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科学家为何纷纷选择天宫做试验

发表时间: 2024-08-29 17:15

导语

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报道中提到各国科学家选择中国天宫的理由,并透露天宫空间站对全球各国开放,只要参与其科研项目,就可以申请加入其中。

如今,中国的天宫空间站已经拥有不逊色于国际空间站的科研能力,为此,在美国对中国科技封锁的一系列行为下,中国科研力量也不断增强。

随着天宫空间站上越来越多全球科研项目的到来,美国《纽约时报》也发表了一篇关于“天宫超越国际空间站”的报道,随即引发全球各国科研力量的纷纷加盟,中国的天宫在未来的科研领域将占据主导地位。

为何不选择国际空间站?

随着美国的国际空间站面临退役,我国在10月份发射了一系列太空科研项目,其中包含有日内瓦大学领导的POLAR-2计划,以及中国科学院的两个国际科学项目,也是该机构自2019年发射以来第一批计划。

报道称,自从国际空间站于2013年全面向全球科学界开放以来,科学家们纷纷争相前往,但这是一个高度竞争且成本高昂的过程,这就是为何中国的天宫空间站现在已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新兴科研平台。

国际空间站不再接受新成员加入,因此参与国际空间站项目的科学家必须与早期已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的那些研究人员进行协调。

例如,2021年,一项有关国际空间站上植物生长的小组宣传活动,在带有NASA徽章的航天服中拍摄了一段视频,然后在社交平台上传播开来。

然而,这段视频中的航天员只是在进行模拟训练,因为在他们进行真正的实验期间,没有新的植物生长研究人员可以加入。

尽管如此,在这项研究成功后,它可能会成为未来更好植物生长技术的奠基石。

但如今,不再有新的实验机会可供全球其他研究人员申请,他们只能通过NASA与已有研究人员进行协调。

因此,两位参与植物生长研究的科学家认为,现在几乎没有人有这样的耐心。

随着国际空间站退役,新兴的天宫空间站似乎成为了越来越多科学家的首选。

例如,前不久,中国与日内瓦大学合作发射了一批前往中国天宫空间站实验室的科学实验设备。

这批设备是为了支持中国天宫的POLAR-2计划,研究一项广泛而深奥的问题,即伽玛射线暴(KNCT)。

为何选择天宫进行试验?

9月27日,作为POLAR-2计划的一部分,日内瓦大学和中国神舟13号航天员进行了远程视频通话,以庆祝这一重要里程碑,项目参与者向中国航天员提出了一些问题。

其中一名被问到的问题是:“你们能告诉我们一下有关空间中引力感知事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中国航天员回答:“在太空中不再存在引力,我们可以自由地做任何事情,就像在水中一样。”

这引起了听众们的欢呼声,观看现场的人们被这个问题及其答案所吸引。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际空间站上的科学家们面临着严格的时间表,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实验。

尽管POLAR-2计划是由日内瓦大学主持并在国际空间站上实施,但由于目前没有余地让其他研究者加入该计划,因此无法继续从事进一步的实验。

相比之下,中国的天宫空间站则不同,它允许所有全球各国科学家申请参与其科研项目,只有这样才能在太空中实施他们的实验。

在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中,还有两个重要国际科学项目,它们不仅是中国科学院工作的重点,还吸引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参与者。

然而,中国这些重要项目为何会聚焦在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上?

这就是因为中国天宫所带来的新机遇。

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历程回顾

中国于1992年开始立项载人航天工程,但这一时期的尝试并不顺利,中国航天员只能单独在地面上进行综合训练。

在1997年发射的神舟1号上,搭载了一个称为“飞行实验装置”的仪器,以验证手脚协调训练阶段的效果如何进行处理信号,而这个实验并没有意义,因为它只是一个应对美国进行技术封锁而采取的措施。

直到2000年5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1号,这个名为“飞行实验装置”的仪器才得以应用。

神舟一号顺利地返回地球,并没有造成太大的波动,直到2003年10月15日,我国发送消息,成功地将杨利伟送上了太空。

为了应对“神九危机”,我国及时采取措施,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全力以赴,确保万无一失。

在一次小事故后,2006年十月,我国又发射了神舟七号,它搭载着三位宇航员、580kg货物、27条生命保障系统,在太空飞行了68小时后安全返回地面。

在2008年9月26日成功发射了神舟10号后,我国航天事业进入了全面的一体化阶段,并只经过了五年的时间就已经达到全面阶段,这一成就连俄罗斯这个航天大国也未曾实现过。

2011年9月29日,中国正式宣布建造其首个空间站,并表示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将在未来完成。

由于各种原因,中国早期的航天计划没有得到许多国家的认可,美国通过《沃尔夫夫条款》对中国高压制裁,禁止与中国进行载人航天方面的合作。

但正是这个条款,让中国能够独立自主地发展其航天科技技术,从而提高了其自给自足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使其能够独立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技术瓶颈。

2021年5月29日,新时代召开放卫星中心正式发布消息,我国已经将工作重心转向建设未来的空间站体系,标志着中国空间的发展迎来了新的里程碑。

2022年6月6日,经过12次发射任务后,中国第一座自己的太空实验室“问天”成功组装完成,这一成就令整个太空事业都为之振奋。

到2022年11月5日,中国组成了三人宇航团队,他们将在为期六个月的时间内运营建成完备的空间站,并探索如何运用这些资源进行科学研究。

2022年12月4日,我国目前最大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成功发射入轨后,两名宇航员进行了高质量的大型望远镜观测,而这个活动产生的数据非常丰富。

如今,我们都知道时间到了2023年6月份,如今距离建成已经过去六个月,这是中国全部三舱组网已经建成,如今正在运行着自己的时间。

结语

我国凭借强大的航天实力,在世界向宇宙深处探索进迈出了一步。

随着越来越多国际科研项目落户我国,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很快就会拥有一个与国际空间相比毫不逊色的科研平台,同时也将成为各国科学家和行业精英实现梦想的重要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