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内存储市场迎来了一颗重磅炸弹——首批国产DDR5内存正式上市!这不仅打破了国外厂商长期以来的垄断,更以其独特的“大”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B站UP主“万扯淡”率先对这款国产DDR5内存进行了深度拆解,揭开了其神秘面纱。结果令人惊讶:国产DDR5芯片的面积竟然比三星同类产品大了足足40%!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图片来自视频截图
此次拆解的主角是金百达DDR5 6000 16GB内存条,内部搭载了八颗内存颗粒,单颗容量为2GB。通过拆解图片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内存条上同时存在国产和三星两种DDR5颗粒。国产颗粒表面覆盖着一层独特的紫色互联层,根据业内经验判断,这正是出自国内存储大厂长鑫存储之手。
关键的对比来了:经过测量,长鑫DDR5芯片的尺寸为8.25×8.25毫米,面积达到了惊人的68.06平方毫米!而三星DDR5芯片的尺寸则为6.46×7.57毫米,面积仅为48.9平方毫米。两者面积相差之大,令人咋舌。简单计算一下,国产芯片的面积比三星大了整整40%!
芯片尺寸的大小,往往与制程工艺息息相关。回顾2021年,美光、三星、SK海力士等存储巨头开始大规模量产DDR5内存芯片时,其芯片尺寸普遍在66.26平方毫米到72.21平方毫米之间。随着制程工艺的不断成熟和进步,芯片尺寸逐渐缩小到50平方毫米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良品率。
而此次曝光的长鑫DDR5芯片,其尺寸与早期三大巨头的DDR5芯片相当,这意味着其制程工艺相对来说可能还不够先进。在半导体行业,更先进的制程意味着更小的晶体管、更高的集成度和更低的功耗,同时也意味着更高的研发成本和技术难度。因此,从成本角度考虑,长鑫DDR5芯片的制造成本可能会相对较高。
虽然制造成本可能较高,但国产DDR5内存的终端售价却出乎意料的亲民。以金百达推出的银爵系列DDR5内存为例,其频率高达6000MHz,时序为CL36-36-36-80,工作电压为1.35V,16GBx2套装的售价仅为499元!同样,光威也推出了基于国产存储芯片的“龙武·弈”系列DDR5内存条,频率同样达到6000MHz,时序为CL36-40-40-96,工作电压为1.4V,16GBx2套装的售价也同样是499元。
如此亲民的定价,展现了国产存储厂商的诚意。在打破国外垄断的同时,也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以更低的成本体验到DDR5内存带来的性能提升。这对于推动DDR5内存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国产DDR5内存的问世,不仅仅是推出了一款新的存储产品,更代表着中国存储产业的一次重要突破。长期以来,存储芯片市场一直被国外巨头所垄断,中国企业在这一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而长鑫存储等国内企业的崛起,打破了这一局面,填补了国内在DDR5内存领域的空白。
虽然在制程工艺上,国产芯片与国际顶尖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我们必须看到,中国存储产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国产存储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追赶国际先进水平。
此次国产DDR5内存的“大”,或许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在制程工艺上的一些不足。但我们更应该看到,“大”的背后,是中国存储产业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是打破国外垄断、实现自主可控的决心。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产存储将会在全球市场上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小尺寸、更高性能、更低功耗的国产DDR5内存产品问世,为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国产存储的未来,值得我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