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电,《南京市促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近日发布,计划提出,到2026年,南京市机器人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自主工业机器人在行业内继续保持领先优势,“机器人+”创新示范应用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国内标杆。未来,南京将打造更具全球竞争力的TOP5品牌,聚焦安全应急、公共服务、医疗健康机器人等领域打造门类丰富、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人形机器人部件研发和通用整机平台构筑,初步实现人形机器人整机的小批量生产制造能力。
总体目标
到 2026 年,南京市机器人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自主工业机器人在行业内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市场主体加速集聚,产业竞争力更加提升,“机器人 +” 创新示范应用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国内标杆。
重点任务
- 打造 “1+n+1” 整机体系:第一个 “1” 是打造工业机器人领先优势,依托南京工业机器人国内 “链主” 地位和品牌领先优势,打造更具全球竞争力的 TOP5 品牌,提升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n” 是全面提升一批特色机器人产业,聚焦协作、物流、安全应急、公共服务、个人消费、医疗健康机器人等领域,打造门类丰富、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体系;最后一个 “1” 代表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全面推进人形机器人 “大脑”“小脑”“肢体” 等部件研发,构筑人形机器人通用整机平台,初步建立人形机器人整机的小批量生产制造能力。
- 夯实关键零部件基础:优化控制系统综合性能,提升其智能化水平及安全可靠性;提升伺服系统自主水平,培育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等核心部件研发生产企业;突破减速器薄弱环节,实现产品规模生产和供应。
- 提升系统集成能力和平台支撑:推动操作系统自主可控,加快机器人操作系统国产化替代;推动大模型深度赋能,持续完善机器人通用大模型;推动定制化方案开发,构建多机器人运营管理云;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机器人概念验证中心、中试验证平台、产品检验检测平台等加快建设。
- 实施 “机器人 +” 示范应用:推动工业机器人更大规模应用,打造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遴选一批 “机器换人” 创新应用示范场景;创新特色机器人批量应用,围绕教育、养老、医疗、文旅等领域开展;开展人形机器人场景验证和试点应用。
- 打造 “一核多翼” 的产业布局:“一核” 即将江宁开发区打造为工业机器人核心集聚区;“多翼” 即江北新区、南京经开区、雨花台区、麒麟科创园、溧水区等围绕自身产业基础打造各具特色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
- 分级分类壮大市场主体:巩固头部企业优势,建立机器人龙头企业及重点企业培育库,实行梯次培育、动态管理和精准服务;做强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培育一批国家级制造业 “单项冠军” 企业和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培育高成长型企业集群,孵化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成长潜力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 加强项目招引与服务:强化全产业链招商,灵活运用招商形式,推动更多优质企业在宁落地;做好重大项目服务强化,推动重大项目落地转化、建设推进、投产达效。
保障措施
为积极推进落实该行动计划,南京还提出了完善机制保障、强化政策支持、营造产业生态、加强人才引育等四方面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