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楼、图书馆里常见的隔音仓
如今也出现在了商场内。
扫码进入共享隔音舱,
在关上舱门的一刹那,
喧嚣的商场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
日前,记者体验了位于绿地缤纷城的共享隔音舱,尽管能屏蔽掉大部分声音,但是商场音乐、顾客的大声谈话、车子关门的声音仍能清晰听见。另外,当打开新风系统时,舱内还会出现机器运转的嗡嗡声。不过对于有临时的办公需求的办公族来说,共享隔音舱不失为一个较好的选择。
商场里的隔音舱,谁在用?
关上隔音舱门,即可获得一个独立空间。
在一些新建的写字楼,隔音舱被安置在办公室的一角,可以用来办公隔音、远程会议,甚至是作为简陋的录音室;在许多图书馆里,隔音舱则常常被用做沉浸阅读室或者“朗读亭”;也有人把隔音舱放在家里,避免网络直播或者练琴的时候打扰到邻居。
但当隔音舱被设置在商场里,谁会去用呢?
日前,记者在绿地缤纷城看到了三座共享隔音舱。尽管是工作日下午四点钟左右,三座隔音舱有两座都正在被使用,透过玻璃能够看见,一位女士正在隔音舱里刷手机,另一位女士则在使用电脑处理文件。另外,记者还看到不少市民在路过时,好奇地查看隔音舱上的文字说明。
“今天来上海出差,临时有一些工作要处理,刚好看到附近有一个地方可以办公,就试着用了一下,效果还不错。”其中使用电脑办公的女士在工作结束后说。
在社交平台,记者还看到了对共享隔音舱的更多需求,绝大多数都与工作相关。
“这种地方可以用来约客户出来洽谈。”在类似的共享隔音舱的相关讨论下,一名网友这样说。
“逛商场的时候突然开个临时会议,在这里稍微安静一些。”另一位网友说。
也有人把它当作休息的场所。
“中午空闲的时候可以在这里打一会游戏,虽然需要付费,但也愿意花钱买个安静。”
记者体验:能隔音,但不完全隔音
扫描舱上二维码,确认要打开的共享隔音舱,即可获得一个二维码。凭这个二维码,在租用期间可以随时打开舱门。走进隔音舱,在舱门关闭的那一刻,世界便安静了下来。
记者注意到,隔音舱顶有海绵、泡沫板等隔音以及防回声材料。不过,尽管已经隔绝了大部分噪音,部分外部声音仍能传入舱内。在记者半小时左右的静音使用中,商场中的音乐声,部分顾客的大声谈话声,以及地下车库里车子关门时的沉闷撞击声都清晰可听。
在隔音舱的一角有两个旋钮,分别可以控制新风系统和灯光。尽管现在已经到了深秋,但是共享隔音舱内还是有一点闷热。打开新风系统,能够听到机器运转的嗡嗡声,在安静的环境下格外明显。对普通的办公学习影响不大,但是对于录音等对声音有极高要求的工作有一定影响。
隔音舱是双向隔音。把电脑放在舱内,将音量开到最大,关闭舱门后在外面也完全听不见声音。
绿地缤纷城的三座共享隔音舱都是“多人间”。沙发能坐得下2到4个人,但是沙发与桌子之间空间比较狭窄,很容易在落座的时候碰到桌角。
桌子上有一个显示器,支架可以调节,并配备了一条HDMI线,线上又套了一个USB Type-C的转接线。记者多次尝试使用USB Type-C转接线插入电脑,但是无法正常连接显示器。不过,拔掉转接线后直接使用HDMI线连接电脑,显示器则可以正常使用。
记者也将这一情况反映给客服人员,该客服补偿了一张20元无门槛的优惠卷,并表示将会有工程技术人员检查,但并未解释出现该状况的原因。
按下门上的按钮,即可离开可以隔音舱。如果没有停止订单,大约每30分钟左右会收到短信提醒,租订的空间持续无人使用,如果不在小程序内确认继续使用的话,将自动结束订单。
安静的成本并不低
经过了一系列的测试以及实际办公体验,记者的订单一共持续了3小时40分钟左右,订单金额为104元,在使用了20元的优惠券后,实际支付了84元。
根据该共享隔音舱运营商despace的官方小程序,目前该公司在上海荟汇广场、绿地缤纷城、花木时光里等10个商业场所、展览中心设置了30多座共享隔音舱。
其中“单人间”数量较少,价格基本在4.95元每15分钟,即19.8元每小时。“多人间”则大多数为7.5元每15分钟,即30元每小时。部分地区的价格更高,比如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内,共享隔音舱“多人间”的价格为19.95元每15分钟,即79.8元每小时。
另外,该共享隔音舱还提供88元的全天卡、288元的全周卡以及588元的全月卡。不过,办卡后仅限扫码下单的模式,无法提前预定,因此不能保证有闲置的隔音舱。
记者也对比了其他共享学习、办公场所。
以自习室为例,在绿地缤纷城周边的自习室日卡大多在70到80元左右,周卡在300元上下,月卡也集中在600元以上。不过,如果在自习室预定了周卡、月卡,通常可以拥有一个固定的座位,而共享隔音舱则不保证闲置。另一方面,自习室要求电子产品静音,不适合需要远程会议的办公族。
另外,上海还存在一些共享办公场所,单个工位价格也大多在每日100元以上,如果有隐私、洽谈等需求的话则价格更高。对比之下,对于有临时办公需求,尤其是有突发会议的上班族来说,共享隔音舱也不失为一个较好的选择。
新闻晨报·周到APP 记者 崔逸星
来源: 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