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汽车产业智能化、电动化浪潮汹涌澎湃之际,芯片已成为汽车的“关键大脑”,把控着动力、操控、智能交互等核心功能。美国芯片产业长期霸居高位,当贸易摩擦阴霾频现,“不买美国芯片,中国汽车有替代方案吗”成为悬于行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答案绝非虚无缥缈。
从研发储备来看,本土芯片企业近年呈燎原之势崛起。紫光展锐、地平线等一众厂商深耕汽车芯片细分赛道,针对车规级芯片高稳定性、耐高温耐寒、长寿命需求,砸下重金科研攻关。紫光展锐的 T760 系列芯片,已成功嵌入国产新能源汽车控制单元,流畅驱动电机管理、电池监控系统,以低功耗、高集成优势,逐步顶替部分美系竞品,在经济型电动车市场站稳脚跟;地平线专注智能驾驶芯片,征程系列算力迭代升级,赋能辅助驾驶感知、决策环节,从 L2 到 L3 级自动驾驶功能搭载,为车企筑起国产智能芯防线,减少对美高端芯片依赖,像在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国产车凭此芯片实现精准路况识别、高效车路协同,一展科技自立风采。
产业生态构建上,全产业链协同共进成为坚实后盾。车企与芯片商深度绑定,上汽联合零束科技、中芯国际,打通芯片设计、制造、整车适配全流程,从芯片初始架构规划融入汽车电子电气架构蓝图,保障性能契合与供应稳定。高校、科研院所也不甘示弱,产学研联动,清华大学汽车芯片实验室成果频出,新型碳化硅功率芯片突破材料瓶颈,提升能量转换效率,实验室成果加速向产业转化,孵育一批专精特新芯片配套企业,围绕车企集群落地生根,就近供应、快速迭代,以本土生态韧性抵御外部断供冲击。
市场层面,庞大内需市场是天然温床。中国汽车年销量千万量级,新能源渗透率飙升,本土车企品牌上扬,为芯片国产化创造海量应用场景。消费者对国货接纳度攀高,听闻芯片自主替代,购车意愿不减反增,助推车企大胆启用国产芯片,以市场反馈促芯片迭代优化,形成供需互促良性闭环;出口领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汽车需求井喷,技术适配新兴市场绰绰有余,国产汽车芯片借船出海,在亚非拉市场积累实战经验,反向提升技术实力,内外双循环引擎轰鸣,驱动芯片自立自强征程。
虽征途漫漫,良品率提升、高端算力追赶犹有难关,但中国汽车不缺破局底气。政策扶持资金涌流、人才回流潮起,加之产业界众志成城,恰似积木成林,正从芯片底层架构、制造工艺到整车集成全方位重塑产业格局,即便无美国芯片倚仗,亦能在自主航道风劲帆扬,驶向全球汽车产业巅峰,让“中国芯”成为世界汽车科技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