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的春节,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阖家团圆,喜气洋洋的日子。但对于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的工人们来说,这个春节却注定在紧张和压力中度过。
一项紧急任务下达:为新型航空发动机加工金刚石滚轮。
“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这是外界对航空发动机的赞誉,也凸显了其技术难度之高。彼时,中国航空工业正处在艰难爬坡阶段,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卡脖子”。金刚石滚轮,这个看似不起眼的零件,却如同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横亘在中国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的道路上。
0.003毫米,这是金刚石滚轮加工的精度要求,比一根头发丝还要细上百倍。
信息来源:新华网,《他用匠心守护飞机心脏——记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一线工人洪家光》
多少个日夜,多少次试验,国内的航空人心血尽出,却始终无法突破这道技术壁垒。眼看着新型航空发动机的研制进度条被卡住,所有人的心都悬了起来。
更糟糕的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唯一能够驾驭这项高难度加工技术的刘师傅,因为积劳成疾病倒了,住进了医院。
就在这时,一个并不高大的身影站了出来。而这个人,就是洪家光,一个年仅24岁,来自沈阳农村的普通技工。
洪家光的故事,要从他1978年出生在沈阳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说起。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在洪家光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尽管生活艰辛,但洪家光从未放弃对知识的渴望。
“知识改变命运”,这也是他一直坚信的道理。
信息来源:央广网,《「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洪家光:以匠心守护飞机“心脏”》
初中毕业后,因为家境贫寒,洪家光放弃了继续读高中的机会,选择了进入沈阳黎明技工学校学习机械加工。
对于洪家光来说,进入技校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他倍加珍惜。他深知,只有掌握一技之长,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在学校里,洪家光学习刻苦,成绩优异。
三年时间里,他每个周末都坚持乘坐公交车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而漫长的旅途并没有消磨掉洪家光的学习热情。相反,他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机械加工技术知识。
凭借着这股子“拼命三郎”的劲头,1998年,洪家光以优异的成绩从技校毕业,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航空人。
那一刻,他的内心充满了喜悦和自豪。
然而,现实很快给了他一个“下马威”。
初到工厂,看到的是巨大的厂房、陈旧的设备,与他想象中“高、大、上”的航空梦工厂相去甚远。
更让他感到不安的是,工厂里的很多工作,都是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劳动,缺乏挑战性。
但其很快便调整好了心态,而他的勤奋和拼劲儿,也很快得到了车间主任的赏识,将他调到了全国劳模孟宪新师傅手下当助手。
在孟师傅的悉心指导下,洪家光的技术突飞猛进。然而,他并未因此沾沾自喜,因为其深知,要想成为一名顶尖的技术工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面对突如其来的紧急任务和车间里弥漫的焦虑不安,洪家光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
从此,洪家光取消了所有的休息时间,吃住在车间,全身心地投入到金刚石滚轮的加工中。
图纸铺设在工作台上,洪家光盯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和线条皱起了眉头。
金刚石,被称为“世界上最硬的物质”,加工难度可想而知。0.003毫米的精度要求,更是对操作者技艺和耐心的极限试验。
洪家光也不敢懈怠,他一次又一次地观看一下图纸,反复思考加工工艺,小心操作着机床,力求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动作都达到极致。
然而,现实比想象的要困难得多。一次又一次的试验,换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金刚石滚轮的精度始终达不到要求,巨大的压力和紧张的工作,让洪家光身心俱疲。但他从未想过要放弃。
他沉浸其中在车间里,像海绵一样疯狂地吸取着各种加工技术知识,虚心向老工人请教,尽一切办法改进加工工艺。
为了找到适当的加工参数,他经历无数的测试,记录了了厚的实验数据。
为了提高精度,他修改了机床,甚至使用简单的工具对刀具进行细致抛光。
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几个月的不眠之夜,忘记吃和睡眠的努力,洪家光终于发现问题——原的加工工艺存在缺陷,导致金刚石滚轮在处理受力不均,因此难以保证准确性。
但找到问题症结仅仅成功了一半,更关键的是解决问题。
洪家光没有放松,他头脑风暴,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反复讨论,最终开发了一套新的加工工艺。
他仔细的对机床进行调试,反复测试,不断改进,最终将金刚石滚轮的加工精度稳步改进。0.0029毫米……
而每取得有点进步,都像手臂中的一枪,让他更自信。
当最后一批金刚石滚轮通过检测,精度稳定在0.002毫米时,整个车间都沸腾了!
欢呼声,掌声,交织在一起的在一起,在车间里回荡了很长很长时间。
那一刻,洪家光百种情绪混杂在一起。有兴奋有但更多的是努力工作后的一种解脱感。
他没有让所有人失望,他成功地完成了任务,更重要的是他突破了技术瓶颈,为中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洪家光改进了加工工艺,不仅保证了产品的质量,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据统计,他改进的加工工艺帮助公司节省了了巨大的成本,创造了高达8500万元的经济效益,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洪家光的名字,就像一个来自蓝色的闪电,迅速蔓延到整个中国航空工业领域,成为无数年轻工人学习的榜样。
2011年,早已是行业领导者的洪家光,仍然积极参加了第七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
在球场上,他冷静而沉着,以高超的技术,赢得了车床组的冠军,为他的职业生涯增添了一点辉煌
他积极参与各种技术培训和比赛,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努力提高其技术水平。
几年后,外国媒体报道了中国突破航空发动机技术的消息,赞扬了洪家光的成就。很快,一家美国公司就伸出橄榄枝,给他100万美元的年薪,邀请他去美国工作。
面对诱人的条件,洪家光毅然决然的拒绝了对方的邀请。
高薪无法动摇他的决心,因为他很清楚,与金钱和名誉相比,生活中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坚持下去。
近年来,洪家光继续发挥影响力,带领团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困难,攻克了35项创新项目和53项攻关项目,为中国新一代航空发动机研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021年,洪家光理所应当的被评为“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大国工匠”,不仅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
洪家光从不忘记自己的的初衷,他一直坚持,一直对自己很严格,不断追求卓越,努力为中国航空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至于国家曾经奖励他的800万,没有一个人觉得有所夸张。因为这一切,他都值得!