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过后,二手交易火了。一些年轻人买到新商品,顺手将淘汰下来的手机、相机、服装、家具甚至看过的书籍,拍照挂网叫卖。同时,也有人顺势“捡漏”,用超低价买下适合自己的二手商品。连日来记者采访发现,出于“物尽其用,消费不浪费”的想法,很多年轻人喜欢上了“买二手、卖二手”的生活方式。
省了不少钱
为离单位近点,26岁的朱娜,在彭村路6号院租了间房。前几天,她在二手交易APP上“挑来捡去”,一口气下单洗衣机、餐桌、储物柜、转椅等十余件二手商品,都是日常生活需要的。
11月18日,东西送到,在和泽苑社区网格员郭银莲的帮助下,她把所有的“宝贝”搬进家。当得知都是二手货后,郭银莲很吃惊:这些东西,看着挺新的,再用几年没问题。
“这台洗衣机,是市场价的三分之一;那个实木餐桌,只要300元……”朱娜笑着说:“租房过渡,二手足够用。和原价买新的相比,我感觉省下了‘1个亿’!”
她爱读书,手机上装了一款“多抓鱼”APP。这是个二手书平台,回收图书后,经过妥善处理,再重新销售。“略有折痕、磨损,以及上一位读者的标注,但挺干净,也是正版。这本书原价很贵,二手的价格只有4折,无形中帮我省了不少钱。”她向记者展示一本刚收到的英文原版书。
总能淘到“宝”
20岁的赵欣欣,是一名在校大学生。11月17日,她收到了心心念念的快递,是在二手平台买的二手CCD照相机。她说的这种相机,是20多年前的主流相机。像素较低,拍出来的清晰度远不如现在的智能手机。从另一个角度看,略显模糊的照片,反而透着一股“复古怀旧”的色彩。
由此,时尚的风刮过,这种老相机在年轻人中迅速风靡起来。赵欣欣笑着说:“我这台三星牌的,只花了200多元。问过长辈,2000年时买全新的,要将近2000元。”
记者采访得知,很多年轻人“买二手”,除了便宜,寻找喜欢的旧物也是一大原因。就如老相机一样,二手商品自带“历史感”和“故事感”,但已经停产,只能在二手交易平台买。
消费观“更新”
32岁的市民赵珂,“双11”买了一台新手机,她把替换下来的旧手机挂在二手平台上。才过了1天,就被人“收入囊中”。买家发来私信,询问这款手机的细节。她得知,对方也是一名年轻人,刚大学毕业,不想在电子产品上过多投入,所以买二手,说是“该省省,该花花。”
如今,有人在“断舍离”,有人顺势“捡漏”,越来越多年轻人在“买家”和“卖家”的身份中来回转换。一些知名的二手交易平台,已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流程体系,甚至提供七天无理由退货和一年质保服务。
如今,对很多年轻人来说,二手交易“不是新的买不起,而是二手更具性价比。”省社科院的专家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买新不买旧”的传统观念逐渐淡化。对于买家来说,这是一种生活上的精打细算,理性消费。对于卖家来说,做到了物尽其用,更符合环保理念。记者 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