续维持企业端业务的营收和毛利润存在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其智能硬件业务营收在报告期内出现大幅下滑,从2021年的3.38亿元收缩至2023年的1.64亿元,接近腰斩。

据界面新闻了解,出门问问智能硬件业务包括智能手表、智能跑步机、智能家居等产品,这一赛道不仅有传统行业巨头、头部创业公司,也有华为小米等智能手机厂商以及百度等互联网大厂参与竞争,且激烈程度与日俱增。

大模型赛道的消费端和企业端市场竞争,已经在过去一年“百模大战”的序曲下拉开幕布。作为出门问问未来的核心支柱,其AI业务还未建立起足够高的规模壁垒——AIGC业务的月活用户从2022年的约100万翻倍至约200万,这个数字距离行业头部还有一定距离。

QuestMobile《2024生成式AI及AIGC应用洞察报告》显示,今年1月,排名前十的AIGC App聚合活跃用户规模为5376万。其中,抖音“豆包”、百度“文心一言”、昆仑万维“天工”、点阵盒子“扮伴-AI绘画”、科大讯飞“讯飞星火”位居前五位,月活用户分别为1757万、1213万、801万、643万、558万,均比出门问问高出不少。

与此同时,出门问问的注册用户数、付费用户数以及付费用户占比虽然都有较为明显的增长,但增速都在变缓。

不过,从2022年到2023年,其注册用户增长35.4%,而月活用户规模增长了88.5%,表明出门问问的产品在消费端具有一定吸引力。在这背后,其近三年研发支出分别为9150万元、1.19亿元和1.55亿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3.0%、23.8%、30.6%,两项数字均逐年提升。

招股书显示,2013至2019年间,该公司共进行了7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2.3亿美元,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海纳亚洲创投基金、真格基金、Google、大众汽车集团等知名企业及投资机构。D2轮融资后,其估值达到7.57亿美元,相较A轮的510万美元翻了150倍不止。

尽快上市不仅能让早期投资人套现离场,为公司以低成本获得新的融资,还能带着“AIGC第一股”的光环登陆港股市场,获得一定的估值溢价。无论怎么看,这都是出门问问当下的好出路。

只是大模型和AIGC战场初启,以更公开的业务姿态参与竞逐是否会被资本所束缚?这或许是出门问问及其潜在投资者接下来要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